《壽世保元》~ 卷二 (1)
卷二 (1)
1. 中風
脈微而數。中風使然。風邪中人。六脈多沉伏。亦有脈隨氣奔。指下洪盛者。夾寒則脈帶浮遲。夾暑則脈虛。夾濕則脈浮澀。大法浮遲者吉。急疾大數者凶。
風者百病之長也。即內經所謂偏枯、風痱、風懿、風痹是也。而有中腑、中臟、中血脈、中經絡之分焉。夫中腑者為在表。中臟者為在裡。中血脈、中經絡俱為在中。在表者宜微汗。在裡者宜微下。在中者宜調榮。中腑者。多著四肢。手足拘急不仁。惡風寒。為在表也。其治多易。
用疏風湯之類。中臟者。多滯九竅。唇緩失音。耳聾。目瞀。二便閉澀。為在裡也。其治多難。用滋潤湯之類。中血脈者。外無六經之形症。內無便溺之阻隔。肢不能舉。口不能言。為在中也。用養榮湯之類。中經絡者。則口眼喎斜。亦在中也。用復正湯之類。其間又有血氣之分焉。
白話文:
脈搏微弱而頻數,這是中風引起的。風邪侵入人體,六脈大多沉伏,但也有些脈搏隨氣血奔涌,指下感受到洪大的脈象。若夾雜寒邪,則脈搏浮而遲緩;夾雜暑邪,則脈搏虛弱;夾雜濕邪,則脈搏浮而澀。總體而言,脈搏浮而遲緩是吉兆,急促而頻數則是凶兆。
風邪是百病之源,也就是內經中所說的偏枯、風痱、風懿、風痹。風邪侵襲人體,可分為中腑、中臟、中血脈、中經絡。中腑是指表層,多見於四肢,表現為手足拘急不仁,惡風寒,治起來比較容易,可以用疏風湯之類的藥物。中臟是指裡層,多見於九竅,表現為唇緩失音、耳聾、目瞀、二便閉澀,治起來比較困難,可以用滋潤湯之類的藥物。中血脈是指內在,外無六經症狀,內無便溺阻隔,表現為肢不能舉、口不能言,可以用養榮湯之類的藥物。中經絡是指內在,表現為口眼喎斜,可以用復正湯之類的藥物。此外,風邪還可分為血氣之分。
血虛而中者。由陰血虛而賊風襲之。則左半身不遂。用四物湯。加鉤藤、竹瀝、薑汁。以補血之劑為主。氣虛而中者。由元氣虛而賊風襲之。則右半身不遂。用六君子湯。加鉤藤、竹瀝、薑汁。以補氣之劑為主。氣血俱虛而中者。則左右手足皆不遂。用八珍湯。加鉤藤、竹瀝、薑汁。
或用上池飲。乃治諸風左癱右瘓之神方也。然則類中風者。如中寒、中暑、中濕、中火、中氣、食厥、勞傷、房勞等症。如中於寒者。謂冬月卒中寒氣。昏冒口噤。肢攣惡寒。脈浮緊也。用理中湯之類。中於暑者。謂夏月卒暴炎暑。昏冒痿厥。吐瀉喘滿。用十味香薷飲之類。
白話文:
血虛導致中風,是因為陰血不足,遭到風邪侵襲,導致左半身不遂。可以用四物湯,加入鉤藤、竹瀝、薑汁,以補血為主。氣虛導致中風,是因為元氣虛弱,遭到風邪侵襲,導致右半身不遂。可以用六君子湯,加入鉤藤、竹瀝、薑汁,以補氣為主。氣血俱虛導致中風,則左右手足都會不遂。可以用八珍湯,加入鉤藤、竹瀝、薑汁。
也可以用上池飲,是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左癱右瘓的神奇藥方。其他類似中風的病症,比如中寒、中暑、中濕、中火、中氣、食厥、勞傷、房勞等,也要根據不同的病因對症下藥。例如中寒,指的是冬月突然受寒,昏迷、口緊、肢體抽搐、怕冷,脈象浮緊,可以用理中湯之類的藥物。中暑,指的是夏月突然暴曬炎熱,昏迷、肢體無力、嘔吐、腹瀉、呼吸急促,可以用十味香薷飲之類的藥物。
中於濕者。乃丹溪所謂東南之人。多因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用清燥湯之類。加竹瀝、薑汁。中於火者。河間所謂肝木之風內中。非六淫之邪外侵。良由五志過極。火盛水衰。氣熱怫鬱。昏冒而作也。用六味地黃丸、四君子湯之類。內有恚怒傷肝。火動上炎者。用小柴胡湯之類。
中於氣者。由七情過極。氣厥昏冒。或牙關緊閉。急用蘇合香丸。或藿香正氣散之類。若誤作風治者死也。食厥者。過於飲食。胃氣自傷。不能運化。故昏冒也。用六君子湯加木香之類。勞傷者。過於勞役。耗損元氣脾胃虛衰。不任風寒。故昏冒也。用補中益氣湯之類。傷於房勞者。
白話文:
如果病因是濕氣,就像丹溪先生所說,東南地區的人容易因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這時可以用清燥湯之類的藥方,加上竹瀝、薑汁。
如果病因是火氣,就像河間先生所說,是肝木之風內生,不是六淫外邪入侵。這通常是因為五志過度,火盛水衰,氣熱鬱結,導致昏厥。這時可以用六味地黃丸、四君子湯之類的藥方。
如果病因是內有怒火傷肝,火氣往上蔓延,可以用小柴胡湯之類的藥方。
如果病因是氣機不通,是由於七情過度,氣機逆亂,導致昏厥,甚至牙關緊閉,要緊急使用蘇合香丸,或者藿香正氣散之類的藥方。如果誤以為是風寒而治療,會導致死亡。
如果病因是飲食過度,胃氣受損,無法運化,導致昏厥,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木香之類的藥方。
如果病因是勞累過度,耗損元氣,脾胃虛弱,無法抵抗風寒,導致昏厥,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之類的藥方。
如果病因是房事過度,……。
因腎虛精耗。氣不歸元。故昏冒也。用六味地黃丸之類。此皆類中風也。蓋內經主於風。河間主於火。東垣主於氣。丹溪主於濕。而為暴病暴死之症。類中風。非真中風也。治者詳之。有卒中昏冒。口眼喎斜。痰氣上壅。咽喉有聲。六脈沉伏。此真氣虛而風邪所乘。用三生飲一兩。
加人參一兩。煎服即蘇。若遺尿手撒。口開鼻鼾者不治。用前藥亦有得生者。是乃行經絡祛寒痰之藥。有斬關奪旗之功。每服必用人參少許。以祛其邪。而補助真氣。否則不收效矣。有因虛火與濕。痰涎壅盛。口眼喎斜。不能言語。牙關緊閉。昏倒不知人事。將病人足大指中間。
白話文:
因為腎臟虛弱,精氣耗損,氣血不能回歸本位,所以才會昏迷。可以用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藥物治療。這些症狀都類似中風,但實際上不是真正的中風。內經認為是風邪所致,河間認為是火邪所致,東垣認為是氣虛所致,丹溪認為是濕邪所致。都是突然發病,可能導致猝死,類似中風,但並非真正的中風。治療時要仔細辨別。如果突然昏迷,口眼歪斜,痰氣上涌,咽喉有聲,脈象沉伏,這是真氣虛弱,被風邪所乘,可以用三生飲一兩,加入人參一兩煎服,就能立刻清醒。如果出現遺尿、手抖、口張開、鼻鼾,則無藥可救。但即使用上述藥物,也有可能救活。這藥方可以行經絡、祛寒痰,有斬關奪旗的功效。每次服用都要加入少許人參,以祛邪扶正,否則效果不佳。如果因虛火和濕邪導致痰涎壅盛,口眼歪斜,不能說話,牙關緊閉,昏倒不醒人事,可以將病人的腳大拇指中間...
半甲半肉上。並人中。各重掐一下至體。即用奪命通關散搐鼻。候有嚏可治。無嚏不治。如牙噤不開。用烏梅肉揉和南星、細辛末。以中指蘸藥擦牙。自開。隨以蜜湯調奪命通關散二匙。即吐其痰。以通經絡。亦上湧意也。得嚏氣轉。即進攝生飲。或清熱導痰湯之類。皆效。
人事稍醒。關節動活。且先以理氣為急。中後氣未盡順。痰未盡消。調理之劑。惟當以藿香正氣散。加南星、木香、當歸、防風。一二劑之後。次隨症而調之。予觀古人之方。多用攻擊之劑。施於北方風土剛勁之人。間或可也。用於南方風土柔弱之人。恐難當耳。予約補古人之缺略。
白話文:
病人昏迷不醒時,先在人中穴和鼻樑之間的半肉半骨處各掐一下,直到身體出現反應。接著用奪命通關散輕輕搐入鼻腔,若病人打噴嚏,則可繼續治療,若不打噴嚏則不可治療。如果病人牙關緊閉,可以用烏梅肉混合南星、細辛研末,用中指蘸藥擦拭牙齒,使其張開。然後用蜜湯調和奪命通關散兩匙,讓病人吐出痰液,以疏通經絡,這也是讓藥物上湧的作用。一旦病人打噴嚏,病情就會轉好,可以服用攝生飲或清熱導痰湯等藥物,都會有效果。
當病人意識恢復,關節可以活動時,應以理氣為先。因為此時體內氣血尚未完全順暢,痰液也未完全消散,需要調理藥物。建議服用藿香正氣散,加入南星、木香、當歸、防風,服用一兩劑後,再根據病情調整藥方。我觀察古人的方劑,多使用攻擊性的藥物,適合北方人強健的體質,南方人體質較弱,可能難以承受。因此,我特地補充古人方劑的不足之處。
以備天下之通宜。若天地之南北。人身之虛實。固有不同。其男子婦人。大略相似。學者當變通而治之。慎毋膠柱以調瑟也。
理中湯(見中寒),十味香薷飲(見中暑),清燥湯(見痿躄),四君子湯(見補益),小柴胡湯(見傷寒),藿香正氣散(見霍亂),蘇合香丸(見諸氣)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
以備天下之通宜。
意思是為了應對天下各種不同的人和病症。
若天地之南北。人身之虛實。固有不同。 比喻人體就像天地一樣,南北有別,虛實也有差異。
其男子婦人。大略相似。學者當變通而治之。 說明男性和女性在體質上大致相似,但是醫生在治療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
慎毋膠柱以調瑟也。 告誡學者不要死守教條,要懂得變通。比喻不要像古代人一樣用柱子來調弦,這樣會限制琴的音調,同樣,醫生在治療時也不應該拘泥于一成不變的方子。
理中湯(見中寒),十味香薷飲(見中暑),清燥湯(見痿躄),四君子湯(見補益),小柴胡湯(見傷寒),藿香正氣散(見霍亂),蘇合香丸(見諸氣)
這列出了幾個常用的中藥方劑,並說明它們的適用症狀:
- 理中湯:治療中寒
- 十味香薷飲:治療中暑
- 清燥湯:治療痿躄(指下肢無力,不能行走)
- 四君子湯:用於補益
- 小柴胡湯:治療傷寒
- 藿香正氣散:治療霍亂
- 蘇合香丸:治療各種氣虛
總體而言,這段文字強調了中醫診療過程中要注重因人而異,靈活變通,並介紹了一些常用的方劑和它們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