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下編 (33)
下編 (33)
1. 氣
氣者,人身之寶。凡人五臟六腑、筋骨皮肉血脈,靡不本氣以為迭運,則氣關人甚重。又曰:「百病皆生於氣。」又曰:「氣之源,發於腎,出於肺,統於脾,護於表,行於里。」又曰:「氣有餘便是火;氣不足便是寒。」又曰:「諸氣鬱膹,皆屬於肺。」則氣之見病甚多,而其治氣之藥亦復不少。
姑以補氣之劑為論:如人參、黃耆,是補肺氣之不足也。白朮,是補脾氣之不足也。杜仲、雞肉、山茱萸、續斷,是補肝氣之不足者也。龍眼肉,是補心氣之不足者也。附子、肉桂、沉香、鹿茸、陽起石、仙茅、胡巴、硫黃、遠志、石鐘乳、蛤蚧、益智、補骨脂、丁香,是補腎氣之不足者也。但蛤蚧則兼肺氣以同理;益智則兼心脾冷痰以為逐耳。此補氣諸藥之各異也。
諸氣缺陷不升(氣陷宜升),在肺,則有桔梗、白黨以為用;在脾,則有蒼朮以為理;在胃,則有乾葛、升麻、檀香、白附以為投;在肝,則有柴胡、薄荷以為散。此升提諸氣諸藥之各異也。
至於諸氣不通(氣塞宜通),在心與肺,則有宜於薰香、安息香;在脾,則有宜於甘松、木瓜、菖蒲、紅豆蔻、木香、大蒜、胡荽。但木香則合肝氣而皆通;大蒜則合胃氣以同理;胡荽則合心氣以皆治也。在肝,則有宜於川芎、香附;在表與胃與肺,則有宜於生薑、菸草;在諸竅,則有宜於麝香、蘇合;在血脈,則有宜於諸酒;在通陽闢陰,則有宜於雄黃。此通氣諸藥之各異也。
若使諸氣窄脹,其言脾肺與腎,則有烏藥可投;脾胃,則有藿香、神麯、蕎麥可治;膀胱與腎,則有荔枝核可入;小腸,則有橘核、小茴可採;肝經寒窒,則有艾葉、吳萸可進;表裡中外有形之氣,則有檳榔可理;無形之氣,則有大腹皮可施。此寬諸氣諸藥之各異也。
氣滯不通而泄(氣滯宜泄),於肺,不得不用丁香、冬花、白牽牛、白前、女菀;於脾,不得不用山楂、郁李、薑黃;於肝,不得不用青皮、鶴蝨、玄胡索。但須相症酌用。 氣逆不下而降(氣升宜降),在肺,無有過於馬兜鈴、青木香、旋覆花、栝蔞、葶藶、蘇子、萊菔子、杏仁、枇杷葉、補骨脂;在腸,無有過於蕎麥;在腎,無有過於沉香、黑鉛;在胃,無有過於續隨子。但補骨脂降肺而更降腎;萊菔子降脾而更降肺,之為異耳。
氣結不解而破(氣堅宜破),在肺上膈,無有若於枳殼;在肺下膈,無有若於枳實;在肝氣閉,無有若於三稜;在肝胃經絡,無有若於山甲之為捷耳。他如氣散氣浮不斂(氣散宜斂):有言粟殼、烏梅於肺最宜;龍骨、棗仁、白芍於肝最宜;蛤蜊、牡蠣於腎最宜;木瓜則於脾胃肺又最宜也。氣走不固(氣脫宜固),則病皆屬於腎。凡治所用胡桃、菟絲、覆盆、補骨脂、蓮鬚、金櫻子、山茱萸、五味子、葡萄、阿芙蓉、沒石子、龍骨、牡蠣、沉香、靈砂、秦皮、石斛、桑螵蛸、芡實、訶子、石鐘乳,無不皆於腎理。惟有惡氣內入。
白話文:
氣是人體的珍寶,人體五臟六腑、筋骨皮肉血脈,都依靠氣的運作才能正常運轉,所以氣與人體健康關係重大。百病皆起於氣的失調。氣的來源,始於腎臟,由肺臟排出,統攝於脾臟,護衛於體表,運行於內臟。氣盛則為火,氣虛則為寒。各種氣的鬱結,都與肺臟有關,因此,因氣而致病的情況很多,治療氣的藥物也很多。
以補氣藥物為例,人參、黃耆補肺氣不足;白朮補脾氣不足;杜仲、雞肉、山茱萸、續斷補肝氣不足;龍眼肉補心氣不足;附子、肉桂、沉香、鹿茸、陽起石、仙茅、胡巴硫黃、遠志、石鐘乳、蛤蚧、益智、補骨脂、丁香補腎氣不足。其中,蛤蚧兼補肺氣;益智則兼治心脾冷痰。這些補氣藥物各有不同功效。
若氣虛下陷(氣陷宜升),肺氣下陷可用桔梗、白參;脾氣下陷用蒼朮;胃氣下陷用乾葛、升麻、檀香、白附子;肝氣下陷用柴胡、薄荷。這些升提氣的藥物也各有不同。若氣機不通(氣塞宜通),心肺不通可用薰香、安息香;脾氣不通可用甘松、木瓜、菖蒲、紅豆蔻、木香、大蒜、胡荽,其中木香兼通肝氣,大蒜兼通胃氣,胡荽兼治心氣;肝氣不通可用川芎、香附;表、胃、肺不通可用生薑、菸草;諸竅不通可用麝香、蘇合香;血脈不通可用各種酒;通陽驅寒可用雄黃。這些通氣藥物也各有不同。
若氣機阻滯(氣滯宜通),脾肺腎氣阻滯可用烏藥;脾胃氣阻滯可用藿香、神麴、蕎麥;膀胱腎氣阻滯可用荔枝核;小腸氣阻滯可用橘核、小茴香;肝經寒凝可用艾葉、吳茱萸;表裡內外有形之氣可用檳榔;無形之氣可用大腹皮。這些理氣藥物也各有不同。
若氣滯不通而瀉下(氣滯宜泄),肺氣可用丁香、冬花、白牽牛、白前、女菀;脾氣可用山楂、郁李仁、薑黃;肝氣可用青皮、鶴蝨、玄胡索,需根據病症酌情使用。若氣逆不降(氣升宜降),肺氣可用馬兜鈴、青木香、旋覆花、栝蔞、葶藶、蘇子、萊菔子、杏仁、枇杷葉、補骨脂;腸氣可用蕎麥;腎氣可用沉香、黑鉛;胃氣可用續隨子,其中補骨脂既能降肺氣又能降腎氣,萊菔子既能降脾氣又能降肺氣,各有不同。
若氣結不解(氣堅宜破),肺上膈可用枳殼;肺下膈可用枳實;肝氣閉塞可用三稜;肝胃經絡可用山甲。此外,氣散不收(氣散宜斂),肺氣可用粟殼、烏梅;肝氣可用龍骨、棗仁、白芍;腎氣可用蛤蜊、牡蠣;脾胃肺氣可用木瓜。若氣虛不固(氣脫宜固),此類疾病都屬於腎虛,治療常用胡桃、菟絲子、覆盆子、補骨脂、蓮鬚、金櫻子、山茱萸、五味子、葡萄、阿芙蓉、沒石子、龍骨、牡蠣、沉香、靈砂、秦皮、石斛、桑螵蛸、芡實、訶子、石鐘乳,這些藥物都針對腎虛。還有惡氣入侵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