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本草求真》~ 下編 (25)

回本書目錄

下編 (25)

1.

燥為六淫之一。何肺多以燥見。以肺處於高源而燥。故肺獨以燥名也。然肺燥烈不潤。則脾自必見枯。血亦自必見槁。精亦自必見竭。腸亦自必見涸。又安有肺燥而不與之俱燥哉?是以治燥而在於肺。則有葳蕤人乳阿膠熟蜜榧實以潤之矣。治燥而在於脾。(脾燥。)則有山藥黃精羊肉人乳豬肉以潤之矣。

治燥而在於肝。(肝燥。)則有荔枝阿膠桑寄生何首烏狗脊麋茸獺肝紫河車兔屎以潤之矣。治燥而在於腎。(腎燥。)則有冬青子燕窩桑寄生枸杞龜板龜膠胡麻冬葵子榆白皮黑鉛桑螵蛸楮實磁石以潤之矣。治燥而在於心。(心燥。)則有柏子仁龜板食鹽以潤之矣。治燥而在於大腸。

(大腸燥。)則有胡麻枸杞花生蓯蓉油當歸鎖陽蜂蜜以潤之矣。至於因風而燥。(風燥。)則有羌活秦艽防風。因火而燥。(火燥。)則有黃芩麥冬。因熱而燥。則有石膏知母生地大黃朴硝。(經曰。以苦下之。)然此人所皆知。其有水極而燥。(水燥。)寒極而燥。(寒燥。

)人絕不曉。蓋水衝擊橫溢。血氣不周。上下隔絕。而症有不燥乎?寒凍不解。津無氣化。而症有不燥乎?如大便秘結。症果屬熱。用以大黃以下。其燥自開。症果屬燥。用以胡麻火麻以潤。其燥亦開。若使燥屬於寒。在表(表寒。)則當用以麻桂羌防細辛以開其鬱。在裡(裡寒。

)則當用以硫黃巴豆半夏以開其結。在中(中寒。)則當用以香砂姜半以通其滯。(經曰。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平。)水燥而溺不通。在寒(水燥因寒。)則當用以苓桂。在熱(水燥因熱。)則當用以知柏。若使寒熱皆見。(水燥寒熱俱見。)則治又當用以四苓。至於燥氣結極而有塊硬不消。

(燥極成塊。)則治又當用以食鹽芒硝海藻等藥以為之軟。其燥無有不化。易曰。燥萬物者。莫熯乎火。治燥必兼治火。然苟如此通活。則遇燥皆識。治無不效。又奚必僅以所見之燥為拘哉?

經曰。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

甘辛。以苦下之。(燥屬金。苦屬火。火能勝金。故治以苦溫。甘能緩。辛能潤。苦能下。故以為佐也。)五運。(陽明司天。卯酉。陽明在泉。子午。)

〔通燥〕

胡麻,冬葵子,榆白皮,蓯蓉肉,鎖陽,熟蜜

〔通寒燥〕

硫黃,巴豆,大蒜,蔥白,半夏

〔通熱燥〕

大黃,豬膽汁,食鹽

〔軟堅〕

海狗腎(腎),牡蠣(腎),海帶(腎),昆布(腎),食鹽(腎),青鹽(腎),蛤蜊粉(腎),海石(腎),白梅(腎),芒硝(腸胃),䗪蟲(肝),紫貝(肝脾),鳳仙子(骨穴硬處)

白話文:

[燥]

燥是六種外感病邪之一。肺臟最容易出現燥的症狀,因為肺臟位置高而容易乾燥,所以肺臟的疾病常常用燥來命名。然而,肺如果過於乾燥而失去滋潤,脾臟一定會跟著枯竭,血液也會變得乾涸,精液也會枯竭,腸道也會變得乾澀。所以,哪有肺乾燥而不連帶其他臟腑一起乾燥的道理呢?因此,治療乾燥的病症,如果針對肺,可以用玉竹、人乳、阿膠、熟蜜、榧子等來滋潤它;如果針對脾(脾燥),可以用山藥、黃精、羊肉、人乳、豬肉等來滋潤它。

如果針對肝(肝燥),可以用荔枝、阿膠、桑寄生、何首烏、狗脊、鹿茸、水獺肝、紫河車、兔屎等來滋潤它;如果針對腎(腎燥),可以用冬青子、燕窩、桑寄生、枸杞、龜板、龜膠、胡麻、冬葵子、榆白皮、黑鉛、桑螵蛸、楮實、磁石等來滋潤它;如果針對心(心燥),可以用柏子仁、龜板、食鹽等來滋潤它;如果針對大腸(大腸燥),可以用胡麻、枸杞、花生、肉蓯蓉油、當歸、鎖陽、蜂蜜等來滋潤它。

至於因為風邪引起的乾燥(風燥),可以用羌活、秦艽、防風等藥來治療;因為火邪引起的乾燥(火燥),可以用黃芩、麥冬等藥來治療;因為熱邪引起的乾燥,可以用石膏、知母、生地、大黃、芒硝等藥來治療。(經典上說:用苦味的藥來瀉下熱邪)。這些都是大家所知道的。但還有水液過度而引起的乾燥(水燥)和寒冷過度引起的乾燥(寒燥),一般人就不了解了。因為水液過度衝擊,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上下不通,這樣難道不會產生乾燥的症狀嗎?寒冷過度而無法解除,導致津液無法生成,這樣難道不會產生乾燥的症狀嗎?

如果大便秘結,證實屬於熱邪,可以用大黃來瀉下,乾燥的症狀自然會消除;如果證實屬於乾燥,可以用胡麻、火麻等來滋潤,乾燥的症狀也會消除;如果乾燥屬於寒邪,在表(表寒)就要用麻黃、桂枝、羌活、防風、細辛等來打開鬱結;在裡(裡寒)就要用硫黃、巴豆、半夏等來打開結滯;在中間(中寒)就要用香附、砂仁、乾薑、半夏等來疏通氣滯。(經典上說:乾燥的病邪在體內,要用苦味溫性的藥來治療,搭配甘平和辛潤的藥)。

水液不足引起的乾燥,如果小便不通,在寒證(水燥因寒)要用茯苓、桂枝等藥來治療,在熱證(水燥因熱)要用知母、黃柏等藥來治療;如果寒熱症狀都有(水燥寒熱俱見),就要用五苓散來治療。如果乾燥積結到極點,出現硬塊無法消除(燥極成塊),可以用食鹽、芒硝、海藻等藥來軟化它,乾燥的症狀就會消失。易經說,使萬物乾燥的,沒有比火更強的,所以治療乾燥的同時也要治療火邪。如果能如此靈活運用,那麼遇到乾燥的病症都能夠認識,治療沒有不見效的。又何必只拘泥於所看到的乾燥症狀呢?

經典上說:燥邪在體內,要用苦味溫性的藥來治療,搭配甘味和辛味的藥。(乾燥屬金,苦屬火,火能克金,所以用苦溫藥;甘味可以緩解,辛味可以滋潤,苦味可以瀉下,所以用來輔助)。五運指的:陽明司天在卯酉年,陽明在泉在子午年。

[通燥的藥物]

胡麻、冬葵子、榆白皮、肉蓯蓉、鎖陽、熟蜜

[通寒燥的藥物]

硫黃、巴豆、大蒜、蔥白、半夏

[通熱燥的藥物]

大黃、豬膽汁、食鹽

[軟堅的藥物]

海狗腎(針對腎)、牡蠣(針對腎)、海帶(針對腎)、昆布(針對腎)、食鹽(針對腎)、青鹽(針對腎)、蛤蜊粉(針對腎)、海石(針對腎)、白梅(針對腎)、芒硝(針對腸胃)、䗪蟲(針對肝)、紫貝(針對肝脾)、鳳仙子(針對骨穴硬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