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九 針灸上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九 針灸上 (10)

1. 五臟六腑變化旁通訣第四

五常:智(謀),禮(哲),仁(肅),義,信(聖)

五事:聽(聰),視(明),貌(恭),言(從),思(睿)

五咎:急,豫,狂,僭,蒙

五音:吟詠,肆呼,諷,唱,歌

五聲:羽(四十八絲),徵(五十四絲),角(六十四絲),商(七十二絲),宮(八十一絲)

五色:黑,赤,青,白,黃

五味:咸,苦,酸,辛,甘

五臭:腐,焦,膻,腥,香

五宜(子來扶母:)酸,甘,苦,咸,辛

五惡(味之惡:)甘,咸,辛,苦,酸

五惡(氣之惡:)燥,熱,風,寒,濕

五數: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

五行:水,火,木,金,土

五時:冬,夏,春,秋,季夏

五形(外應五行之形,內法五臟之象),曲,兌,直,方,圓

五畜:豕(《外臺》云:豕鼠),羊(《外臺》云:蛇、馬),雞(《外臺》云:虎、兔),犬(《外臺》云:猴、雞),牛(《外臺》云:龍、羊、犬、牛)

五穀:大豆,麥,麻,稻(黃黍),稷

五果:慄,杏,李,桃,棗

五菜:藿,薤,韭,蔥,葵

論曰:假令人腎、心、肝、肺、脾為臟,則膀胱、小腸、膽、大腸、胃為腑。足少陰為腎經,足太陽為膀胱經,下至五臟、五果、五菜,皆爾觸類長之,他皆仿此。(《外臺》續添二十三條,本非《千金》之舊,今更不附入。)

白話文:

五臟六腑變化旁通訣第四

五常:智慧、禮儀、仁愛、正義、誠信。

五事:聽覺敏銳、視力清晰、儀態恭敬、言語順從、思慮睿智。

五咎:急躁、輕率、狂妄、僭越、蒙昧。

五音:吟詠、呼喊、諷誦、歌唱。

五聲:羽(音階,48絲)、徵(音階,54絲)、角(音階,64絲)、商(音階,72絲)、宮(音階,81絲)。 (絲指弦樂器上的弦數,用以標示音高)

五色:黑色、紅色、青色、白色、黃色。

五味:鹹、苦、酸、辛、甘。

五臭:腐臭、焦臭、膻味、腥味、香味。

五宜(適合孩子進補):酸、甘、苦、鹹、辛。

五惡(食物的味道不好):甘、鹹、辛、苦、酸。

五惡(氣候的不好):燥、熱、風、寒、濕。

五數:一(配六)、二(配七)、三(配八)、四(配九)、五(配十)。

五行:水、火、木、金、土。

五時:冬季、夏季、春季、秋季、仲夏(夏季中間)。

五形(外在的形狀對應五行,內在的形象對應五臟):曲線、兌(八卦之一,代表西方)、直線、方形、圓形。

五畜:豬(《外臺秘要》另加:鼠)、羊(《外臺秘要》另加:蛇、馬)、雞(《外臺秘要》另加:虎、兔)、狗(《外臺秘要》另加:猴、雞)、牛(《外臺秘要》另加:龍、羊、狗、牛)。

五穀:大豆、麥子、麻、稻(黃黍)、稷(小米)。

五果:栗子、杏子、李子、桃子、棗子。

五菜:豆葉、藠頭、韭菜、蔥、葵菜。

論述:假設將腎、心、肝、肺、脾稱為臟,那麼膀胱、小腸、膽、大腸、胃就稱為腑。足少陰經是腎經,足太陽經是膀胱經,往下延伸到五臟、五果、五菜,都以此類推,其他也以此法推論。(《外臺秘要》增補了二十三條,並非《千金要方》原本內容,因此不再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