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1)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1)
1.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凡六類)
白話文:
(凡六類)
2. 疔腫第一
(論一首方二十九首,證十五首灸法一首)
論曰:夫稟形之類,須存攝養。將息失度,百病萌生。故四時代謝,陰陽遞興。二氣更相擊怒,當是時也,必有暴氣。夫暴氣者,每月之中,卒然大風大霧,大寒大熱,若不時避,人忽遇之,此皆入人四體,頓折皮膚,流注經脈,遂使腠理壅隔,營衛結滯,陰陽之氣不得宣泄,變成癰疽疔毒,惡瘡諸腫。至於疔腫,若不預識,令人死不逮辰。
所以養生之士須早識此方,凡是瘡痍無所逃遁。
凡療疔腫,皆刺中心至痛。又刺四邊十餘下,令血出,去血敷藥,藥氣得入針孔中。若不達瘡內,療不得力。
又其腫好著口中頰邊舌上,見赤黑如珠子,磣痛應心是也。是秋冬寒毒久結皮中,變作此疾,不即療之,日夜根長,流入諸脈數道,如箭入身捉人不得動搖。若不慎口味房室,死不旋踵。經五六日不瘥,眼中見火,神昏口乾心煩,即死也。
一曰麻子疔,其狀肉上起頭,大如黍米,色稍黑,四邊微赤多癢,忌食麻子及衣麻,勿入麻田中行。
二曰石疔,其狀皮肉相連,色烏黑如黑豆,甚硬,刺之不入肉內隱隱微疼,忌瓦礫磚石之屬。
三曰雄疔,其狀疱頭黑黶,四畔仰瘡疱漿起,有水出,色黃大如錢孔形高,忌房室。
四曰雌疔,其狀瘡頭稍黃,向里黶亦如灸瘡,四畔疱漿起,心凹色赤,大如錢孔,忌房室。
五曰火疔,其狀如湯火燒灼,瘡頭黑黶,四邊有疱漿起,如赤粟米,忌火炙爍。
六曰爛疔,其狀色稍黑有白斑,瘡中潰潰則有膿水流出,瘡形大小如匙面,忌沸熱食爛臭物。
七曰三十六疔,其狀頭黑浮起,形如黑豆,四畔起大赤色,今日生一,明日生二,後日生三,乃至十,若滿三十六,藥所不能治,如未滿三十六者可治,俗名黑疱。忌嗔怒蓄積愁恨。
八曰蛇眼疔,其狀瘡頭黑皮上浮,生形如小豆,狀似蛇眼,大體硬,忌惡眼看,並嫉妒人見之及毒藥。
九曰鹽膚疔,其狀大如匙面,四畔皆赤,有黑粟粒起,忌食鹹物。
十曰水洗疔,其狀大如錢形或如錢孔大,瘡頭白里黑黶,汁出中硬,忌飲漿水,水洗渡河。
十一曰刀鐮疔,其狀瘡闊狹如薤葉大,長一寸,左側肉黑如燒爍,忌刺及鐮刀切割鐵刀所傷,可以藥治。
十二曰浮漚疔,其狀瘡體曲圓少許不合,長而狹如薤葉大,內黃外黑,黑處刺不痛,內黃處刺之則痛。
十三曰牛拘疔,其狀肉疱起,掐不破。
上十三種瘡,初起必先癢後痛,先寒後熱,熱定則寒,多四肢沉重、頭痛、心驚、眼花,若大重者則嘔逆,嘔逆者難治。其麻子疔一種始末惟癢。所忌者不得犯觸,犯觸者即難療。其浮漚疔、牛拘疔二種,無所禁忌,縱不療亦不能殺人,其狀寒熱與諸疔同,皆以此方療之,萬不失一。欲知犯觸之狀,但脊強,瘡痛極甚不可忍者是也。
白話文:
[疔腫第一]
在討論疾病與養生時,我們必須瞭解保養身體的重要性。如果生活作息不當,各種疾病就會開始滋生。四季更迭,陰陽交替,兩種氣互相沖突,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必然會有暴烈的氣候出現。暴烈的氣候指的是每月中的突然大風、大霧、大寒、大熱,如果不及時避開,人們突然遭遇這些惡劣天氣,這些惡劣的氣候會侵入人體,傷害皮膚,流動於經脈之間,導致毛孔阻塞,氣血凝滯,陰陽之氣無法正常運行,從而形成癰疽、疔毒、惡瘡等各種腫塊。至於疔腫,如果不提前識別,可能讓人在短時間內喪命。
因此,注重養生的人必須早早了解治療此病的方法,任何瘡瘍都無法逃避這個療法。
對於所有疔腫的治療,都應先在病竈中心刺到疼痛爲止。然後在四周刺十多針,讓血液流出,除去壞血後敷藥,藥物的氣味能夠通過針孔進入體內。如果藥物無法到達瘡內,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
此外,這種腫塊常出現在口腔、臉頰、舌頭等處,表現爲紅黑色的珠狀物,非常疼痛且影響心臟。這是秋冬季節寒冷毒素長時間積聚在皮膚中,最終引發的疾病。如果不立即治療,病根會日夜增長,沿着多條脈絡擴散,就像箭射入身體,讓人動彈不得。如果不注意飲食和性生活,死亡將接踵而至。經過五六天,如果病情沒有好轉,患者會看到眼睛中有火光,意識模糊,口乾心煩,這些都是死亡的預兆。
以下是各種疔的具體描述:
- 麻子疔:肉上出現像黍米大小的突起,顏色偏黑,周圍微微泛紅,多伴有瘙癢感。避免食用麻籽及其製品,不要走進麻田。
- 石疔:皮膚與肌肉相連,顏色烏黑如同黑豆,質地堅硬,刺針難以穿透,隱隱作痛。
- 雄疔:皰頭呈黑色,周圍皮膚上揚,有黃色液體滲出,形如錢孔,高聳凸起。
- 雌疔:瘡頭略黃,內部呈黑色,類似灸瘡,周圍有皰疹和膿液,中心凹陷,紅色,大小如錢孔。
- 火疔:症狀如同被熱水或火燒傷,瘡頭呈黑色,周圍有皰疹,形如赤粟米。
- 爛疔:顏色偏黑帶有白色斑點,瘡口潰爛,有膿水流出,形狀大小如匙面。
- 三十六疔:瘡頭黑色浮起,形如黑豆,周圍呈現大片紅色,每天長一個,第二天長兩個,第三天長三個,直到十個,如果總數達到三十六個,藥物難以治癒,未滿三十六個則還有治療的希望,民間稱爲“黑皰”。
- 蛇眼疔:瘡頭黑色,皮膚表面隆起,形狀像小豆,酷似蛇眼,整體堅硬。
- 鹽膚疔:瘡面大小如匙面,周圍皆紅,有黑色粟粒狀突起。
- 水洗疔:瘡面大小如錢幣或直徑如錢孔,瘡頭白裏透黑,中間硬實。
- 刀鐮疔:瘡面寬窄如同薤葉,長約一寸,左側肉質呈燒焦狀。
- 浮漚疔:瘡體圓滑,長而狹,內部黃色外部黑色,黑色部分刺之不痛,黃色部分刺之則痛。
- 牛拘疔:肉皰隆起,掐之不易破裂。
上述十三種瘡,在初期通常先是瘙癢後轉爲疼痛,先感覺寒冷隨後發熱,發熱穩定後轉爲寒冷,常伴有四肢沉重、頭痛、心慌、眼花等症狀。嚴重時會出現嘔吐,嘔吐者較難治療。其中麻子疔從頭到尾只有瘙癢感。對於所有禁忌事項,一旦觸犯將使得治療變得困難。浮漚疔和牛拘疔這兩種瘡沒有特定禁忌,即使不治療也不會致命,它們的症狀包括寒熱與其他類型的疔相同,都可以用以下方法治療,幾乎不會失敗。想要判斷是否觸犯了禁忌,只要看背部是否僵硬,瘡口疼痛到難以忍受就是跡象。
治療十三種疔的配方如下:
使用枸杞,它有四個名稱:春天稱爲天精,夏天稱爲枸杞,秋天稱爲卻老,冬天稱爲地骨。春天三月的第一個建日採集葉子,夏天三月的第一個建日採集枝條,秋天三月的第一個建日採集果實,冬天三月的第一個建日採集根部。在四季初逢建日時,分別收集葉子、枝條、果實和根部,並曬乾。
如果能在五月五日午時配製,效果最佳。如果無法按照規定時間採集,只得到其中一種也可以使用。用一塊紅色綢布包裹藥材,取足夠包裹的量即可,再加入一團雞子大的亂髮、梧桐子大小的牛黃、二十七枚反鉤棘針粉末、七顆赤小豆磨成粉。首先在綢布上薄薄鋪一層亂髮,然後撒上牛黃等粉末,將其曝曬。接着將綢布捲成團,用髮絲作爲繩子,十字交叉綁緊,放入熨斗中用急火加熱至沸騰,沸騰停止後自然晾乾。之後刮下並搗碎成粉末,用絹篩過篩,取一方寸的藥粉。將枸杞四種成分混合搗碎,過絹篩取出兩方寸的藥粉,與之前的一方寸藥粉混合,共得三方寸藥粉。將這三方寸藥粉分爲兩份,早晨空腹時用酒送服一份,每日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