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 婦人方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婦人方上 (1)

1. 茯苓丸

治水腫,甄權為安康公處此方。

茯苓,白朮,椒目(各四分),木防己,葶藶,澤瀉(各五分),甘遂(十二分),赤小豆,前胡,芫花,桂心(各二分),芒硝(七分另研)

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蜜湯下五丸,日一。稍加,以知為度。

治水腫利大小便方:

大黃,白朮(一作葶藶),木防己(各等分)

上三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下十丸,大小便利為度,不知加之。

又方,牽牛子為末,水服方寸匕,日一。以兩便利為度。

又方,葶藶(生用四兩),桂心(一兩)

上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下七丸,日二,以知為度。

又方,郁李仁(末),面(各一升)

上二味和作餅子七枚,燒熟,空腹熱食四枚,不知加一枚,以至七枚。

又方,水銀(三兩,煮三日三夜),葶藶子,椒目(各一升),芒硝(三兩),衣魚(二十枚),水萍,瓜蒂,滑石(各一兩)

上八味搗葶藶令細,下水銀更搗、令不見水銀止,別搗椒目令細,搗瓜蒂,水萍,下篩合和余藥,以蜜和更搗三萬杵成丸,初服一丸如梧子大,次服二丸,次服三丸,次服四丸,次服五丸,次服六丸,至七日,還從一丸起,次服二丸,如是每至六丸,還從一丸起。始服藥,當咽喉上有癧子腫起,頰車腫滿,齒齦皆腫,唾碎血出,勿怪也,不三五日即消,所苦皆瘥。已上服藥,若下多,停藥以止利,藥至五下止。

病未瘥,更服,病瘥止。此治諸體肉肥厚,按之不陷,甚者臂粗著衣袖不受,及十種大水,醫不治者,悉主之,神驗。(《深師集驗》,陶氏《古今錄驗》無衣魚,水萍,瓜蒂,滑石)。

白話文:

【茯苓丸】

這是一個用於治療水腫的處方,由唐代醫學家甄權為安康公設計。

藥材包含:茯苓、白朮、椒目(各四分)、木防己、葶藶、澤瀉(各五分)、甘遂(十二分)、赤小豆、前胡、芫花、桂心(各二分)、芒硝(七分,需單獨研磨)。

以上十二種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狀。每日一次,每次服用五粒,以蜜湯送服,逐漸增加劑量,直到病情有所改善為止。

另一個治療水腫、幫助排尿的處方:

藥材包含:大黃、白朮(或可用葶藶替代)、木防己(各等分)。

以上三種藥材混合研磨成粉,加入蜂蜜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十粒,以飲料送服,直到大小便順暢為止,若效果不明顯可適量增加劑量。

另有使用牽牛子研磨成粉,以水送服一茶匙,每日一次,直到大小便順暢為止。

再有使用生用的葶藶(四兩)、桂心(一兩)。

兩種藥材混合研磨成粉,加入蜂蜜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七粒,每日兩次,直到病情有所改善為止。

另一處方使用郁李仁和麵粉(各一升)。

兩種材料混合製成七塊餅,烤熟後空腹熱食四塊,若效果不明顯可逐漸增加一塊,最多至七塊。

最後一個處方使用:水銀(三兩,需煮沸三天三夜)、葶藶子、椒目(各一升)、芒硝(三兩)、衣魚(二十隻)、水萍、瓜蒂、滑石(各一兩)。

先將葶藶仔細研磨,再加入水銀繼續研磨,直到看不到水銀為止。接著分別將椒目、瓜蒂、水萍研磨細緻,然後將所有藥材混合,加入蜂蜜,反覆研磨三萬次製成丸狀。開始時服用一粒,第二天服用兩粒,依此類推,直到第六天服用六粒,第七天回到一粒,再從第二天開始循環服用。服用藥物初期,可能會出現咽喉腫脹、臉部浮腫、牙齦腫脹,並伴有血絲,請不要驚慌,通常在三到五天內症狀會消失,病情也會得到改善。如果排泄過多,應停止服用藥物以避免過度利尿,通常五次排泄後即可停止。

如果病情沒有改善,可以繼續服用,一旦病情好轉就應停止。這個處方適用於身體肥胖、按壓不會凹陷的人,嚴重者手臂粗壯到無法穿上衣袖,以及十種難以治療的水腫病,非常有效。(參考自《深師集驗》、陶氏《古今錄驗》)。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處方中的水銀、牽牛子、甘遂等藥材具有劇毒,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切勿自行配製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