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一 消渴淋閉方 (1)
卷二十一 消渴淋閉方 (1)
1. 卷二十一 消渴淋閉方
(凡四類)
白話文:
(凡四類)
2. 消渴第一
(論六首,方五十三首,灸法七首)
論曰:凡積久飲酒,未有不成消渴,然則大寒凝海而酒不凍,明其酒性酷熱物無以加,脯炙鹽咸,酒客耽嗜,不離其口,三觴之後。制不由己,飲啖無度,咀嚼鮓醬不擇酸鹹,積年長夜,酣興不解,遂使三焦猛熱,五臟乾燥,木石猶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治之愈否,屬在病者。
若能如方節慎,旬月可瘳。不自愛惜,死不旋踵。方書醫藥實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其所慎有三:一飲酒,二房室,三鹹食及面。能慎此者,雖不服藥而自可無他。不知此者,縱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又曰:消渴之人,愈與未愈,常須思慮,有大癰,何者?消渴之人,必於大骨節間發癰疽而卒,所以戒之在大癰也,當預備癰藥以防之。有人病渴利,始發於春,經一夏,服栝蔞、豉汁,得其力,渴漸瘥。
然小便猶數甚,晝夜二十餘行,常至三四升,極瘥不減二升也,轉久便止,漸食肥膩,日就羸瘦,喉咽唇口焦燥,吸吸少氣,不得多語,心煩熱,兩腳痠,食乃兼倍於常而不為氣力者,當知此病皆由虛熱所致。治法可常服栝蔞汁以除熱,牛乳、杏酪善於補,此法最有益。
治消渴除腸胃熱實方:
麥門冬,茯苓,黃連,石膏,葳蕤(各八分),人參,龍膽,黃芩(各六分),升麻(四分),枳實(五分),生薑(屑),枸杞子(《外臺》用地骨皮),栝蔞根(各十分)
上十三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以茅根一升,粟米三合煮汁,服十丸,日二。若渴則與此飲至足大麻亦得。
又方,栝蔞根,生薑(各五兩),生麥冬汁,蘆根(切,各二升),茅根(切,三升)
上五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
白話文:
標題:[消渴症第一]
內容:長期過量飲酒的人,往往最終會發展成為消渴症。因為酒的性質極為熱烈,即使在極寒的天氣下,海水都已結冰,酒卻不會凍結。嗜酒之人對鹹香的肉類和酒更是情有獨鍾,常常飲酒不止,飲食無度,不挑選食物的酸鹹,多年來夜夜沉醉,這種生活習慣使得他們的三焦過度熾熱,五臟變得乾燥,就像木頭和石頭在高溫下也會燒焦,人體又怎能不渴呢?治療的效果如何,完全取決於病人自身。
如果病人能遵循藥方,謹慎飲食,十到一個月內病情可能得到改善。但如果病人不珍愛自己的身體,死亡將接踵而至。醫書上記載的藥方和藥物確實多有療效,但如果不加以節制,又有什麼用呢?需要謹慎的有三點:一是喝酒,二是房事,三是吃鹹食和麵食。如果能注意這些,即使不吃藥也能保持健康。反之,就算有靈丹妙藥,也難以挽救。這一點,需要深思並謹慎對待。
另外,對於消渴病人,無論是康復還是未康復,都應時刻警醒,特別是大癰的問題。為什麼呢?因為消渴病人往往會在大骨關節處出現癰疽,並因此而喪命。所以,必須提前準備好治療癰疽的藥物以備不時之需。有個病人患有渴利症,初發於春季,經過整個夏季,服用栝蔞和豆豉汁,病情有所緩解。
然而,他的小便次數仍然很多,一天二十多次,每次至少三四升,最少也有兩升。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逐漸穩定,開始食用肥膩的食物,但身體卻日益消瘦,喉嚨、嘴脣和口腔都感到乾燥,呼吸急促,說話費力,心中煩躁,雙腳痠痛,食量雖比平時多出一倍,但卻沒有增加體力,這都是虛熱所導致的。治療方法是經常服用栝蔞汁以清熱,牛乳和杏酪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這個方法非常有益。
治療消渴症,清除腸胃熱實的藥方:
麥門冬,茯苓,黃連,石膏,葳蕤(各八分),人參,龍膽,黃芩(各六分),升麻(四分),枳實(五分),生薑(屑),枸杞子(《外臺》用地骨皮),栝蔞根(各十分)
將以上十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蜜丸,大小如梧桐子,用茅根一升,粟米三合煮汁,每日服用十粒,一日兩次。如果口渴,可以飲用此汁直至滿足,甚至大量麻藥也可以接受。
另一個藥方,栝蔞根,生薑(各五兩),生麥冬汁,蘆根(切,各二升),茅根(切,三升)
將以上五種藥材研磨,加入一斗水,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