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 膀胱腑方 (1)
卷二十 膀胱腑方 (1)
1.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治多寒,手足厥冷,脈細欲絕方。
生薑(五兩),當歸,芍藥,細辛,桂心(各三兩),甘草,通草(各二兩),吳茱萸(二升),大棗(二十五枚)
上九味㕮咀,以水六升,酒六升合煮,取五升,分五服。舊方用棗三十枚,今以霍亂病法多痞,故除之,如退棗入葛根二兩佳。霍亂,四逆加半夏一合,附子小者一枚。若惡寒乃與大附子。
白話文: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這個處方是用來治療體內多寒,導致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幾乎要消失的情況。
藥材包含:生薑(五兩),當歸,芍藥,細辛,桂心(各三兩),甘草,通草(各二兩),吳茱萸(二升),以及大棗(二十五枚)。
將以上九種藥材切碎,用水六升和酒六升混合烹煮,煮至剩五升後,分成五次服用。原先的處方是使用三十枚大棗,但因為霍亂的患者常會有胃部脹滿的症狀,所以這裡沒有加入大棗。如果要去掉大棗,可以改加二兩的葛根,效果更佳。若是霍亂患者,則在四逆湯中加半夏一合,以及一枚較小的附子。如果患者極度畏寒,則應使用大附子。
2. 四逆湯
治吐下而汗出,小便複利,或下利清穀,裡寒外熱,脈微欲絕,或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方。
甘草(一兩),乾薑(一兩半),附子(一枚)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溫分再服。強者可與大附子一枚,乾薑至三兩。(《廣濟方》云:若吐後吸吸少氣及下而腹滿者,加人參一兩。)
白話文:
這段文字是在說明[四逆湯]的使用情況和配方。用於治療因嘔吐、腹瀉並出汗,同時小便頻繁,或者有嚴重的腹瀉且排出的食物未消化,身體內部寒冷而外表感覺熱,脈搏微弱幾乎要停止,或者有發燒怕冷,四肢緊繃,手腳冰冷的情況。
配方如下:
炙甘草(30克)、乾薑(45克)、炮附子(1個)
將上述三種藥材切碎,加入三公升的水煎煮,直至剩下約400毫升的藥汁,溫熱後分兩次服用。對於體質較壯的人,可以使用大一點的炮附子一個,乾薑的量也可以增加到90克。(根據《廣濟方》的記載,如果嘔吐後呼吸困難或腹瀉後腹部脹滿,可再加入人參30克。)
3. 通脈四逆湯
治吐利已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方。
大附子(一枚),甘草(一兩半),乾薑(三兩,強者四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二服,脈出即愈。若面色赤者,加蔥白九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嘔逆,加生薑三兩。咽痛,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皆與方相應,乃服之。(仲景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白話文:
[通脈四逆湯]
適用於治療患者原先有嘔吐和腹瀉的症狀已經停止,但仍然有大量出汗、四肢冰冷、肌肉緊繃無法放鬆,以及脈搏非常微弱快要消失的情況。
所需藥材為:大附子(一個),甘草(1.5兩),乾薑(3兩,如果病患體質較強壯可增至4兩)
將上述三種藥材切碎,加入三公升的水進行煎煮,直到剩餘1.2公升的藥汁,然後分兩次服用。當脈搏恢復正常即表示病情好轉。如果患者臉色呈現紅色,則需再加入蔥白九根。如果腹部疼痛,則要去除蔥並添加芍藥2兩。如果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則需再加入生薑3兩。如果喉嚨疼痛,則要去除芍藥並添加桔梗1兩。如果腹瀉停止但是脈搏仍無改善,則要去除桔梗並添加人參2兩。以上調整都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然後再服用藥物。
(張仲景使用的是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4. 四順湯
治霍亂轉筋肉冷汗出嘔啘者方。
附子(一枚),人參,乾薑,甘草(各三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霍亂,症狀包括肌肉抽搐、肢體冰冷、大量出汗及嘔吐的情況下所使用的處方。
所需藥材為:炮附子一顆,人參、乾薑、炙甘草各三兩,
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然後用六升的水來煎煮,煮至剩下二升的藥汁,再分成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