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 膀胱腑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 膀胱腑方 (1)

1. 卷二十 膀胱腑方

(凡七類)

白話文:

(凡七類)

2. 膀胱腑脈論第一

(論一首,脈四首)

論曰:膀胱者,主腎也,耳中是其候也。腎合氣於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號水曹掾,名玉海,重九兩二銖,左回疊積上下縱廣九寸,受津液九升九合,兩邊等。應二十四氣,鼻空在外,膀胱漏泄。

黃帝問曰:夫五臟各一名一形,腎乃獨兩何也?岐伯對曰:膀胱為腑,有二處、腎亦二形應腑,有二處。臟名一,腑名二,故五臟六腑也。一說腎有左右,而膀胱無二,今用當以左腎合膀胱,右腎合三焦。

左手關後尺中陽絕者,無膀胱脈也。病苦逆冷,婦人月使不調,旺月則閉。男子失精,尿有餘瀝,刺足少陰經,治陰。在足內踝下動脈是也。

右手關後尺中陽絕者,無子戶脈也。病苦足逆寒,絕產,帶下,無子,陰中寒,刺足少陰經,治陰。

左手關後尺中陽實者,膀胱實也。病苦逆冷,脅下邪氣相引痛,刺足太陽經,治陽。在足小趾外側,本節後陷中。

右手關後尺中陽實者,膀胱實也。病苦小腹滿引腰痛,刺足太陽經,治陽。

病先發於膀胱者,背膂筋痛,小便閉五日之腎,小腹腰脊痛,脛酸,一日之小腸脹,一日之脾,閉塞不通,身痛體重。二日不已,死。冬雞鳴,夏下晡,(一云日夕)。

膀胱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則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熱。若脈陷,及足小趾外側及脛踝後皆熱。若脈陷,取委中。

膀胱脹者,小腹滿而氣癃。

腎前受病,傳於膀胱,腎咳不已,咳則遺溺。

厥氣客於膀胱,則夢遊行。

腎應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腠理疏者,三焦膀胱緩。急皮而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也。

扁鵲云:六腑有病徹面形,腎膀胱與足少陰太陽為表裡。膀胱總通於五臟,所以五臟有疾即應膀胱,膀胱有疾即應胞囊。傷熱則小便不通,膀胱急尿苦黃赤,傷寒則小便數清白,或發石水,根在膀胱,四肢小,其腹獨大也。(方見治水篇中)。

骨絕不治,齒黃落,十日死。

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會於後陰,下貫臀入膕中。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胂,(一作髖),過髀樞,循髀外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腨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趾外側是也。

動則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一作回),膕如結,腨如裂,是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癲疾,頭腦項痛,目黃淚出、鼽衄,項背腰尻膕腨腳皆痛,小趾不用,盛者則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則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白話文:

【膀胱腑脈論第一】

討論如下:膀胱主要與腎相連,其健康狀況可從耳朵中觀察。腎與膀胱相配合,膀胱是身體儲存津液的地方,也被稱為水曹掾,又名玉海,重量約為九兩二銖,左側呈現疊積狀,上下縱寬各九寸,能儲存九升九合的津液,兩側容量相等。它能應對二十四節氣的變化,鼻子外部與膀胱相連,膀胱有排泄功能。

黃帝問道:五臟各有獨立的名稱和形態,但腎臟卻有兩個,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膀胱作為腑,有兩個部位,腎臟也有兩個形態來與之相應,因此五臟六腑的名稱中,臟有一個名稱,腑則有兩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五臟六腑。另一種說法認為腎臟有左右之分,而膀胱沒有,現在我們認為左腎與膀胱相連,右腎則與三焦相連。

左手腕後尺中的陽脈如果消失,表示膀胱脈象異常。患者可能會感到寒冷,女性月經可能不規則,在月經旺盛的月份可能出現閉經。男性可能會有失精的情況,尿液也可能有殘留,治療時可以針刺足少陰經,具體位置在足內踝下的動脈。

右手腕後尺中的陽脈如果消失,表示子宮脈象異常。患者可能會感到足部寒冷,可能有生育障礙,帶下,無法生育,私處寒冷,治療時也可以針刺足少陰經。

左手腕後尺中的陽脈如果過強,表示膀胱可能有實症。患者可能會感到寒冷,肋下可能有邪氣引發疼痛,治療時可以針刺足太陽經,具體位置在足小趾外側,本節後陷中。

右手腕後尺中的陽脈如果過強,表示膀胱可能有實症。患者可能會感到小腹飽滿,腰部疼痛,治療時也可以針刺足太陽經。

如果疾病首先在膀胱發生,可能會導致背部肌肉疼痛,小便困難,小腹、腰部和脊椎疼痛,小腿痠痛,一天後可能會有小腸脹氣,一天後可能是脾臟問題,身體可能會感到疼痛和沉重。如果兩天後病情仍未改善,可能有生命危險。

膀胱疾病患者可能會有小腹局部腫脹和疼痛,用手按壓時,患者想要小便但無法排尿,肩部可能發熱。如果脈象下沉,足小趾外側和腳踝後方都可能發熱。如果脈象下沉,可以針刺委中穴。

膀胱腫脹可能會導致小腹飽滿,呼吸困難。

腎臟前面受到疾病影響,可能會傳到膀胱,腎臟咳嗽不止,咳嗽時可能會有尿失禁。

如果有氣厥進入膀胱,可能會做遊走的夢。

腎臟對應骨骼,皮膚緊緻且厚的人,三焦和膀胱通常較厚。皮膚粗糙且薄的人,三焦和膀胱通常較薄。皮膚毛孔疏鬆的人,三焦和膀胱通常較鬆弛。皮膚緊繃且無毛的人,三焦和膀胱通常較緊。毛髮濃密且粗的人,三焦和膀胱通常較直。毛髮稀疏的人,三焦和膀胱通常較結實。

扁鵲指出:六腑若有疾病,可能會反映在面部。腎臟和膀胱與足少陰太陽相互表裡。膀胱與五臟相通,因此五臟有疾病時可能會影響膀胱,膀胱有疾病時也可能會影響胞囊。如果受到熱傷,可能會導致小便困難,膀胱緊繃,尿色黃紅;如果受到寒傷,可能會頻繁小便,尿色清白,或者導致石水病,根源在膀胱,四肢可能縮小,腹部卻獨自膨大。

骨髓若完全受損,無法治療,牙齒可能變黃脫落,十天後可能死亡。

足太陽經的脈絡,起始於眼內角,向上延伸至額頭,交會在頭頂。其中一分支從頭頂延伸至耳上方。主脈從頭頂進入腦部,再從腦部出來,繞過頸項,沿著肩胛骨內側,夾著脊椎,抵達腰部,進入脊椎旁,絡通腎臟,連接膀胱。其中一分支從腰部向下延伸至後陰部,再向下穿過臀部,進入膕中。另一分支從肩胛骨內側向左右分開,穿過髖部,經過大腿樞紐,沿著大腿外側後方,向下匯合於膕中,再向下穿過腓腸肌內側,從外踝後方穿出,沿著京骨,到達小趾外側。

如果此脈絡受損,可能會引起頭痛,眼睛感覺像是要脫落,頸項感覺像是被拉扯,脊椎和腰部疼痛,大腿無法彎曲,膕中像被束縛,腓腸肌像被撕裂,這被稱為踝厥。如果此脈絡受損,可能會引發痔瘡、瘧疾、精神疾病、頭痛、頸項痛、腰痛、尾骶部痛、膕中痛、腓腸肌痛、腳痛、小趾不能活動。如果脈搏強烈,人迎脈會比寸口脈大兩倍。如果脈搏虛弱,人迎脈反而會比寸口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