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八 治諸風方 (1)
卷八 治諸風方 (1)
1. 黃耆湯
治五勞七傷,諸虛不足,腎氣虛損,目視䀮䀮,耳無所聞方。
黃耆,乾薑,當歸,羌活(一作白朮),川芎,甘草,茯苓,細辛,桂心,烏頭,附子,防風,人參,白芍,石斛,地黃,蓯蓉(各二兩),棗膏(五合),羊腎(一具)
上十九味為末,以棗膏與蜜為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日二,加至三十丸。一方無川芎、乾薑、當歸、羌活,為十五味。(《古今錄驗》無羊腎,有羌活、鍾乳、紫石英、石硫黃、赤石脂、白石脂、礬石各二分,名五石黃耆丸)。
又方,療虛勞方。
黃耆,鹿茸,茯苓,烏頭,乾薑(各三分),地黃,當歸,桂心,川芎(各四分),杞白皮,菟絲子,五味子,柏子仁,白朮(各五分),大棗(三十枚)
上十五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平旦酒服十丸夜十丸,以知為度,禁如藥法。
白話文:
這份古方是用於治療五勞七傷,各種身體虛弱不適,以及腎氣虧損,視力模糊,聽力減退的情況。
配方成分包括黃耆、乾薑、當歸、羌活(另一版本使用的是白朮)、川芎、甘草、茯苓、細辛、桂心、烏頭、附子、防風、人參、白芍、石斛、地黃、蓯蓉(每種藥材皆為二兩)、棗膏(五合)、羊腎(一個)。
將以上十九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棗膏和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日兩次,每次服用十五粒,可以逐漸增加到三十粒。另一個版本的配方沒有川芎、乾薑、當歸、羌活,只有十五種藥材。
另一個治療虛勞的方子,其成分為黃耆、鹿茸、茯苓、烏頭、乾薑(每種藥材皆為三分)、地黃、當歸、桂心、川芎(每種藥材皆為四分)、杞白皮、菟絲子、五味子、柏子仁、白朮(每種藥材皆為五分)、大棗(三十枚)。
將這些藥材同樣研磨成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日清晨和夜晚各服用十粒,按照個人情況調整,遵循藥物的禁忌規定。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