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九 腎臟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九 腎臟方 (1)

1. 無比薯蕷丸

治諸虛勞百損方。

山藥(二兩),蓯蓉(四兩),五味子,菟絲子,杜仲(各三兩),牛膝,山萸肉,地黃,澤瀉,茯神(一作茯苓),巴戟,赤石脂(各一兩)

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食前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無所忌,惟禁醋蒜陳臭等物。服七日後,令人健,四肢潤澤,唇口赤,手足暖,面有光彩,消食,身體安和,音聲清朗,是其驗也。十日後長肌肉,其藥通中入腦鼻,必痠疼,勿怪。若求大肥,加燉煌石膏二兩。

失性健忘加遠志一兩。體少潤澤加柏子仁一兩。(《古今錄驗》有白馬莖二兩,為十六味。治丈夫五勞七傷,頭痛,目眩,手足逆冷,或煩熱有時,或冷痹骨疼腰髖不遂,食雖多不生肌肉,或少食而脹滿,體澀無光澤,陽氣衰絕,陰氣不行,此藥能補十二經脈,起陰陽,通內製外,安魂定魄,開三焦,破積聚,厚腸胃,消五臟邪氣,除心內伏熱,強筋練骨,輕身明目,除風去冷,無所不治,補益處廣,常須服餌為佳,七十老人服之尚有非常力,況少者乎)。

白話文:

【無比薯蕷丸】

這是一帖治療各種虛弱勞損的藥方。

藥材包含:山藥(40克)、蓯蓉(80克)、五味子、菟絲子、杜仲(各60克)、牛膝、山萸肉、地黃、澤瀉、茯神(或茯苓)、巴戟、赤石脂(各20克)。

以上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飯前服用,每次二十粒,可以逐漸增加到三十粒,一天服用兩次。除了禁止食用醋、大蒜以及發酵變質的食物外,其他食物無需忌口。

服用七天後,人會感到精力充沛,四肢變得潤澤,嘴脣紅潤,手腳溫暖,臉部呈現出光澤,消化功能改善,身體處於平和狀態,聲音變得清亮,這些都是藥效的反應。十天後,肌肉開始增長,藥效會進入腦部和鼻子,可能會感到痠疼,不必驚慌。如果想增胖,可額外加入燉煌石膏40克。

若記憶力減退,可添加遠志20克。若皮膚乾燥,可添加柏子仁20克。

此藥能補充全身十二條經絡,調節陰陽,通內外,安撫心靈,穩定精神,打開三焦,消除積聚,強化腸胃功能,清除五臟的邪氣,去除心臟深處的熱氣,強健筋骨,輕盈身體,明亮視力,驅除風寒,對於各種疾病都有療效,補益範圍廣泛,適合長期服用。即使是七十歲的老人服用,也能恢復異常的力量,更何況年輕人呢。

2. 大薯蕷丸

治男子女人虛損傷絕,頭目眩,骨節煩疼,飲食減少,羸瘦百病方。

山藥,附子(《古今錄驗》作茯苓),人參,澤瀉(各八分),天冬,地黃,黃芩,當歸(各十分),乾漆,杏仁,阿膠(各二分),白朮,白蘞(《古今錄驗》作防風),芍藥,石膏,前胡(各三分),桔梗,乾薑,桂心(各四分),大黃(六分),五味子(十六分),甘草(二十分),大豆卷(五分。《古今錄驗》作黃耆),大棗(一百枚)

上二十四味為末,蜜和棗膏,搗三千杵,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日三。漸增至十丸。(仲景無附子、黃芩、石膏、乾漆、五味子、大黃。有神麯十分,川芎、防風各六分,茯苓五分,丸如彈丸,每服一丸,以一百丸為劑。)

白話文:

這份處方名為「大薯蕷丸」,用於治療男女因虛弱或損傷導致的身體機能衰竭,症狀包括頭暈眼花,骨節疼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及多種疾病。

所需藥材如下:山藥,附子(根據《古今錄驗》應為茯苓),人參,澤瀉(各約8克),天冬,地黃,黃芩,當歸(各約10克),乾漆,杏仁,阿膠(各約2克),白朮,白蘞(《古今錄驗》應為防風),芍藥,石膏,前胡(各約3克),桔梗,乾薑,桂心(各約4克),大黃(約6克),五味子(約16克),甘草(約20克),大豆卷(約5克,《古今錄驗》應為黃耆),大棗(約100顆)。

將上述24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蜂蜜和棗膏,攪拌均勻後,用力搗打三千次,製成大小如同梧桐籽的藥丸。每日三次,每次服用五粒,可逐漸增加至每次十粒,以酒送服。

(根據張仲景的版本,此方無附子、黃芩、石膏、乾漆、五味子、大黃,而有神麯(約10克),川芎、防風(各約6克),茯苓(約5克),藥丸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粒,一百粒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