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九 腎臟方 (1)
卷十九 腎臟方 (1)
1. 卷十九 腎臟方
(凡八類)
2. 腎臟脈論第一
(論一首)
論曰:腎主精。腎者,生來精靈之本也。為後宮內官則為女主,所以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來謂之精。精者,腎之藏也。耳者腎之官,腎氣通於耳,耳和則能聞五音矣。腎在竅為耳,然則腎氣上通於耳,下通於陰也。左腎壬,右腎癸,循環玄宮,上出耳門,候聞四遠,下回玉海,挾脊左右,與臍相當,經於上焦,營於中焦,衛於下焦,外主骨,內主膀胱。腎重一斤一兩,有兩枚。
神名䭭,䭭主藏精。號為精臟。隨節應會,故云腎藏精,精舍志,在氣為欠,在液為唾。腎氣虛則厥逆,實則脹滿,四肢正黑。虛則使人夢見舟船溺人,得其時夢伏水中若有畏怖。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相屬,厥氣客於腎則夢臨淵沒居水中。
凡腎臟象水,與膀胱合為腑。其經足少陰,與太陽為表裡,其脈沉,相於秋,旺於冬。冬時萬物之所藏,百蟲伏蟄,陽氣下陷,陰氣上升,陽氣中出,陰氣冽為霜,遂不上升,化為霜雪。猛獸伏蟄,蜾蟲匿藏,其脈為沉,沉為陰在裡,不可發汗,發汗則蜾蟲出,見其霜雪。陰氣在表,陽氣在裡,慎不可下,下之者傷脾。
脾土弱即水氣妄行。下之者如魚出水,蛾入湯,重客在裡,慎不可熏。熏之逆客,其息則喘,無持客熱,令口爛瘡。陰脈且解,血散不通,正陽遂厥,陰不往從,客熱狂入,內為結胸,脾氣遂弱,清溲痢通。
冬脈如營。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氣來沉以搏,故曰營,反此者病。何如而反?其氣來如彈石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此謂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解㑊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飢,䏚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赤黃。
腎脈來喘喘累累如勾,按之而堅曰平,冬以胃氣為本。腎脈來如引葛,按之益堅曰腎病。腎脈來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
真腎脈至搏而絕,如以指彈石辟辟然,色黃黑不澤毛折乃死。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勾曰夏病,勾甚曰今病。凡人以水穀為本,故人絕水穀則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臟脈不得胃氣也。所謂脈不得胃氣者,肝不弦腎不石也。
腎藏精,精舍志,盛怒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善忘其前言,腰脊痛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於季夏。
足少陰氣絕則骨枯。少陰者,冬脈也,伏行而濡滑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則肉不能著骨也。骨肉不相親,即肉濡而卻。肉濡而卻,故齒長而垢,發無澤。發無澤者骨先死,戊篤已死,土勝水也。
腎死臟浮之堅,按之亂如轉丸益下入尺中者死。
冬腎水旺,其脈沉濡而滑曰平。反得微澀而短者,是肺之乘腎,母之歸子,為虛邪,雖病易治。反得弦細而長者,是肝之乘腎,子之乘母,為實邪,雖病自愈。反得大而緩者,是脾之乘腎,土之剋水,為賊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之乘腎,火之淩水,為微邪,雖病即瘥。
白話文:
腎臟脈論第一
論述腎臟:腎主宰精氣,是先天精靈之本,如同後宮的主母,是人體承接天地之精華的根本。天地之精華,精氣凝聚而生,這就是精氣。精氣是腎臟所收藏的。耳朵是腎臟的外在表現,腎氣通達於耳,耳朵靈敏才能聽辨五音。腎臟的竅穴在耳,所以腎氣上通於耳,下通於下陰。左腎屬壬,右腎屬癸,經絡循環於腎臟,上達於耳門,能聽聞遠方聲音,下達於膀胱,沿著脊椎兩側運行,與肚臍相對應,向上經絡於上焦,運行於中焦,防衛於下焦,外主骨骼,內主膀胱。腎臟重約一斤一兩,左右各一枚。
腎臟的神名為“䭭”,䭭主宰藏精,稱為精臟,與各個關節經絡相通,所以說腎臟藏精。精氣的表現,在氣息上表現為呼吸短促,在體液上表現為唾液。腎氣虛弱則會出現厥逆(肢體厥冷),腎氣實則會出現腹部脹滿,四肢呈現青黑色。腎氣虛弱的人做夢會夢到船隻、溺水或水中受驚恐等情景。腎氣盛的人則會夢見腰脊分離。厥逆之氣入侵腎臟則會夢見掉入深淵或水中。
腎臟的特性像水,與膀胱共同構成腑臟。其經絡是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互為表裡,脈象沉伏,與秋季相關,在冬季最旺盛。冬季萬物收藏,百蟲冬眠,陽氣下降,陰氣上升,陽氣從內部升起,陰氣凝結為霜雪,不再上升,轉化為霜雪。猛獸冬眠,昆蟲隱藏,脈象沉伏,沉伏代表陰氣在內,不可發汗,發汗會使昆蟲(比喻病邪)外泄,如同霜雪融化。陰氣在表,陽氣在裡,應當謹慎,不可瀉下,瀉下會傷脾。
脾土虛弱,則水氣運行失常。瀉下如同魚離開水,蛾子掉入熱湯,病邪在裡,不可溫灸。溫灸會導致病邪逆襲,呼吸困難,且會出現口爛瘡等症狀。陰脈阻塞,血液運行不暢,陽氣受阻,陰氣不能正常運行,熱邪侵入,內部形成結胸,脾氣虛弱,出現尿頻、腹瀉等症狀。
冬季的脈象如同營氣。冬季的脈象,就是腎臟的脈象,北方屬水,是萬物收藏的季節。所以其脈象沉伏而有力,稱為營氣,與此相反則為病態。什麼情況是相反的呢?脈氣來勢如同彈石般有力,稱為太過,病邪在外;脈氣虛弱,如同數數般微弱,稱為不及,病邪在內。太過會導致腰脊疼痛,氣短,不想說話;不及會導致心慌,如同飢餓,口中乾燥,腰脊疼痛,小腹脹滿,小便發黃。
腎臟的脈象是喘息累累,如同鉤子,按壓則堅實,在冬季以胃氣為本。腎脈來時像牽引藤蔓,按壓更堅實,則為腎臟病變。腎脈來時像拉扯繩索,跳動如彈石,則為腎臟死亡。
真腎脈搏動而停止,如同用手指彈石般跳動,顏色黃黑晦暗,毛髮脫落則為死亡。冬季胃氣脈象微弱如彈石則為正常,彈石多而胃氣少則為腎臟病變,只有彈石而無胃氣則為死亡,有鉤狀脈象則為夏季疾病,鉤狀脈象明顯則為現病。凡人以水谷為本,所以人如果沒有水谷則會死亡,脈象沒有胃氣也一樣會死亡。所謂沒有胃氣,是指只有臟腑脈象而沒有胃氣。所謂脈象沒有胃氣,是指肝脈不弦,腎脈不實。
腎臟藏精,精氣寄託於意志,盛怒不止則傷及意志,意志受損則容易遺忘,腰脊疼痛,不能彎腰,毛髮枯萎,面色憔悴,死於季夏。
足少陰經氣絕則骨骼枯萎。少陰經是冬季的脈象,潛伏運行,滋潤骨髓。所以骨骼不濡養,則肌肉不能附著於骨骼。骨肉不相連,肌肉就會萎縮。肌肉萎縮,則牙齒變長且污垢,頭髮失去光澤。頭髮失去光澤,則骨骼先死亡,戊土克制壬水。
腎臟死亡,臟器浮腫堅硬,按壓則移位如同轉動的丸子,並且下移到尺脈中則會死亡。
冬季腎水旺盛,脈象沉伏、濡潤而滑利則為正常。如果脈象微澀而短,則為肺氣乘克腎氣,母氣歸於子氣,為虛邪,雖然生病,但容易治癒。如果脈象弦細而長,則為肝氣乘克腎氣,子氣乘克母氣,為實邪,雖然生病,但會自愈。如果脈象大而緩,則為脾氣乘克腎氣,土克水,為賊邪,大逆不順,十死不治。如果脈象浮大而洪,則為心氣乘克腎氣,火克水,為微邪,雖然生病,但很快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