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八 大腸腑方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 大腸腑方 (4)

1. 蘼蕪丸

又曰:凡患濕䘌者,多是熱病後或久下不止,或有客熱結在腹中,或易水土溫涼氣著,多生此病。亦有干䘌,不甚泄痢,而下部瘡癢。不問乾溼,久則殺人。凡濕得冷而苦痢,單煮黃連及艾葉、苦參之屬,皆可用之。若病人齒齦無色,舌上白者,或喜眠煩憒,不知痛癢處,或下痢,急治下部。

不曉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下部為意。下部生瘡,蟲蝕其肛,肛爛見五臟便死,燒艾於竹筒熏之。

治傷寒䘌蟲病方:

取生雞子小頭叩出白,入漆一合,熟和攪令極調,當沫出,更納著殼中,仰吞之,食頃或半日乃吐下蟲。劇者再服,蟲盡熱除病愈。

治濕䘌方:

黃連(十分),生薑(十分),苦參(四分),艾葉(八分)

上四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久者服三劑。

白話文:

蘼蕪丸

以前也有人說:凡是患有濕痢的人,大多是因為熱病之後,或是久瀉不止,或是體內有鬱熱停滯在腹部,或是容易受水土溫涼氣候的影響,才會生此病。也有人患乾痢,不怎麼泄瀉,但下體卻奇癢無比。不論是濕痢還是乾痢,久治不癒都會致命。凡是濕痢兼見寒冷,且腹瀉不止的,單獨用黃連以及艾葉、苦參等藥物煎煮服用,都是可以的。如果病人牙齦蒼白,舌苔發白,或是嗜睡、煩躁、神志不清,感覺不到疼痛或癢,或是腹瀉不止,就要緊急治療下焦。

不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只會治療上焦,而忽略下焦的治療。下焦生瘡,蟲蝕肛門,肛門潰爛,見到五臟就會死亡,可以用艾絨塞入竹筒中熏烤患處。

治療傷寒痢疾蟲病的方子:

取新鮮雞蛋的小頭敲破,取出蛋白,加入生漆一合,煮熟後攪拌均勻,等到起泡,再放入蛋殼中,仰頭吞服,服藥一會兒或半天後就會吐出蟲子。病情嚴重者可以服用兩次,蟲子排出,發熱消除,疾病就會痊癒。

治療濕痢的方子:

黃連(十分),生薑(十分),苦參(四分),艾葉(八分)

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久病者服用三劑。

2. 懊惱散

治濕䘌瘡爛殺除蟲䘌方。

扁竹(半兩),雚蘆,雷丸,青葙子,女青,桃仁(各三兩)

上六味治,下篩,粥飲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二匕。亦可酒服。

白話文:

所需藥材如下: 扁竹(二十五克), 雚蘆,雷丸,青葙子,女青,桃仁(各九十克)。

將上述六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然後過篩。每次服用時,取約一茶匙量的藥粉,用粥湯送服,每日三次。可逐漸增加到兩茶匙。也可以用酒來送服藥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