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七 肺臟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肺臟方 (1)

1. 肺痿第六

(論一首,方四首)

論曰:寸口脈數,其人病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出,何也?師曰:此為肺痿之病。何從得之?師曰:病熱在上焦,因咳為肺痿,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數被駛藥下,重亡津液,故得肺痿。又寸口脈不出而反發汗,陽脈早索陰脈不澀,三焦踟躕,入而不出,陰脈不澀,身體反冷,其內反煩,多唾唇燥,小便反難,此為肺痿。傷於津液,便如爛瓜下如豚腦,但坐發汗故也。

其病欲咳不得咳,咳出干沫,久久小便不利,其脈平弱。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溺,小便數。所以然者,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師曰:肺痿咳唾,咽燥欲飲者自愈。自張口者短氣也。

白話文:

【肺痿第六】

(討論一段,處方四則)

討論說:在寸口部位的脈象顯示數脈,患者有咳嗽症狀,且口中反覆出現渾濁的唾液與泡沫,這是為什麼呢?老師解釋:這是肺痿病的特徵。那麼肺痿病是怎麼來的呢?老師進一步解釋:上焦部位有熱病,引發咳嗽,隨後轉變為肺痿。肺痿病可能由多種情況引起,可能是過度出汗、嘔吐、消渴伴隨頻繁小便、排便困難,或是多次使用峻烈的藥物導致瀉下,造成體內津液大量流失,因此產生肺痿病。此外,如果寸口脈象顯示脈不出,反而強行發汗,導致陽脈迅速衰弱,陰脈卻未呈現阻滯,三焦功能混亂,物質無法正常運輸,陰脈不見阻滯,身體卻反常地感到寒冷,內部反而煩躁,唾液增多,嘴脣乾燥,小便變得困難,這些都是肺痿病的症狀,原因是津液受損,大便像爛瓜,小便像豬腦,這都是因為發汗過度所致。

肺痿病患者想要咳嗽卻咳不出來,咳出來的是乾燥的泡沫,長時間下來,小便會變得不通暢,脈象顯示平和但較弱。若是肺痿病患者只吐唾沫而不咳嗽,患者通常不會感到口渴,但會有尿失禁的現象,且小便頻繁。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上部虛弱,無法控制下部所致。這表示肺部已經受寒,必然會頭暈目眩。老師解釋:肺痿病患者若出現咳嗽、唾液增多、咽喉乾燥並想喝水的症狀,這是病情正在恢復的徵兆。而患者若持續張開嘴巴呼吸,則表示有呼吸困難的情況。

2. 甘草乾薑湯

溫臟治肺痿,多涎唾,小便數,肺中冷,必眩不渴(若渴者屬消渴症,)不咳,上虛下不能制溲方。

甘草(四兩),乾薑(二兩)

上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服此湯已小溫覆之。(《集驗》、《肘後》有大棗十二枚。)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一種病症,名為肺痿,病症的特徵是口沫多、頻尿、肺部感覺冷、頭暈但不口渴(如果口渴的話,那可能屬於糖尿病了),並無咳嗽症狀,上半身虛弱導致下半身無法控制排尿的情況。

處方如下:

甘草(四兩),乾薑(二兩)

以上兩種藥材,研磨後,用三升的水來煎煮,直到剩下一半的量,即一升半,然後去掉藥渣,將剩下的湯汁分成兩次服用。服用完此湯後,應保持身體微溫,蓋好被子。(在《集驗》和《肘後》兩書中,還加了十二枚的大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