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七 肺臟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肺臟方 (1)

1. 氣極第四

(論一首,方六首,灸法二首)

論曰:凡氣極者,主肺也。肺應氣,氣與肺合。又曰:以秋遇病為皮痹,皮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肺,則寒濕之氣客於六腑也。若肺有病則先發氣,氣上衝胸,常欲自恚。以秋庚辛日傷風邪之氣為肺風,肺風之狀多汗。若陰傷則寒,寒則虛,虛則氣逆咳,咳則短氣,暮則甚。

陰氣至,濕氣生,故甚陰畏陽氣,晝日則瘥。若陽傷則熱,熱則實,實則氣喘息上胸噫,甚則唾血也。然陽病治陰,陰是其里。陰病治陽,陽是其表。是以陰陽表裡衰旺之源。故知以陽調陰,以陰調陽。陽氣實則決,陰氣虛則引。善治病者,初入皮毛,肌膚筋脈則治之。若至六腑五臟,半死矣。

扁鵲曰:氣絕不治,喘(一作奔)而冷汗出,二日死。氣應手太陰,太陰氣絕,則皮毛焦,氣先死矣。

白話文:

【氣極第四】

(討論一段,提供六個處方,兩個灸療方法)

討論說:當人體的氣力達到極限時,這通常反映在肺部的問題上。肺部負責調節氣,氣和肺是相輔相成的。另外,如果在秋季時生病,可能會出現皮膚麻痹的現象,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再加上感染了其他的邪氣,就會讓邪氣進入肺部,導致寒濕之氣侵襲六腑。

若肺部出現問題,最先表現的就是氣力上的問題,如氣力上沖胸口,常有想要發怒的情緒。如果在秋季的庚辛日受風邪影響,可能就是肺風,肺風的特徵是多汗。如果陰氣受損,就會感到寒冷,寒冷會導致虛弱,虛弱則會引起咳嗽,咳嗽又會導致呼吸困難,且晚上會更嚴重。

當陰氣來臨,濕氣也會隨之產生,所以陰氣重的人會怕陽氣,但到了白天,症狀會稍微好轉。若陽氣受損,就會感到燥熱,燥熱會導致實證,實證則會導致呼吸急促,甚至會有胸悶、噁心的感覺,嚴重時甚至會吐血。然而,治療陽氣疾病要從調整陰氣入手,因為陰氣是其內部;同樣地,治療陰氣疾病要從調整陽氣入手,因為陽氣是其外部。這是陰陽表裡衰旺的原理。

因此,我們要懂得用陽氣調節陰氣,用陰氣調節陽氣。當陽氣過盛,就要進行釋放;陰氣過弱,就要進行補充。一個好的醫生,會在疾病剛開始入侵皮毛、肌膚、筋脈時就進行治療。如果等到疾病已經侵入六腑五臟,那病情就已經非常嚴重了。

扁鵲說:當氣力完全耗盡,伴有喘息和冷汗,兩天內就會死亡。氣力反應在手太陰肺經,當手太陰肺經的氣力完全耗盡,皮膚就會乾燥,這表示氣力已經先一步消逝了。

2. 鍾乳散

治氣極虛寒,陰畏陽氣,晝瘥暮甚,氣短息寒,亦治百病,令人力強能飲食去風冷方。

鍾乳(別研),乾薑,桔梗,茯苓,細辛,桂心,附子,人參(各一兩六銖),白朮(一兩),防風,栝蔞根,牡蠣(各二兩半)

上十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漸加至二匕。五十以上可數服,得力乃止(《翼方》云:有冷加椒,有熱加芩各三兩。)

白話文:

【鐘乳散】

這帖藥方適用於治療極度氣虛與體寒的情況,特別是因陰氣畏懼陽氣導致白天症狀較輕,夜晚卻加重,且呼吸短促、體溫偏低的人。此外,對於各種疾病,這帖藥也能增強體力,改善飲食狀況,驅除風寒。

藥方成分如下:鍾乳(需單獨研磨)、乾薑、桔梗、茯苓、細辛、桂心、附子、人參(每種藥材約37克),白朮(約25克),防風、栝蔞根、牡蠣(每種藥材約75克)。

將上述十二種藥材混合後研磨成粉,用酒送服約一茶匙的藥粉,一天三次,然後逐漸增加到兩茶匙。年過五十的人可以持續服用,直到感覺有力氣即可停藥。《翼方》記載:如果體質偏冷,可以加入花椒;若是體質偏熱,則加入黃芩,每種皆為9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