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三 婦人方中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婦人方中 (1)

1. 五石湯

治胃間熱,熱病後不除,煩悶,口中乾渴方。

寒水石,硝石,赤石脂,栝蔞根,龍骨,牡蠣,黃芩,甘草(各五分),知母,石膏,桂心(各三分),大黃(二分)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諸本只有四石)。

白話文:

[五石湯]的處方用於治療胃部有熱感的情況,特別是熱性疾病後仍有持續的不適,感到煩躁悶熱,以及口乾舌燥的症狀。

所需藥材包括:寒水石、硝石、赤石脂、栝蔞根、龍骨、牡蠣、黃芩、甘草(每種藥材用量為五分),知母、石膏、桂心(每種藥材用量為三分),以及大黃(用量為二分)。

將上述十二種藥材研磨成適合煮湯的大小,然後加入七升的水進行熬煮,直到剩餘三升的藥湯。此藥湯應分成四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在其他的版本中,可能只會提及四種石類藥材)

2. 竹葉湯

治五心熱,手足煩疼,口乾唇燥,胸中熱方。

竹葉,小麥(各一升),知母,石膏(各三兩),茯苓,黃芩,麥冬(各二兩),人參(一兩半),栝蔞根,半夏,甘草(各一兩),生薑(五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竹葉、小麥,取八升,去滓納藥,煮取三升,分三服,老少分五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來治療五心熱,也就是手心、腳心及胸口感到熱,伴有手足煩疼,口乾舌燥,以及胸中熱的症狀。

所需材料有:竹葉和小麥各一升,知母、石膏各三兩,茯苓、黃芩、麥冬各二兩,人參一兩半,栝蔞根、半夏、甘草各一兩,生薑五兩。

處理方法如下:先將上述十二種藥材切碎,再用十二升水煮竹葉和小麥,煮至剩八升後,將渣滓去掉,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下三升即可。此藥可分三次服用,若是老人或小孩則可分為五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