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六 胃腑方 (1)
卷十六 胃腑方 (1)
1. 治中散
食後吐酸水方。
乾薑,食茱萸(各二兩)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胃冷服之驗。
白話文:
這是治療飯後反酸的處方。
所需藥材為乾薑和食茱萸,每種各取二兩。
將上述兩種藥材研磨細緻後過篩,用酒送服約方寸匕大小的量,一天服用兩次。對於胃部虛寒導致的症狀,此方有顯著療效。
2. 嘔吐噦逆第五
(論一首,脈一首,方二十四首)
(灸法十五首)
夫吐家,脈來形狀如新臥起,陽緊陰數。其人食已即吐,陽浮而數亦為吐。寸口脈緊而芤,緊即為寒,芤即為虛,寒虛相搏,脈為陰結而遲,其人即噎。關上數,其人則吐。趺陽脈微而澀,微即下利,澀即吐逆,谷不得入。趺陽脈浮者,胃氣虛也。寒氣在上,憂氣在下,二氣並爭,但出不入,其人即嘔而不能食,恐怖如死,寬緩即瘥。
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難治。
論曰:凡服湯嘔逆不入腹者,先以甘草三兩,水三升煮取二升,服之,得吐。但服之不吐,益佳。消息定,然後服余湯,即流利更不吐也。凡嘔者多食生薑,此是嘔家聖藥。
白話文:
【嘔吐呃逆第五】
(論述一篇,脈象一篇,藥方二十四篇)
(灸法十五篇)
關於嘔吐的患者,其脈象呈現如同剛起牀的樣子,陽脈緊實,陰脈快速。這種人進食後就會嘔吐,如果陽脈浮且快也是會嘔吐的症狀。寸口脈象若緊而芤,緊表示體內有寒氣,芤則代表虛弱,寒虛互相作用,使得脈象呈現爲陰結且遲緩,這個人就會感到噎住。關上的脈象如果快速,這人就會嘔吐。趺陽脈微弱且澀滯,微弱預示腹瀉,澀滯則預示嘔吐和反胃,食物無法正常消化。趺陽脈浮,顯示胃氣虛弱。寒氣位於上部,憂鬱之氣位於下部,這兩股氣力相互爭鬥,導致只出不進,這個人就會嘔吐且無法進食,感覺像要死去一樣,但當情緒放鬆時症狀會有所緩解。
如果嘔吐並且脈象虛弱,同時伴有小便過多,身體微熱,出現四肢厥冷的情況,治療起來較爲困難。
論說:凡是服用湯藥後嘔吐,藥物無法順利進入腹中的,可以先用三兩的甘草,加入三升的水煮至剩下二升,服用後可能引發嘔吐,但只要服了之後沒有再吐出來,情況反而更好。待病情穩定下來,然後繼續服用其他湯藥,這樣就能順利吸收且不再嘔吐。對於嘔吐的人,多吃生薑,因爲生薑是治療嘔吐的聖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