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五 脾臟方 (2)
卷十五 脾臟方 (2)
1. 女曲散
治利後虛腫水腫者,服此藥小便利得止,腫亦消。
女曲(一升),乾薑,細辛,椒目,附子,桂心(各一兩)
上六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不知加至二三匕,日三,產後虛滿者大良。
治猝暴冷下下部疼悶方:,燒磚令熱,大醋沃之,三重布覆,坐上即瘥。
白話文:
【女曲散】
這帖藥方適用於治療因瀉痢後身體虛弱導致的水腫症狀。服用此藥後,會促進小便排出,從而止住瀉痢,水腫也會逐漸消退。
藥材包含:女曲一升、乾薑、細辛、花椒籽、附子、肉桂心,各一兩。
以上六種藥材研磨後過篩,用酒送服約方寸匕大小的藥粉,如果效果不明顯可增至二到三匕,每日服用三次。對於產後身體虛弱有浮腫的人來說,此藥效用極佳。
突發性下腹部冷痛的緩解方法:先將磚頭燒熱,然後澆上大量醋,再用三層布覆蓋在磚頭上,坐在上面,疼痛很快就能得到緩解。
2. 疳濕痢第九
(論二首,方十首)
論曰:凡疳濕之病,皆由暑月多食肥濃油膩,取冷眠睡之所得也。禮云:君子盛暑之月,薄滋味、無食肥濃煮餅,此時不利人也。養生者宜深戒之,不爾,多患疳濕耳。
凡所患處,或著口斷咽喉,下部疳與月蝕,並不痛,令人不覺。其治以五月五日蝦蟆、角蒿、救月木、寒食泔澱,但得一事單用之,燒作灰,和臘月豬脂敷之,隨手便瘥,極須慎口味。凡疳慎鹽醬醋酥油棗等一切皆忌,惟白飯、豉、苜蓿、苦苣、蕪青不在禁限。
凡吹藥入下部,沒中指許深即止。
治疳濕下黑,醫不能治垂死者方:
髑髏灰,熏黃,硃砂,青黛,石鹽,礬石,丁香,麝香,莨菪子,梔子,鐵衣,破故,靴底灰,乾薑,細辛,干蝦蟆,菖蒲,葶藶,芥子,土瓜根,蜀椒(各等分)
上二十味治,下篩,以竹筒吹杏仁大、著大孔中,所有患疳瘡上悉敷之,其丁香、麝香別搗,著藥中合之。
一方有寒食泔澱,救月木、楸葉為二十三味,若病大者,用灌方如下:
麝香,丁香,甘草,犀角(各三分)
上四味治,下篩,和以鹽,蜀椒各三合,豉二合,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納四味散合,分作二份,灌大孔,旦一灌,酉一灌之,凡久下一月不瘥。成疳候大孔必寬者,以此主之。
治疳濕久下痢赤白百療不瘥者方:
兔頭骨,蛇頭,菥蓂子,故緋(並作灰),貍骨,蜣螂,百草(五月五日收者),倒掛草,青黛,晚蠶蛾,青礬,丁香,蠍蟲屎,床中桄木,麝香,苦參,黃柏,乾薑,角蒿,硃砂,印成鹽,救月木,桂心,鐵衣,芒硝,蝦蟆,黃礬,荏子,葶藶子(各等分)
上二十九味治,下篩,以筒子納下部吹著。日一二度。
治疳濕不能食身重心熱腳冷百節疼痛方:
黃芩,芍藥,苦參,甘草,當歸,蜀椒,甘松(一作甘澱),青黛,熏黃,豉(各二兩),東引桃根,蔥白(各一握),鹽(一合),麝香(半兩),豬膽(二枚)
上十五味㕮咀,以水一斗八升煮取四升,分為二份,一度灌一份,候湯溫如人體,然後著麝香,豬膽即灌,灌了作蔥豉粥食之,後日更將一份如前灌之,七日忌生冷毒物等,但是油膩醬乳醋忌三十日大佳。
治疳蝕人諸處,但是赤血痢久不瘥,立著即瘥秘方:
干蝦蟆(五月五日收者一枚,作灰末),人屎灰(一作發灰),金銀土堝(各五兩),麝香(一分)銀末(小豆許)
上五味治,下篩,敷瘡上即瘥。三七日忌如前,痢者吹下部。
治疳痢不止方:
苦參,甘草,熏黃(各二兩),豉(一升半),蔥白(五莖),蜀椒(三十粒)
上六味,以苦參等三物各搗下篩,以水五升煮蔥白、椒、豉取三升,以三指撮苦參末等各一撮納汁中,候冷暖如人體,先飲少許豉汁,食一口飯,乃側臥徐徐灌之訖,多時臥不出為佳。大急,乃出之於淨地,當有疳濕蟲如白馬尾狀,頭黑是其效也。其重者,肛大難瘥。當取桃枝綿裹頭,以前件汁,適寒溫烙之,須近脊一上三十度烙之乃瘥神驗。
白話文:
疳濕痢第九
凡是疳濕的疾病,都是因為暑天多吃肥膩油葷、貪涼睡覺所引起的。古語說:君子在盛暑的月份,飲食應該清淡,不吃肥膩油葷和煮熟的餅食,因為這些在這個時候對身體有害。養生的人應該謹慎戒之,否則很容易患上疳濕病。
患病部位,可能在口腔、咽喉,或者下部,與月蝕症狀相似,但不痛,讓人感覺不到。治療方法是用五月五日捉到的蟾蜍、角蒿、救月木、寒食節剩下的米泔水澱粉,只要其中一種,單獨使用,燒成灰,和臘月豬油混合塗抹患處,很快就痊癒,但務必小心藥物味道。凡是患有疳病,要忌口鹽、醬、醋、酥油、棗等一切辛辣刺激的食物,唯獨白米飯、豆豉、苜蓿、苦苣、蕪菁不在忌口範圍內。
往患處吹藥,藥物深入中指那麼深即可。
治療疳濕下痢,症狀嚴重,醫生束手無策,快要死亡的方劑:
髑髏灰、雄黃、硃砂、青黛、石鹽、明礬、丁香、麝香、莨菪子、梔子、鐵衣(藥材名)、破故紙(藥材名)、靴底灰、乾薑、細辛、乾蟾蜍、菖蒲、葶藶子、芥子、土瓜根、蜀椒(各等分)
以上二十味藥材,研磨成粉末過篩,用竹筒吹入杏仁大小的藥粉到患處的大孔中,所有患有疳瘡的地方都塗抹上。丁香、麝香要另外搗碎,再混合到藥粉中。
另一方劑包含寒食節剩下的米泔水澱粉、救月木、楸樹葉,共二十三味藥材,如果病情嚴重,可用灌腸法:
麝香、丁香、甘草、犀角(各三分)
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過篩,混合鹽、蜀椒各三合,豆豉二合,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去渣,加入前面四味藥粉混合,分成兩份,灌入大孔,早晚各灌一次,如果持續下痢一個月未癒,或者疳瘡導致大孔很寬,可以用這個方劑治療。
治療疳濕久下痢,赤白痢,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的方劑:
兔頭骨、蛇頭、菥蓂子、故緋(都燒成灰)、狸貓骨、蜣螂、百草(五月五日採集)、倒掛草、青黛、晚蠶蛾、青礬、丁香、蠍子屎、床底下的桄榔木、麝香、苦參、黃柏、乾薑、角蒿、硃砂、印成鹽(一種鹽)、救月木、桂心、鐵衣、芒硝、蟾蜍、黃礬、荏子、葶藶子(各等分)
以上二十九味藥材研磨成粉末過篩,用筒子吹入下部患處,每天一到兩次。
治療疳濕,不能進食,身體沉重,心煩氣躁,腳冷,全身疼痛的方劑:
黃芩、芍藥、苦參、甘草、當歸、蜀椒、甘松(或作甘澱)、青黛、雄黃、豆豉(各二兩),東引桃根、蔥白(各一握),鹽(一合),麝香(半兩),豬膽(兩個)
以上十五味藥材,切碎,加水一斗八升,煮成四升,分成兩份,一次灌入一份,等到湯溫和體溫相近,再加入麝香和豬膽一起灌入,灌完後吃蔥豉粥,隔天再灌入另一份,七天內忌生冷寒涼和有毒的食物,油膩、醬、乳、醋要忌三十天效果最佳。
治療疳病侵蝕身體各處,赤血痢久治不癒,立即見效的秘方:
乾蟾蜍(五月五日採集,一個,燒成灰)、人糞灰(或作頭髮灰)、金銀土(各五兩)、麝香(一分)、銀末(小豆粒大小)
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過篩,敷在患處即可痊癒。三七天內忌口如前所述,如果是痢疾,則吹入下部。
治療疳痢不止的方劑:
苦參、甘草、雄黃(各二兩)、豆豉(一升半)、蔥白(五莖)、蜀椒(三十粒)
以上六味藥材,將苦參等三味藥材搗碎過篩,加水五升,煮蔥白、蜀椒、豆豉,煮成三升,用三根手指撮取苦參等藥粉,加入藥汁中,等到溫熱和體溫相近,先喝少量豆豉汁,吃一口飯,然後側臥,慢慢灌入藥汁,灌完後儘量臥床休息,效果最佳。如果病情嚴重,肛門腫脹難以痊癒,就要取桃樹枝,用棉花包裹,用前面藥汁,控制好溫度,在脊椎附近烙三十下,即可見效,非常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