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七 風毒腳氣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風毒腳氣方 (1)

1. 附子湯

治暴下積日不住及久痢方。

附子(一枚),石榴皮(一具),阿膠(二兩),龍骨,甘草,芍藥,乾薑,黃連(各一兩),黃芩(半兩),粳米(三合)

上十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猝下痢湯方:,黃連(五兩),生薑(一斤)

上二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頓服。未止,更合服必效。

治久痢下純白,由積臥冷處經久病發,遂令脾胃俱冷,日夜五六十行,大小腹痛不可忍。凡白痢屬冷,赤痢屬熱方:

好曲末五升,微熬令香,粥清醇酒令熱,和曲末一升,空腹頓服,日三。若至食時,搗蒜一升,令至熟,下薑、椒末調和,如常食之法,惟須稠,勿加鹽。以水和曲二升作㾬餅,極爛煮之,干漉,熱納蒜齏臼中相和,頓食之,少與餘食,至飢時,仍准前食曲末酒,比至瘥來,少食餘食,以此法治,不過兩日無有不瘥。

治久冷或痢不痢但腰腹患苦冷方:

新蜀椒三升,用醋漬一宿,以曲三升和椒一升緊拌,煮作粥,空腹頓服之,加蔥、豉、鹽任性調和,不瘥更作,以瘥為限,不過三升椒即愈。此方不但治冷,大治諸虛損冷極有所益,久當自知。

白話文:

這是治療急性腹瀉或長期痢疾不止的處方。

所需材料包括:附子(一個)、石榴皮(一整個)、阿膠(二兩)、龍骨、甘草、芍藥、乾薑、黃連(各一兩)、黃芩(半兩)、粳米(三合)。

以上十種藥材,先切碎,再以八升水煎煮至剩三升,分三次服用。

這是治療突發性痢疾的湯劑處方:黃連(五兩)、生薑(一斤)。

上述兩種藥材切碎後,以五升水煎煮至剩一升,一次性服用。如果病情仍未改善,可再次煎煮服用,保證有效。

這是治療長期純白色痢疾的處方,病因可能是長時間躺在寒冷的地方導致的疾病,這會讓脾胃都變得冰冷,造成一天內可能有五六十次的腹瀉,且大小腹劇烈疼痛。通常白色痢疾屬於寒症,紅色痢疾則屬於熱症。

取上等的麴粉五升,輕微炒製使其散發香味,以粥湯和醇酒混合加熱,加入麴粉一升,空腹一次服用,每日三次。在進食時間,搗碎大蒜一升,使其盡量熟透,再加入薑、花椒粉調和,像平時吃飯一樣食用,但要確保食物濃稠,不能加鹽。另外,用水和麴粉二升做麵餅,煮到極其軟爛,瀝乾水分後,趁熱放入蒜泥中攪拌均勻,一次性食用,除了這個,其他食物少吃。等到飢餓時,仍按照前述的方法食用麴粉酒,直到病情好轉,再少量進食其他食物。照此方法治療,最多兩天病情就會好轉。

這是治療長期體寒或痢疾,或者只是腰部和腹部因寒冷而感到痛苦的處方。

取新鮮的蜀椒三升,用醋浸泡一夜,然後用三升麴粉和一升蜀椒緊密拌和,做成粥,空腹一次性服用,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添加蔥、豆豉、鹽進行調味。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以再次製作服用,直到病情好轉為止,一般情況下,使用三升蜀椒即可痊癒。這個處方不僅能治療體寒,對於各種虛弱、極度寒冷的情況都有很好的療效,長期使用會逐漸感受到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