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五 脾臟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 脾臟方 (1)

1. 建脾丸

治虛勞羸瘦身體重,脾胃冷,飲食不消,雷鳴腹脹,泄痢不止方。

鍾乳粉(三兩),赤石脂,好曲,大麥糵,當歸,黃連,人參,細辛,龍骨,乾薑,茯苓,石斛,桂心(各二兩),附子(一兩),蜀椒(六兩)

上十五味為末,白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弱者飲服此方,男女通治。(《集驗》無細辛、龍骨)。

白話文:

[建脾丸]

用於治療體虛勞累、身體消瘦、四肢沉重,脾胃虛寒,飲食不易消化,腸胃脹氣如雷鳴,以及持續性腹瀉或痢疾不止的藥方。

藥材包括:鍾乳粉(3兩)、赤石脂、優質酒麴、大麥芽、當歸、黃連、人參、細辛、龍骨、乾薑、茯苓、石斛、肉桂(以上各2兩)、附子(1兩)、蜀椒(6兩)。

將上述十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後,以蜂蜜調和製成梧桐籽大小的藥丸。每日三次,每次服用十粒,可逐漸增加到三十粒。體質虛弱的人亦可服用此方,適用於男性與女性。(《集驗》中未記載細辛、龍骨兩種藥材)。

2. 增損建脾丸

治丈夫虛勞,五臟六腑傷敗受冷,初作滯下,久則變五色赤黑如爛腸,極臭穢者方。

鍾乳粉,赤石脂(各三兩),礬石,乾薑,蓯蓉,桂心,石斛,五味子,澤瀉,遠志,寄生,柏子仁,人參,白頭翁,天雄,當歸,石榴皮,牡蠣,龍骨,甘草(各二兩)

上二十味為末,蜜丸,酒服二十丸,日三,加至四十丸。此二方止痢神驗。

白話文:

[增損建脾丸]

用於治療男性因體虛勞累,導致五臟六腑機能衰弱受寒,起初會有腹瀉的情況,長時間後,大便可能轉為五色甚至赤黑色,狀似腐爛的腸子且異常惡臭。

藥方成分包含:鍾乳粉、赤石脂(各90克)、礬石、乾薑、蓯蓉、桂心、石斛、五味子、澤瀉、遠志、寄生、柏子仁、人參、白頭翁、天雄、當歸、石榴皮、牡蠣、龍骨、甘草(各60克)。

將以上二十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藥丸,每次服用時以酒吞服20顆,每日三次,可逐漸增加到40顆。此藥方對於止瀉有神奇的療效。

請注意,以上藥方應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3. 駐車丸

治大冷洞痢腸滑,下赤白如魚腦,日夜無度,腹痛不可忍者方。

黃連(六兩),乾薑(二兩),當歸,阿膠(各三兩)

上四味為末,以大醋八合烊膠和之,並手丸如大豆,候乾。大人飲服三十丸,小兒以意量減,日三。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嚴重的冷性腹瀉,症狀包含排泄物呈紅白相間,質地類似魚腦,且日夜頻繁無度,腹部疼痛難忍的處方。

藥方成分與劑量如下:黃連六兩,乾薑二兩,當歸和阿膠各三兩。

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磨成細粉,再用八合大醋融化阿膠後混合所有藥材,用手搓成大豆大小的丸狀,等待其自然乾燥。成人每次應服用三十顆此藥丸,兒童則根據年齡及體重酌量減少,每日服用三次。

4. 大桃花湯

治冷白滯痢腹痛方。

赤石脂,乾薑,當歸,龍骨,牡蠣(各三兩),附子(二兩),人參(一兩半),白朮(一升),甘草,芍藥(各一兩)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術取九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膿者加厚朴三兩,嘔者加橘皮三兩。

又方,龍骨六兩),厚朴,當歸(各三兩),赤石脂(五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熱加白頭翁二兩半,牡蠣三兩。

桃花丸,治下冷臍下攪痛方。

乾薑,赤石脂(各十兩)

上二味為末,蜜丸如豌豆,服十丸,日三服,加至二十丸。

白話文:

【大桃花湯】

這是一個用於治療因寒氣導致的慢性腹瀉,伴隨腹痛的處方。

所需藥材如下:赤石脂、乾薑、當歸、龍骨、牡蠣(每樣三兩)、附子(二兩)、人參(一兩半)、白朮(一升)、甘草、芍藥(每樣一兩)。

以上十種藥材研磨後,先用十二升水煎煮白朮,直至剩餘九升水量,然後再加入其他藥材,繼續煎煮至剩餘三升水量,分三次服用。若伴有膿血癥狀,則需額外添加三兩的厚朴;若伴有嘔吐症狀,則需額外添加三兩的橘皮。

另一個處方是:龍骨(六兩)、厚朴、當歸(每樣三兩)、赤石脂(五兩)。

以上四種藥材研磨後,用七升水煎煮,直至剩餘二升半水量,同樣分三次服用。若伴有熱症,則需額外添加白頭翁二兩半、牡蠣三兩。

【桃花丸】

這是一個用於治療下腹部寒冷,伴隨肚臍下方劇烈疼痛的處方。

所需藥材如下:乾薑、赤石脂(每樣十兩)。

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豌豆大小的丸狀,每日三次,每次服用十丸,可根據情況逐漸增加到二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