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 婦人方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婦人方上 (1)

1. 灸法

泄痢食不消不作肌膚,灸脾俞,隨年壯。

泄注五痢便膿血重下腹痛,灸小腸俞百壯。

泄痢久下失氣勞冷,灸下腰百壯,三報穴在八魁正中央脊骨上,灸數多尤佳。三宗骨是忌針。

泄痢不禁小腹絞痛,灸丹田百壯,三報穴在臍下二寸,針入五分。泄痢不嗜食,雖食不消,灸長谷五十壯,三報穴在挾臍相去五寸,一名循際。

泄痢赤白漏,灸足太陰五十壯,三報。

久泄痢百治不瘥,灸足陽明下一寸高骨上陷中,去大趾歧三寸,隨年壯。

又屈竹量正當兩胯脊上點訖,下量一寸點兩旁各一寸,復下量一寸,當脊上合三處,一灸三十壯,灸百壯以上。

一切痢皆斷,亦治濕䘌冷,脊上當胯點處不灸。

又灸臍中稍稍二三百壯。

又灸關元三百壯,十日灸,並治冷痢腹痛,在臍下三寸。

赤白下痢灸窮骨,以灸數多為佳

白話文:

[灸法]

  1. 如果你有拉肚子、消化不良、身體消瘦的症狀,可以灸脾俞穴,灸的次數按照你的年齡來。

  2. 若是有嚴重的腹瀉,伴有膿血便和下腹疼痛,應灸小腸俞穴,灸一百次。

  3. 長期腹瀉,氣力衰弱,身體發冷,可以灸下腰穴,灸一百次。此穴位於脊椎上的八魁穴正中央。灸的次數越多越好,但三宗骨穴不宜針刺。

  4. 無法控制的腹瀉且小腹絞痛,應灸丹田穴,灸一百次。此穴位於肚臍下方二寸處,針刺時深入五分。若腹瀉、食慾不振,即使吃東西也難以消化,可以灸長谷穴,灸五十次。此穴位於肚臍兩側五寸處,又稱循際穴。

  5. 慢性腹瀉,治療多次未見好轉,可以灸足陽明穴下一寸的高骨位置,距離大腳趾三分處,灸的次數按照你的年齡來。

  6. 另外,將彎曲的竹子放在兩髖部脊椎上,標記完畢後,向下量一寸,並在兩邊各一寸處做標記,再向下量一寸,脊椎上的三個點一起灸,每個點灸三十次,總共灸一百次以上。這可以治療各種類型的腹瀉,同時也能治療溼疹和寒冷,但是脊椎上的胯部點位不宜灸。

  7. 再者,可以在肚臍中進行灸療,每次灸二百到三百次。

  8. 還可以灸關元穴,灸三百次,每隔十天灸一次,這個穴位位於肚臍下三寸處,能治療寒性腹瀉和腹痛。

  9. 赤白交替的腹瀉,可以灸窮骨穴,灸的次數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