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五 脾臟方 (9)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 脾臟方 (9)

1. 消食斷下丸

寒冷者常服之方。

曲,大麥糵(各一升),吳茱萸(四兩)

上三味為末,蜜和,服十五丸如梧子,日三服。

白話文:

這是一則古代中醫藥方,名為[消食斷下丸],適用於體質偏寒的人平時服用。

所需材料如下:麴及大麥芽各一升,吳茱萸四兩。

將以上三種藥材磨成粉末後,用蜂蜜調和成藥丸。每次服用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十五顆,每日需服用三次。

2. 乾薑散

治不能食,心意冥然忘食方。

乾薑,法曲,蜀椒,豉,大麥糵(各一升)

上五味合治,下篩,食後服三方寸匕,日三,以能食為度。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食慾不振,甚至忘記進食的情況下的處方。

所需材料有:乾薑、法曲、蜀椒、豆豉、大麥芽各一升。

將以上五種材料混合後研磨成粉,然後過篩。在飯後服用,每次服用量約為三方寸匕(古代的容量單位),一天三次,直到恢復正常飲食為止。

3. 消食丸

治數年不能食方。

小麥糵,曲(各一升),乾薑,烏梅(各四兩)

上四味為末蜜和服十五丸,日再加至四十丸。寒在胸中及反胃翻心者皆瘥。

白話文:

這份古方是用來治療多年來無法進食的問題。

所需材料有:麥芽、酒麴(各一公升),乾薑、烏梅(各160公克)。

將以上四種藥材磨成粉末後,與蜂蜜混合製成藥丸。每日服用十五丸,一天兩次,逐漸增加至四十丸。對於胸中有寒氣以及反胃、噁心的症狀,都能得到改善。

4. 曲糵丸

主消穀能食,除腸中水氣臚脹方。

法曲,麥糵,杏仁(各五兩)

上三味治,下篩,食後酒服一合,日三。

白話文:

這是在介紹一種名為「曲糵丸」的藥物,主要功能是幫助消化、增加食慾,並消除腸胃中的水氣以及脹氣的問題。

製造方法如下:取法曲、麥糵和杏仁各五兩,將這三種材料研磨成粉末後過篩,飯後用酒送服一合,每日三次。

5. 脾勞第三

(論一首,方二首)

論曰:凡脾勞病者,補肺氣以益之,肺旺則感於脾。是以聖人春夏養陽氣,秋冬養陰氣,以順其根本矣。肝心為陽,脾肺腎為陰,逆其根則伐其本。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

白話文:

(包含一段論述,兩則處方)

論述如下:凡是患有脾勞病症的人,應當通過補充肺氣來增強體質,因為肺氣旺盛能進一步滋養脾臟。因此,智者會在春夏兩季養護身體的陽氣,在秋冬兩季養護陰氣,這樣做是為了順應身體的根本需求。在五臟中,肝臟和心臟被視為陽性,而脾臟、肺臟和腎臟被視為陰性。如果違反了這種根本的平衡,就會傷害到身體的根本。陰陽與四季的交替,是萬物生命週期的基礎。

希望這能幫助你理解原文的意思!如果有更多問題或需要進一步說明,請隨時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