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四 小腸腑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小腸腑方 (1)

1. 鎮心湯

治風虛勞冷,心氣不足,善忘恐怖,神志不定方。

防風,當歸,大黃(各五分),麥門冬(五兩),澤瀉,大豆黃卷,白蘞(各四分),菖蒲,人參,桔梗,遠志,桂心,薯蕷,石膏(各三分),乾薑,茯苓,紫菀(各一兩),甘草,白朮(各十分),附子,茯神(各二兩),秦艽(六分),粳米(半升),大棗(十五枚)

上二十四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令熟去滓,納諸藥,煮取四升分服,日三夜一。(《翼》方不用粳米,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加至二十丸。)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於治療因風邪、體虛、寒涼導致的心臟功能不佳,症狀包括記憶力減退、容易感到恐懼、精神狀態不穩定的鎮心湯。

配方成分及其份量如下:防風、當歸、大黃各五分,麥門冬五兩,澤瀉、大豆黃卷、白蘞各四分,菖蒲、人參、桔梗、遠志、桂心、薯蕷、石膏各三分,乾薑、茯苓、紫菀各一兩,甘草、白朮各十分,附子、茯神各二兩,秦艽六分,粳米半升,大棗十五枚。

以上共二十四種藥材,需研磨成細末。首先用水十二升煮粳米至熟後,撈出米渣,然後加入所有藥材一起煮,煮至剩四升,分次服用,一天三次,晚上一次。

另有一版本的配方不使用粳米,而是將藥材與蜂蜜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酒送服十丸,可逐漸增加到二十丸。

2. 大鎮心散

治心虛驚悸,夢寐恐畏方。

紫石英,茯苓,防風,人參,甘草,澤瀉(各八分),黃耆,白朮,薯蕷,秦艽,白蘞(各六分),麥門冬,當歸(各五分),桔梗,大豆黃卷,柏子仁,桂心,遠志,大黃,石膏(各四分),乾薑,蜀椒,芍藥,細辛(各三分)

上二十四味治,下篩,酒服三方寸匕,日三。(一方無紫石英、茯苓、澤瀉、乾薑,有大棗四分,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五丸。)

又方,治風虛心氣驚弱恍惚失常,忽嗔恚悲志意不樂方。

紫石英,白石英,硃砂,龍齒,乾地黃(一本無),人參,白朮,茯苓,桂心,乾薑,天雄附子,細辛,防風,遠志(各三兩)

上十五味治,下篩,酒服兩方寸匕,日三。

白話文:

【大鎮心散】

這帖藥方適用於治療心臟虛弱導致的驚慌心跳、夜晚做惡夢或感到恐懼的情況。

配方如下:紫石英、茯苓、防風、人參、甘草、澤瀉,每種八分;黃耆、白朮、山藥、秦艽、白蘞,每種六分;麥門冬、當歸,每種五分;桔梗、炒黃豆、柏子仁、肉桂、遠志、大黃、石膏,每種四分;乾薑、花椒、芍藥、細辛,每種三分。

將上述二十四種藥材磨成粉末,然後過篩,每日三次,每次用酒送服三小匙的藥粉。(另一版本的方子,不包含紫石英、茯苓、澤瀉、乾薑,而添加了四分的大棗,製成蜜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日三次,每次用酒送服十五顆蜜丸。)

另一帖藥方,專門治療因風邪入體,心神虛弱,情緒容易受驚、精神恍惚、心情低落的狀況。

配方如下:紫石英、白石英、硃砂、龍齒、乾地黃(有的版本不包含)、人參、白朮、茯苓、肉桂、乾薑、炮附子、細辛、防風、遠志,每種三兩。

將上述十五種藥材磨成粉末,然後過篩,每日三次,每次用酒送服兩小匙的藥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