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四 小腸腑方 (2)
卷十四 小腸腑方 (2)
1. 九物牛黃丸
治男子沾鬼魅欲死,所見驚怖欲走,時有休止,皆邪氣所為不自絕方。
牛黃(土精),荊實(人精),龍骨(水精),空青(天精),雄黃(地精),曾青(蒼龍精),玉屑(白虎精),赤石脂(朱雀精),元參(玄武精)
上九味名曰九精,上通九天,下通九地,各一兩,治下篩,蜜丸,和如小豆,先食服一丸,日三,稍加以知為度。《翼方》云,凡邪病當服五邪湯,九精丸瘥。
白話文:
[九物牛黃丸]
用於治療男性因靈異纏身導致瀕死狀態,患者會看見驚嚇之景而想要逃跑,病情時好時壞,皆由邪氣纏繞所致。
藥方成分包括:牛黃(象徵土地的精華),荊實(象徵人的精華),龍骨(象徵水的精華),空青(象徵天空的精華),雄黃(象徵大地的精華),曾青(象徵青龍的精華),玉屑(象徵白虎的精華),赤石脂(象徵朱雀的精華),以及元參(象徵玄武的精華)。
以上九種成分被稱為「九精」,能連通九天與九地的能量。每種成分取一兩,研磨後過篩,再以蜂蜜搓揉成丸,大小如小豆。應在飯前服用一丸,一天三次,可根據病情逐漸增加劑量至病情改善。
《翼方》提到,對於邪氣纏身的疾病,應服用五邪湯,再搭配九精丸,效果更佳。
2. 十黃散
治五臟六腑血氣少,亡魂失魄,五臟覺不安,忽忽喜悲,心中善恐怖,如有鬼物,此皆發於大驚及當風從高墜下落水所致悉主之方。
雄黃,人參(各五分),黃芩,大黃,黃柏,黃耆,細辛,桂心(各三分),黃連,黃昏,蒲黃,麻黃(各一分),黃環,澤瀉,山茱萸(各二分)
上十五味治,下篩,未食溫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加至二匕。羸劣者更加人參五分。一方有生黃三分。(崔氏有蜀椒五分,乾薑四分。)
白話文:
[十黃散]這方藥用來治療五臟六腑的血氣不足,以及因驚嚇或靈魂受創導致的各種症狀。比如你會感覺到內臟不舒適,情緒起伏不定,無緣無故感到悲傷,或者心裡常常感到莫名的恐懼,甚至覺得好像有鬼怪纏身。這些情況可能都是因為你曾經遭受過極大的驚嚇,或是不慎在風大的地方從高處摔落水中所引發的。以下就是這個方子的詳細配方:
雄黃、人參(各五分)、黃芩、大黃、黃柏、黃耆、細辛、桂心(各三分)、黃連、黃昏、蒲黃、麻黃(各一分)、黃環、澤瀉、山茱萸(各二分)。
以上十五種藥材,先進行處理,然後磨成粉末。在用餐前,用溫熱的酒送服一匙藥粉,一天三次。如果效果不明顯,可增加至兩匙。對於體質虛弱的人,可以再加入五分的人參。有些配方中還會額外加入三分的生黃和五分的蜀椒,以及四分的乾薑。
3. 別離散
治男女風邪,男夢見女,女夢見男,悲愁憂恚怒喜無常,或半年數月一發動方。
桂心,茵芋,天雄,菖蒲,細辛,茜根,附子,乾薑(各一兩),白朮,桑寄生(各三兩)
上十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凡修合,勿令婦人雞犬及病者、病者家人知見,令邪氣不去,禁之為驗。
白話文:
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男性夢見女性,女性夢見男性,以及情緒悲傷、憂鬱、憤怒、高興等情緒波動無常的情況。此症狀可能每半年或幾個月發作一次。
所需藥材如下:桂心、茵芋、天雄、菖蒲、細辛、茜根、附子、乾薑各一兩;白朮、桑寄生各三兩。
將上述十種藥材研磨成粉,過篩後,每日三次,每次用酒送服一小匙(方寸匕)的藥粉。在製備藥物時,切勿讓婦女、雞、狗以及病人,或者病人的家屬看到,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邪氣無法完全清除,必須嚴格遵守這些禁忌才能確保療效。
4. 四物鳶頭散
治鬼魅方。
東海鳶頭(即由跋根),黃牙石(一名金牙),莨菪子,防葵(各一分)
上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欲令病人見鬼加防葵一分,欲令知鬼疰者復增一分立有驗。防葵、莨菪並令人迷惑恍惚如狂,不可多服。
白話文:
這是在介紹一種名為「四物鳶頭散」的古方,用來對付邪靈幹擾。配方包括:東海鳶頭(也就是由跋根)、黃牙石(另一名稱為金牙)、莨菪子、防葵,這些材料各取一份。
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磨細緻後篩選,然後用酒送服一小撮。如果希望讓患者能看到鬼魂,則可再增加一份防葵;若想讓人知道鬼魂的存在,還可以再多加一份,效果立即顯現。但需注意,防葵和莨菪子會使人產生迷亂、恍惚甚至類似瘋狂的狀態,因此不能過量服用。
5. 五邪湯
治邪氣啼泣或歌或哭方。
禹餘糧,防風,桂心,芍藥,遠志,獨活,甘草,人參,白朮,石膏,牡蠣,秦艽(各二兩),防己,菖蒲,茯神,雄黃(深師作黃丹),蛇蛻皮(各一兩)
上十七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分四服,亦可如煮散法服之。
白話文:
這份處方名為「五邪湯」,用於治療因邪氣影響而致的無緣無故哭泣、唱歌或哭泣的情況。
配方如下:禹餘糧、防風、肉桂心、芍藥、遠志、獨活、甘草、人參、白朮、石膏、牡蠣、秦艽(每種皆用量二兩),防己、菖蒲、茯神、雄黃(深師版本使用黃丹)、蛇蛻皮(每種皆用量一兩)。
將上述十七種藥材切碎,然後以二斗的水進行煎煮,直到剩下四升的藥汁,將其分成四次服用。此湯也可按照煮散的方法來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