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三 心臟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心臟方 (1)

1. 防風散

治頭面遍身風腫方。

防風(二兩),白芷(一兩),白朮(三兩)

上三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猝中風頭面腫方:

搗杏仁如膏,以雞子黃合搗令相得,敷帛上厚裹之自干,不過八九敷即瘥。

令白髮還黑方:

烏麻九蒸九曝為末,棗膏為丸,久服之。

又方,旋覆花(一升),桂心(一尺),秦椒(一升),隴西白芷(一升)

上四味治下篩,井花水服方寸匕,日三,服三十日白髮還黑,禁房室。

白話文:

這是用來治療頭部和全身風濕性水腫的處方。

防風(兩錢),白芷(一錢),白朮(三錢)

將上述三種藥材研磨過篩,與酒混合服用,每次用量為方寸匕大小,一天三次。

這是治療突然中風導致頭部和麪部腫脹的處方:

將杏仁搗碎成膏狀,再與雞蛋黃一起拌勻,塗抹在布上並厚實包裹,等到自然乾燥即可,通常八到九次後症狀就會改善。

這是一個使白髮恢復黑色的處方:

將烏麻經過九次蒸煮和九次曬乾後研磨成粉,再以棗膏做成丸狀,長期服用可見效。

另一個處方是:旋覆花(一升),桂心(一尺),秦椒(一升),隴西產的白芷(一升)

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磨過篩,用井水花服用,每次用量為方寸匕大小,一天三次,服用三十天後白髮可恢復黑色,但需避免房事。

2. 沐頭湯

治脈極虛寒,鬚髮落墮,令發潤澤方。

桑根白皮切三升,以水五升淹漬,煮五六沸,去滓,洗沐發數數為之自不復落。

又方,麻子(三升碎),白桐葉(切一把),上二味以米泔二斗煮五六沸,去滓,洗沐則髮長,甚有驗。

治髮鬢墮落令生長方:

生柏葉(一升、切),附子(四枚),豬膏(三升)

上三味為末,膏和,作三十丸,用布裹一丸,納泔中煎,沐髮長不落。其藥密貯,勿令泄氣。

又方,柏子仁,附子,蔓荊子(各半兩)

上三味以烏雞膏和,搗三千杵,貯新瓷器中封百日,出以馬鬃膏和敷頭,訖巾裹之,勿令見風,日三敷即生。(《肘後》不用柏子仁以酒漬澤沐)

又方,桑葉,麻葉等分,上二味泔煮去滓,沐發七遍長六尺。

又方,羊糞灰淋湯,三日一洗,不過十次大生。

白話文:

【沐頭湯】

這是一個用來治療因極度虛寒導致的脫髮,並能讓頭髮變得光澤的配方。

取三升的桑樹根部的白色外皮切成小塊,加入五升的水浸泡,然後煮沸五六次,將渣滓去除,用這個湯來洗頭,頻繁使用,頭髮便不會再掉。

另一個方法是,取三升的亞麻籽碾碎,加上一把切好的白桐葉,與兩斗的米泔水一同煮沸五六次,然後將渣滓去掉,用這個湯來洗頭,頭髮會長得更長,效果非常顯著。

以下是一個治療頭髮和鬍鬚脫落,並促進生長的配方:

取一升的生柏葉切成碎片,四顆附子,以及三升的豬油,將三者混合成粉末,用豬油調和成三十顆丸狀,每一顆用布包裹,放入米泔水中煎煮,用這個湯來洗頭,頭髮長出且不再掉落。藥物應密封保存,防止氣味洩漏。

另一個配方是,柏子仁,附子,蔓荊子各半兩,將這些材料用烏雞油混合,搗打三千次,儲存在新的瓷器中封存一百天,取出後再用馬鬃油混合,塗抹在頭上,最後用布包好,避免接觸空氣,每日三次,頭髮就會開始生長。

另一個配方是,取等量的桑葉和麻葉,用米泔水煮沸,去除渣滓,用這個湯來洗頭七次,頭髮可以長到六尺長。

另一個配方是,用羊糞灰淋出的湯水,每三天洗一次頭,大約十次後,頭髮就能大量生長。

3. 摩膏

治頭中二十種病,頭眩發禿落,面中風者方。

蜀椒,莽草(各二兩),桂心,䕡茹,附子,細辛(各一兩半),半夏,乾薑(各一兩)

上八味㕮咀,以生豬肪二十兩合搗,令肪消盡藥成。先沐頭令淨,後以藥摩囟上,日一,如非十二月合,則用生烏麻油和,塗頭皮沐頭令淨,乃用之一次生髮如昔。(《必效方》)無蜀椒、莽草、乾薑、半夏,本門摩頭散多烏頭,少乾薑,但分兩不同。)

白話文:

這段文字是講述一種名為「摩膏」的藥膏,用來治療頭部的二十種疾病,包括頭暈、脫髮以及面部中風等症狀的製作方法。

所需材料有:蜀椒和莽草各二兩,桂心、䕡茹、附子和細辛各一兩半,半夏和乾薑各一兩。

將以上八種材料研磨成細末,然後與二十兩的生豬油一起混合攪拌,直到豬油完全溶解,藥材成分充分融入,即製成了藥膏。

使用時,應先洗淨頭髮,然後將藥膏塗抹在頭頂,每日一次。若非在十二月製成,則需用生烏麻油替代豬油,同樣與藥材混合,塗抹於頭皮,洗淨頭髮後再使用。據說,使用這種藥膏後,頭髮會像過去一樣生長。

另外,如果沒有蜀椒、莽草、乾薑和半夏,可以使用含有烏頭的摩頭散替代,只是烏頭的用量較多,乾薑的用量相對較少,主要差異在於各種材料的比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