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三 心臟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心臟方 (1)

1. 防風散

治頭面風在眉間得熱如蟲行或頭眩目中淚出方。

防風(五兩),桂心,天雄,細辛,人參,附子,烏頭,乾薑,硃砂(各二兩),莽草,茯苓,當歸(各二兩)

上十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治風頭眩惡風吐冷水心悶方。

防風(二兩),桂心(一兩半),天雄(《翼方》作人參),細辛,附子,薯蕷,澤瀉(一作澤蘭),茯苓(各一兩),乾薑(半兩),白朮(二兩半)

上十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常令酒氣相接,則脫巾帽解發梳頭百過,復投一升酒便洗手足,須臾自熱,解發以粉粉之,快然便熟眠愈,亦可洗頭面汗出。(《翼》云如服寒食散法)

治風眩翻倒無定方:

獨活(六兩),石膏,蒴藋(各四兩),枳實(三兩,一方用𢖷實)

上四味㕮咀,以清酒八升煮取四升,頓服之,以藥滓熨頭覆眠取汗,覺冷又納鐺中,炒令熱熨之。

治患頭眩經久得瘥,後四體漸羸,食無味,好食黃土方

曲(二斤),白朮(三斤)

上二味為末酒和並手丸,如梧子,曝乾,飲服三十丸,日三,斷食土為效。

治頭中五十種病方:

巴戟,菊花,川芎,乾薑,栝蔞根,防風,石南,白朮,烏頭,山茱萸,附子,細辛薯蕷,蜀椒,乾地黃,人參,桔梗,秦艽,澤瀉,甘草,天雄,羌活(等分)

上二十二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白話文:

[防風散]

主治:因風邪侵入眉間,感覺局部發熱如蟲爬行,或伴有頭痛、眼睛流淚等症狀。

配方:防風(31.25克),桂心,天雄,細辛,人參,附子,烏頭,乾薑,硃砂(各12.5克),莽草,茯苓,當歸(各12.5克)。

製作與服用方法:將上述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粉末,過篩後製成藥劑。每次服用時,以酒調服一匙藥粉,每日三次。

另一方: 主治:因風邪引起的頭痛、暈眩、惡風、嘔吐冷水、心中煩悶。

配方:防風(15.625克),桂心(約23.4375克),天雄(《翼方》中記載爲人參),細辛,附子,薯蕷,澤瀉(一作澤蘭),茯苓(各約15.625克),乾薑(約7.8125克),白朮(約39.0625克)。

製作與服用方法:將上述十種藥材研磨成粉末,過篩後製成藥劑。每次服用時,以酒調服一匙藥粉,保持身體有酒氣。然後脫去帽子,解開頭髮,梳理一百次。再將一升酒倒入手中搓揉手腳,不久就會感到熱感,解開頭髮並塗抹些粉,感到舒適就可以安心入睡,病情會有所改善。也可以用於洗頭洗臉,出汗後病情會好轉。(《翼》記載如同服用寒食散的方法)

治風眩暈倒不定方: 獨活(45克),石膏,蒴藋(各30克),枳實(22.5克,一方記載使用噴實)。

製作與服用方法:將上述四種藥材切碎,以清酒八升煎煮至剩四升,一次服完。用藥渣敷於頭部,覆蓋着睡覺以促進出汗。若感到冷,可將藥渣再次放入鍋中炒熱再敷。

治長期頭眩好轉後,四肢逐漸瘦弱,無食慾,喜歡吃黃土方: 曲(1000克),白朮(1500克)。

製作與服用方法:將上述兩種藥材研磨成末,以酒調和,用手捏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曬乾後,每次服用三十粒,每日三次,停止吃土才能見效。

治頭中五十種病方: 巴戟,菊花,川芎,乾薑,栝樓根,防風,石南,白朮,烏頭,山茱萸,附子,細辛薯蕷,蜀椒,乾地黃,人參,桔梗,秦艽,澤瀉,甘草,天雄,羌活(各等量)。

製作與服用方法:將上述二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粉末,過篩後製成藥劑。每次服用時,以酒調服一匙藥粉,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