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三十 針灸下 (9)
卷三十 針灸下 (9)
1. 雜病第七
論曰:膏肓俞無所不治,主羸瘦虛損,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狂惑忘誤,取穴法,令人正坐曲脊,伸兩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勿令臂得搖動,從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灸中間依胛骨之裡肋間空去胛骨容側指許摩膂肉之表肋間空處,按之自覺牽引胸戶中,灸兩胛中各一處至六百壯,多至千壯,當覺氣下礱礱然如流水狀。亦當有所下處,若無停痰宿疾則無所下也。
白話文:
經文說:膏肓俞穴幾乎對所有的病症都有治療效果,特別是主治虛弱消瘦、身體衰弱、夢中遺精、上氣咳嗽、發狂神志不清、健忘失誤等症狀。
取穴方法:讓病人坐直,彎曲脊椎,伸直雙手,將手臂放在膝蓋前,讓直立的手指和大拇指與膝蓋齊平,用東西支撐住手肘,不要讓手臂晃動。從肩胛骨上端摸索到肩胛骨下端,中間應該有四條肋骨和三塊間隙,灸中間靠肩胛骨裡側的肋間空隙,與肩胛骨之間約一指寬,在脊柱兩側的肌肉表層來回摩擦、按摩。按壓時會覺得牽引到胸腔內,每側肩胛骨灸一個穴位,每穴大約艾灸六百壯,最多不超過一千壯。灸後會感覺氣往下流動,如流水般。可能會出現某種地方有反應,但如果沒有陳年痰液或舊疾,則不會有任何反應。
若病人已困,不能正坐,當令側臥,挽上臂令前求取穴灸之。求穴大較以右手從右肩上住,指頭表所不及者是也。左手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正坐,當伸兩臂者,亦可伏衣袱上伸兩臂,令人挽兩胛骨,使相離,不爾胛骨覆穴不可得也。所伏衣袱當令大小常定,不爾則失其穴也。
白話文:
如果病人已經虛弱,無法端坐,就應該讓他側臥,挽起他的手臂,向前尋找穴位進行針灸。尋找穴位的大致方法是,用右手從右肩上,用手指尖觸摸無法按到的穴位。左手也用相同的方法,然後按照先前的步驟進行針灸。如果病人長時間無法端坐,也可以讓他伸直雙臂,或者俯臥在衣物上伸直雙臂,讓別人扳開他的兩塊肩胛骨,讓它們分離,否則肩胛骨會覆蓋穴位而無法找到。所俯臥的衣物大小應保持一致,否則會找不到穴位。
此灸訖後令人陽氣壯旺,當消息以自補養,取身體平復,其穴近第五椎相准望取之。(當以四椎下二分為準。)
白話文:
此灸施針後,使人陽氣強壯。應讓身體休息以自我修養,使身體恢復平穩。灸穴位置接近第五椎骨,對準尋找取穴。(應以第四椎骨下方二分作為基準。)
論曰:夫昔秦緩不救晉侯之疾,以其在膏之下,肓之上,針藥所不能及者,此穴是也。時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疴難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矣。
三里:
白話文:
古人說:過去秦緩無法治好晉侯的疾病,因為這個穴位在皮膚下面,心臟之上,針灸無法到達的地方,這個穴位就是指的這個地方。當時的人技術不夠,無法找到這個穴位,所以長期的疾病難以根除。如果能用心靈便地找到這個穴位,艾灸它,沒有治不好的疾病。
三里
位於小腿前外側,距外膝眼下三寸,條口外一寸,按之痠脹,善走者脈益盛,善走而不能久立者,脈益衰。主治:膝以下寒熱痛痺、小腿腫痛、下痢腹痛。
主腹中寒脹滿,腸鳴腹痛,胸腹中瘀血,小腹脹皮腫,陰氣不足,小腹堅,熱病汗不出。喜嘔口苦,壯熱身反折,口噤鼓頷,腰痛不可以顧,顧而有所見,喜悲上下求之。口僻乳腫,喉痹不能言。
白話文:
主要治療腹部寒涼脹滿、腹鳴腹痛、胸腹瘀血、小腹脹大浮腫、陰氣不足、小腹堅硬、熱病卻不出汗。喜歡嘔吐,口苦,發高燒身體不自覺彎曲,嘴巴張不開,下巴鼓起,腰痛得無法回頭,一回頭就能看見東西,忽悲忽喜,上下亂求。嘴巴歪斜,乳房腫大,喉嚨發炎疼痛無法言語。
胃氣不足久泄痢,食不化,脅下柱滿,不能久立,膝痿寒熱中,消穀,苦飢腹熱,身煩狂言,乳癰,喜噫,惡聞食臭,狂歌妄笑,恐怒大罵,霍亂遺尿,失氣陽厥,悽悽惡寒頭眩,小便不利,喜噦凡此等疾,皆灸刺之,多至五百壯,少至二三百壯。
湧泉:
白話文:
胃氣虛弱導致長期腹瀉,食物無法消化,肋骨下疼痛脹滿,不能久站,膝蓋痠軟無力,伴有寒熱交替發作,身體消瘦,經常感到飢餓腹部發熱,身體煩躁胡言亂語,乳房腫脹疼痛,喜歡打嗝,厭惡聞到食物的氣味,瘋瘋癲癲地唱歌大笑,容易受驚發怒大聲咒罵,突然劇烈嘔吐腹瀉,小便不通暢,喜歡發出怪叫聲。所有這些疾病,都可以用灸刺的方法治療,灸的數量可以多到五百壯,少到二三百壯。
湧泉:
在足底正中,足跟前分寸六分處,宛如源泉湧出之象,故名湧泉。
主喜喘喉痹,身熱痛,脊脅相引,忽忽喜忘,陰痹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男子如蠱,女子如阻,身體腰脊如解,不欲食,喘逆,足下清至膝,咽中痛不可納食,喑不能言,小便不利,小腹痛風入腸中癲疾,挾脊痛急,胸脅柱滿,痛衄不止,五疝,指端盡痛,足不踐地,凡此諸疾皆主之。
白話文:
此方療法主要治療以下症狀:
- 氣喘、喉嚨痛,
- 發熱頭痛,
- 背部和肋骨痛,
- 健忘,
- 身體隱痛、腹脹,
- 腰痛、大便祕結,
- 肩背頸項疼痛,
- 頭暈,
- 男性像被蟲子咬,女性像被東西堵塞,
- 身體四肢無力,不想吃東西,
- 喘氣困難,
- 腳部從腳底到膝蓋發涼,
- 咽喉疼痛難以下嚥,
- 失語,
- 小便困難,
- 小腹疼痛、腸鳴,
- 背部疼痛急促,
- 胸腔和肋骨疼痛脹滿,
- 鼻血不止,
- 五種疝氣,
- 手指尖尖端疼痛,
- 雙腳無法著地。
2. 婦人病第八
小腹堅痛,月水不通,刺帶脈入六分,灸五壯,在季肋端(一作下一寸八分。),漏下,若血閉不通逆氣脹,刺血海,入五分,灸五壯,在膝臏上內廉白肉際二寸半。漏血,小腹脹滿如阻,體寒熱,腹遍腫,刺陰谷,入四分,灸三壯。在膝內輔骨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屈膝乃得之。
白話文:
腹部疼痛堅硬,月經不通暢,針刺帶脈穴,深度六分,灸五壯,位置在肋骨末端下方。如果血液堵塞不通,出現逆氣腹脹,就針刺血海穴,深度五分,灸五壯,位置在膝蓋骨上方內側白肉邊緣二寸半處。如果出血,腹部脹滿不排便,身體發冷發熱,腹部腫脹,就針刺陰谷穴,深度四分,灸三壯,位置在膝蓋內後方骨頭後面的大筋下方、小筋上方,需要彎曲膝蓋才能找到。
(《甲乙》云:漏血,小便黃陰谷主之。)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湯沃兩股中,小腹腫陰挺出痛,經水來下,陰中腫或癢,漉青汁如葵羹,血閉無子,不嗜食,刺曲泉,在膝內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乃得之。刺入六分,灸三壯。疝瘕按之如以湯沃股內至膝,飧泄,陰中痛,少腹痛堅,急重下濕,不嗜食,刺陰陵泉,入二分,灸三壯,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中,伸足乃得之。經逆,四肢淫濼,陰暴跳疝,小腹偏痛,刺陰蹺,入三分,灸三壯,在內踝下容爪甲。
白話文:
照海穴 (即照海穴也。),小腹大字難,嗌乾嗜飲,挾脊疝,刺中封,入四分,灸三壯,在內踝前一寸半,伸足取之。女子不字,陰暴出,經漏,刺然谷,入三分,灸三壯,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字難若胞衣不出,泄風從頭至足,刺崑崙,入五分,灸三壯,在足外踝後跟骨上。
- 症狀:腹脹難消、咽喉乾渴喜喝水、腰肌兩側疼痛、疝氣
-
治療:刺入四分,灸三壯
- 位置:內踝前方一寸半處,伸直腳取穴
然谷穴
- 症狀:女子不孕、陰部突然腫脹出血、月經失調
- 治療:刺入三分,灸三壯
- 位置:內踝前方大骨下方的凹陷處
崑崙穴
- 症狀:生產時胎盤不出、風寒從頭到腳
- 治療:刺入五分,灸三壯
- 位置:外踝後方跟骨上
-
白話文:
**症狀:**腹部脹滿難以消除、咽喉乾燥口渴且喜歡喝水、腰部兩側肌肉疼痛、疝氣問題。
**治療方法:**使用針刺治療,刺入深度為四分(約1.3釐米),並進行艾灸三次。
**穴位位置:**該穴位位於內踝骨前側,往上大約一寸半的位置(約4.5釐米),在伸直腿部時進行取穴。
然谷穴
**症狀:**女性無法受孕、陰部突然腫脹並伴有出血、月經週期不規律。
**治療方法:**採用針刺療法,刺入深度為三分(約1釐米),配合艾灸三次。
**穴位位置:**此穴位位在內踝骨前側,大骨下方的凹陷區域。
崑崙穴
**症狀:**分娩時胎盤未能自然排出、風寒感從頭部延伸到腳部的症狀。
**治療方法:**進行針刺治療,刺入深度為五分(約1.7釐米),並施行艾灸三次。
**穴位位置:**該穴位位於外踝骨後方,緊鄰跟骨的上方。
,月事不利見赤白,而有身反敗陰寒、刺行間,入六分,灸三壯,在足大趾間動應手。月閉溺赤,脊強互引反折,汗不出,刺腰俞,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壯,在第二十一椎節下間,,絕子,瘧,寒熱,陰挺出不禁白瀝,痓,脊反折,刺上髎,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壯,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挾脊。
白話文:
月經不順,出現血性和白色的分泌物,如果是懷孕了,則會導致流產。刺血於足陽明胃經,深度六分,灸三壯,在足大拇指間,針感會立即傳遞到手指。
月經閉塞不通,小便帶血,脊背僵硬而彎曲,不出汗。刺血於足太陽膀胱經的腰俞穴,深度二寸,留針七次呼吸,灸三壯,在第二十一個椎節的下方。
絕育,瘧疾,寒熱交替,陰莖痿而不舉,尿道流出白色液體不停。痓,脊背反折。刺血於足太陽膀胱經的上髎穴,深度二寸,留針七次呼吸,灸三壯,在第一個腰椎棘突後一寸處,靠近脊柱旁。
赤白瀝,心下積脹,腰痛不可俯仰,刺次髎,入三寸,留七呼,灸三壯,在第二空挾脊陷中。赤淫時白,氣癃,月事少,刺中髎,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壯,在第三空挾脊陷中。下蒼汁不禁,赤瀝,陰中癢痛引小腹,控䏚不可以俯仰,刺腰尻交在兩胛痏數髮針立已。(一云:下髎。
白話文:
赤白瀝
小腹腫脹,腰痛得無法彎腰或仰身。針刺次髎穴,深度三寸,留針七呼,灸三壯。次髎穴位於第二個脊椎間隙旁的凹陷中。
赤淫時白
女性經期不正常,顏色時而發紅時而發白,氣色不好,月經量少。針刺中髎穴,深度二寸,留針七呼,灸三壯。中髎穴位於第三個脊椎間隙旁的凹陷中。
下蒼汁不禁
小便失禁,尿液呈紅色,陰部瘙癢疼痛,牽引至小腹。無法彎腰或仰身。針刺腰尻交穴,位於兩肩胛骨下數寸處,針刺即可見效。(另一說:針刺下髎穴)
)腸鳴泄注,刺下髎,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壯,在第四空挾脊陷中。赤白裡急,瘛瘲,刺五樞,入一寸,灸五壯,在帶脈下三寸。拘攣,腹滿,疝,月事不下,乳余疾,絕子,陰癢,賁豚,上䐜腹堅痛,下引陰中不得小便,刺陰交,入八分,灸五壯,在臍下一寸。腹滿,疝積,乳余疾,絕子,陰癢,奔豚,上䐜小腹堅痛,下引陰中,不得小便,刺石門,入五分,在臍下二寸忌灸絕孕。
白話文:
腸鳴腹瀉:
刺「下髎」穴,針入兩寸深,留針七次呼吸,灸三壯,位於後腰脊柱外側第二空穴中。
赤白痢疾、大便急迫、發熱:
刺「五樞」穴,針入一寸深,灸五壯,位於腰帶脈下三寸處。
腹部痙攣、腹脹、疝氣、月經不來、乳房疾病、不孕、陰部瘙癢、奔豚病(類似於心絞痛)、腹中堅硬疼痛並向上引痛、小便困難:
刺「陰交」穴,針入八分深,灸五壯,位於臍下一寸處。
腹脹、疝氣積聚、乳房疾病、不孕、陰部瘙癢、奔豚病、小腹堅硬疼痛並向下引痛、小便困難,但禁止灸「石門」穴,否則會絕孕。
刺「石門」穴,針入五分深,位於臍下二寸處。
絕子,衃血在內不下,胞轉不得尿,小腹滿石水痛,刺關元,入二寸,灸七壯,在臍下三寸。又主引脅下脹,頭痛,身背熱,奔豚寒,小便數,泄不止。子門不端,小腹苦寒,陰癢及痛,奔豚搶心,飢不能食,腹脹經閉不通,小便不利,乳余疾,絕子,內不足,刺中極,入二寸,留十呼,灸三壯,在臍下四寸。
白話文:
絕子
症狀:
- 腹中出血不下
- 胞衣翻轉無法排尿
- 小腹滿痛,像裝了石頭的水 治療:
- 針灸「關元穴」,深度 2 寸
- 艾灸 7 壯,位於肚臍下 3 寸
其他適應症:
- 胸脅脹痛
- 頭痛
- 身體背部發熱
- 奔豚氣 (胸悶氣促)
- 小便頻繁
- 腹瀉不止
子門不端
症狀:
- 子宮不正
- 小腹冰冷疼痛
- 陰部瘙癢疼痛
- 奔豚氣,心慌
- 飢餓不能進食
- 腹脹,月經不順
- 小便困難
- 乳房疾病
- 絕子
- 氣血不足 治療:
- 針灸「中極穴」,深度 2 寸
- 留針 10 口氣
- 艾灸 3 壯,位於肚臍下 4 寸
,赤白沃,陰中干痛,惡合陰陽,小腹䐜堅,小便閉,刺屈骨,入一寸半,灸三壯,在中極下一寸。月事不通,奔泄氣上下引腰脊痛,刺氣穴,入一寸,灸五壯,在四滿下一寸。胞中痛、惡血,月水不以時休止,腹脹腸鳴,氣上衝胸,刺天樞,入五分,灸三壯,去肓俞一寸半。
白話文:
中醫古文:
赤白沃,陰中幹痛,惡合陰陽,小腹䐜堅,小便閉,刺屈骨,入一寸半,灸三壯,在中極下一寸。月事不通,奔泄氣上下引腰脊痛,刺氣穴,入一寸,灸五壯,在四滿下一寸。胞中痛、惡血,月水不以時休止,腹脹腸鳴,氣上衝胸,刺天樞,入五分,灸三壯,去肓俞一寸半。
下腹疼痛
- 症狀:陰部疼痛,厭惡房事,小腹腫脹,小便困難。
- 治療:針刺屈骨穴,深度一寸半,艾灸三壯。位置:臍下直下一寸處。
月經不調
- 症狀:月經不順,氣上衝,腰脊疼痛。
- 治療:針刺氣穴,深度一寸,艾灸五壯。位置:四滿穴後一尺處。
胞宮疼痛
- 症狀:胞宮疼痛,惡露不斷,月經不定期,腹部脹氣,氣上衝胸。
- 治療:針刺天樞穴,深度五分,艾灸三壯。位置:肓俞穴外一寸半處。
,小腹脹滿,痛引陰中,月水至則腰背痛,胞中瘕,子門寒大小便不通,刺水道,入二寸半,灸五壯,在大巨下三寸。月水不利,或暴閉塞,腹脹滿癃,淫濼身熱,乳難子上搶心,若胞不出,眾氣盡亂,腹中絞痛,不得反息,正仰臥屈一膝伸一膝,並氣衝上,針入三寸,氣至瀉之,在歸來下一寸動脈應手。產余疾,食飲不下,奔豚上下,傷食腹滿,刺期門入四分,灸五壯,在第二肋端。
白話文:
小腹脹滿,疼痛牽引到陰部。月經來潮時腰背疼痛。子宮中有腫塊,子宮寒導致大小便不通。針刺水道穴,針入二寸半,灸五壯,此穴在大巨穴下方三寸。月經不順,時而突然閉塞,腹脹滿滯,小便不利,身體發熱,乳汁難以上升,壓迫心臟。如果子宮脫垂,全身氣機混亂,腹中絞痛,無法平息。平躺臥著,屈曲一隻膝蓋,伸直另一隻膝蓋,氣血同時上衝。針入三寸,氣血達到時放血。此穴在歸來穴下一寸,能觸及動脈。
產後疾病,飲食難以下嚥,氣血逆亂上下奔走,食積導致腹脹。針刺期門穴,針入四分,灸五壯,此穴在第二肋骨末端。
,乳癰,驚,痹,脛重,足跗不收,跟痛,刺下廉,入三分,灸三壯,在上廉下三寸。月水不利,見血而有身則敗,乳腫,刺臨泣,入二分,灸三壯,在足小趾,次趾間,去俠谿一寸半。女人疝及小腹腫,溏泄,癃,遺尿,陰痛,面塵黑,目下眥痛,漏血,刺太衝,入三分,灸三壯,在足大趾本節後二寸中動脈。女子疝赤白淫下,時多時少,暴腹痛,刺蠡溝,入三分,灸三壯,在內踝上五寸。
白話文:
乳癰: 刺入乳腺下緣三分,艾灸三壯,在乳腺上緣下三寸處。
驚厥: 刺入下腹部橫紋三分,艾灸三壯,在足小趾和次趾之間,距後溪穴一寸半。
痹證: 刺入太衝穴三分,艾灸三壯,在大腳趾本節後二寸的動脈處。
脛重、足跗不收、跟痛: 刺入蠡溝三分,艾灸三壯,在內踝上五寸處。
月經不調: 若懷孕後仍有出血,則胎兒會流產。乳房腫脹,刺入臨泣穴二分,艾灸三壯,位於足小趾和次趾之間。
婦科疝氣、小腹腫脹、腹瀉、癃閉、遺尿、陰部疼痛、面色發黑、眼下腫痛、漏血: 刺入太衝穴三分,艾灸三壯,在大腳趾本節後二寸的動脈處。
婦科疝氣、赤白帶下、時多時少、腹痛: 刺入蠡溝三分,艾灸三壯,在內踝上五寸處。
,女子無子,咳而短氣,刺湧泉,入三分,灸三壯,在足心陷者中。乳難,子上衝心,陰疝,刺衝門,入七分,灸五壯,在府舍下上去大橫五寸。女子不下月水,痹驚善悲不樂,如墮墜,汗不出,刺照海,入四分,灸二壯,在內踝下四分。又主女子淋,陰挺出,四肢淫濼。
白話文:
女性不孕,咳嗽氣短,針刺湧泉穴,刺入三分,艾灸三壯,位於足心凹陷處。
乳房疾病,乳汁迴流衝擊心臟,陰部疝氣,針刺衝門穴,刺入七分,艾灸五壯,位於恥骨下方五寸處。
女性月經不調,身體虛弱,容易驚嚇,情緒低落不快樂,感覺好像下墜一樣,不流汗,針刺照海穴,刺入四分,艾灸二壯,位於內踝下方四分處。
另外,還能治療女性淋病,陰部突出,四肢濕冷。
,血不通,刺會陰,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壯,在大便前小便後。子臟中有惡血內逆滿痛,刺石關,入一寸,灸五壯在陰都下一寸。肓門,主乳余疾。三里,主乳癰有熱。神封,膺窗,主乳癰寒熱,短氣臥不安。乳根,主膺腫乳癰淒索寒熱,痛不可按。太谿,俠谿,主乳癰腫潰。
白話文:
古文:
血不通,刺會陰,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壯,在大便前小便後。
子臟中有惡血內逆滿痛,刺石關,入一寸,灸五壯在陰都下一寸。
肓門,主乳餘疾。
三里,主乳癰有熱。
神封,膺窗,主乳癰寒熱,短氣臥不安。
乳根,主膺腫乳癰淒索寒熱,痛不可按。
太谿,俠谿,主乳癰腫潰。
如果血流不暢,刺會陰穴,深度二寸,留針七個呼吸,灸三壯,在排便前排尿後進行。
如果子臟中有瘀血內逆導致疼痛,刺石關穴,深度一寸,灸五壯,在陰都穴下一寸處。
肓門穴,主治乳房餘疾。
三里穴,主治乳癰伴有熱症。
神封穴、膺窗穴,主治乳癰伴寒熱、氣短、臥不安。
乳根穴,主治胸部腫脹、乳癰伴劇烈寒熱、疼痛不能按壓。
太谿穴、俠谿穴,主治乳癰腫脹化膿。
(又云:俠谿主小腹堅痛,月水不通。),大泉,主妒乳,膺胸痛。大赫,主女子赤沃。四滿,主子臟中有惡血內逆滿痛疝。(又云:主胞中有血。)中極主拘攣腹疝,月水不下,乳余疾,絕子,陰癢。氣衝,主無子小腹痛。支溝,主女人脊忽目,赤。築賓,主大疝絕子。
白話文:
(再說:俠谿可以治療小腹堅硬疼痛,以及月經不順暢的問題。) 大泉,可以治療乳房疼痛,以及胸部疼痛的問題。 大赫,對於女性紅色分泌物有療效。 四滿,能治療子宮內有惡性血液,導致的內逆、滿脹和疝痛的問題。(再說:它還可以處理子宮中有血液的情況。) 中極可以治療收縮腹部疝痛,月經不下,乳頭相關疾病,不孕,以及陰部瘙癢的問題。 氣衝,可以治療不孕症及小腹痛的問題。 支溝,對於女性背痛、眼睛發紅等問題有療效。 築賓,可以治療大疝和不孕的問題。
,陰廉,主絕產。湧泉,陰谷,主男子如蠱,女子如阻,身體腰脊如解,不欲食。大泉,照海,主不字,陰暴出,淋漏,月水不來,多悶而心下痛。
(又云:照海主陰挺下血,陰中腫或癢,漉青汁若葵汁。)
白話文:
隱白穴:掌心橫紋處的尺側,主治女性絕經。
湧泉穴:足底中央凹陷處,主治男性生殖器疾病,女性月經不暢,身體腰背如散架般,不想進食。
大泉穴:足太陽膀胱經起點,主治女性不孕,陰部突然外露,尿失禁,月經不來,煩悶且心下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