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指南》~ 卷下 (5)
卷下 (5)
1. 濕溫中焦篇
脈緩身痛。舌苔淡黃而滑。渴不多飲。或竟不渴。汗出熱解。繼而復熱者。內外合邪。脾胃經絡。兼困於濕也。黃芩滑石湯主之。
黃芩滑石湯
黃芩(一錢五分),滑石(一錢五分),茯苓(一錢五分),大腹皮(一錢),白蔻仁(一錢),通草(五分),豬苓(一錢五分),
水煎服。
陽明濕溫。嘔而不渴者。濕多熱少也。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嘔甚而痞者。熱邪內陷與停飲相搏也。一加半夏瀉心湯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湯
半夏(三錢),茯苓(三錢),生薑(二錢),
水煎服。
一加半夏瀉心湯
半夏(三錢),黃連(一錢),黃芩(一錢五分),枳實(一錢五分),生薑(一錢五分),
水煎服。虛者加人參大棗。
濕溫大便閉中脘微拒按而不硬。舌苔黃厚。脈象沉數者。無形濕熱。與有形渣滓相搏也。酒軍丸緩化之。(此證若用大劑攻下。必下利稀水。變為壞證。)
酒軍丸
酒煮大黃(四兩),為末水泛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二錢。漸加至三錢。白開水送下。病重者每料加元明粉(一兩),
脈洪滑面赤身熱頭暈。不惡寒。但惡熱。舌上黃滑苔。渴欲涼飲。飲不解渴。得水則嘔。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閉者。暑溫轉入陽明。水結在胸也。加味小陷胸湯主之。
加味小陷胸湯
黃連(一錢),栝蔞(一錢五分),枳實(一錢),半夏(二錢),
急流水煎服。
陽明暑溫。脈滑數。不食不飢不便。濁痰凝聚。心下痞者。濕熱互結。阻滯中焦氣分也。二加半夏瀉心湯主之。
二加半夏瀉心湯
半夏(三錢),黃連(七分),黃芩(一錢),枳實(七分),杏仁(一錢),
水煎服。虛者加人參(七分),大棗(一個),
陽明暑溫。口燥咽乾。渴欲飲水。面目俱赤。舌燥黃。脈沉實者。濕氣已化。結熱獨存也。小承氣湯主之。
小承氣湯
暑溫蔓延三焦。舌滑微黃者。邪在氣分也。三石湯主之。邪氣久留。舌絳苔少者。熱搏血分也。加味清宮湯主之。神識不清者。熱閉內竅也。先服紫雪丹。再服清宮湯。(照原方不加減。)
三石湯
飛滑石(一錢五分),生石膏(二錢五分),寒水石(一錢五分),杏仁(一錢五分),竹茹(一錢炒),銀花(一錢五分,花露更妙),金汁(半酒杯沖),白通草(一錢),
水煎服。
加味清宮湯
即於清宮湯內加知母(三錢),銀花(二錢),竹瀝(五茶匙沖),
暑溫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悶。潮熱嘔惡。煩渴自利。汗出溺短者。濕熱交混。氣分閉結也。杏仁滑石湯主之。
杏仁滑石湯
杏仁(二錢),滑石(二錢),黃芩(一錢五分),橘紅(一錢),黃連(六分),鬱金(一錢五分),通草(八分),厚朴(一錢五分),半夏(二錢)
白話文:
濕溫中焦篇
脈象緩慢,身體疼痛,舌苔淡黃而濕潤,口渴不多或不渴,出汗後發熱症狀減輕,但隨後又發熱,這是內外邪氣互相結合,脾胃經絡同時受濕邪困擾的表現。黃芩滑石湯主治。
黃芩滑石湯:
黃芩(1.5克),滑石(1.5克),茯苓(1.5克),大腹皮(1克),白蔻仁(1克),通草(0.5克),豬苓(1.5克),水煎服。
陽明濕溫,嘔吐但不口渴,這是濕邪重,熱邪輕的表現。小半夏加茯苓湯主治。嘔吐嚴重且胸悶,是熱邪內陷與停滯的水液互相搏鬥的表現。一加半夏瀉心湯主治。
小半夏加茯苓湯:
半夏(3克),茯苓(3克),生薑(2克),水煎服。
一加半夏瀉心湯:
半夏(3克),黃連(1克),黃芩(1.5克),枳實(1.5克),生薑(1.5克),水煎服。體虛者加人參、大棗。
濕溫導致大便不通,上腹部輕微拒按但腹部不硬,舌苔黃厚,脈象沉而數,這是無形的濕熱與有形的渣滓互相搏鬥的表現。酒軍丸緩解之。(此症若用大劑攻下,必致瀉下稀水,病情惡化。)
酒軍丸:
酒煮大黃(40克),研磨成粉,用水做成丸藥,如綠豆大小。每次服1-2克,逐漸增加到3克,溫開水送服。病情嚴重者每次加元明粉(10克)。
脈象洪大而滑,面色紅赤,身體發熱,頭暈,不惡寒,但惡熱,舌苔黃而濕潤,口渴想喝涼水,但喝水不解渴,喝水反而嘔吐,按壓胸部以下疼痛,小便短少,大便不通,這是暑溫轉入陽明,水液停滯於胸部的表現。加味小陷胸湯主治。
加味小陷胸湯:
黃連(1克),栝樓(1.5克),枳實(1克),半夏(2克),急火水煎服。
陽明暑溫,脈象滑而數,不想吃東西,也不餓,大便不通,濁痰凝聚,心下痞滿,這是濕熱互相糾纏,阻滯中焦氣機的表現。二加半夏瀉心湯主治。
二加半夏瀉心湯:
半夏(3克),黃連(0.7克),黃芩(1克),枳實(0.7克),杏仁(1克),水煎服。體虛者加人參(0.7克),大棗(1枚)。
陽明暑溫,口乾咽燥,口渴想喝水,面部發紅,舌頭乾燥發黃,脈象沉實,這是濕邪已化解,僅剩餘熱邪的表現。小承氣湯主治。
小承氣湯:(配方未列出,需參考其他資料)
暑溫蔓延三焦,舌苔濕潤微黃,邪氣在氣分。三石湯主治。邪氣久留,舌頭紅絳,舌苔很少,熱邪搏傷血分。加味清宮湯主治。神志不清,熱邪閉阻內竅。先服用紫雪丹,再服用清宮湯。(劑量按原方不加減。)
三石湯:
滑石粉(1.5克),生石膏(2.5克),寒水石(1.5克),杏仁(1.5克),竹茹(1克,炒),金銀花(1.5克,花露更好),金汁(半杯酒沖服),白通草(1克),水煎服。
加味清宮湯:(配方未列出,需參考其他資料,此方在清宮湯基礎上加知母、銀花、竹瀝)
暑溫伏暑,三焦均受影響,舌苔灰白,胸部痞悶,潮熱、嘔吐、惡心,煩渴,大便稀溏,汗出,小便短少,這是濕熱混合,氣分閉阻的表現。杏仁滑石湯主治。
杏仁滑石湯:
杏仁(2克),滑石(2克),黃芩(1.5克),橘紅(1克),黃連(0.6克),鬱金(1.5克),通草(0.8克),厚朴(1.5克),半夏(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