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溫病條辨》~ 卷一·上焦篇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上焦篇 (1)

1. 秋燥

七十八、燥久傷及肝腎之隂,上盛下虛,晝涼夜熱,或乾咳,或不咳,甚則痙厥者,三甲復脈湯主之,定風珠亦主之,專翕大生膏亦主之。

腎主五液而惡燥,或由外感邪氣久羈而傷及腎隂,或不由外感而內傷致燥,均以培養津液為主。肝木全賴腎水滋養,腎水枯竭,肝斷不能獨治。所謂乙癸同源,故肝腎並稱也。三方由淺入深,定風濃於復脈,皆用湯,從急治。專翕取乾坤之靜,多用血肉之品,熬膏為丸,從緩治。

葢下焦深遠,草木無情,故用有情緩治。再暴虛易復者,則用二湯;久虛難復者,則用專翕。專翕之妙,以下焦喪失皆腥臭脂膏,即以腥臭脂膏補之,較之丹溪之知柏地黃,云治雷龍之火而安腎燥,明眼自能辨之。葢凡甘能補,凡苦能瀉,獨不知苦先入心,其化以燥乎!再雷龍不能以剛藥直折也,腎水足則靜,自能安其專翕之性;腎水虧則動而燥,因燥而燥也。善安雷龍者,莫如專翕,觀者察之。

三甲復脈湯、定風珠(並見前)

專翕大生膏(酸甘鹹法)

人參(二斤,無力者以制洋參代之),茯苓(二斤),龜板(另熬膠,一斤),烏骨雞(一對),鱉甲(一斤,另熬膠),牡蠣(一斤),鮑魚(二斤),海參(二斤),白芍(二斤),五味子(半斤),麥冬(二斤,不去心),羊腰子(八對),豬脊髓(一斤),雞子黃(二十丸),阿膠(二斤),蓮子(二斤)芡實(三斤),熟地黃(三斤),沙苑蒺藜(一斤),白蜜(一斤),枸杞子(炒黑,一斤)

上藥分四銅鍋(忌鐵器,攪用銅勺),以有情歸有情者二,無情歸無情者二,文火細鍊三晝夜,去渣;再熬六晝夜;陸續合為一鍋,煎煉成膏,末下三膠,合蜜和勻,以方中有粉無汁之茯苓、白芍、蓮子、芡實為細末,合膏為丸。每服二錢,漸加至三錢,日三服,約一日一兩,期年為度。

每殞胎必三月,肝虛而熱者,加天冬一斤,桑寄生一斤,同熬膏,再加鹿茸二十四兩為末(本方以隂生於八,成於七,故用三七二十一之奇方,守隂也。加方用陽生於七,成於八,三八二十四之偶方,以生胎之陽也。古法通方多用偶,守法多用奇,隂陽互也)。

白話文:

[秋燥]

七十八、如果乾燥的狀況持續過久,影響到肝臟和腎臟的陰液,會出現上部實旺下部虛弱的症狀,白天感覺涼爽,夜晚卻發熱,可能會乾咳,也可能不會咳嗽,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抽搐或昏厥的情況。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三甲復脈湯」、「定風珠」,或是「專翕大生膏」來調理。

腎臟負責管理身體的液體,且對乾燥環境特別敏感。可能因為長時間受到外部邪氣的侵擾而導致腎臟陰液受損,也可能不是因為外在因素,而是內部的問題導致了乾燥。無論是哪種情況,首要的治療原則都是補充津液。肝臟的健康完全依賴腎臟的滋潤,如果腎臟的水源枯竭,肝臟的功能也會隨之下降。我們常說肝和腎有著密切的聯繫,所以常將它們一同提起。這三個療法從輕到重,「定風珠」比「三甲復脈湯」更強烈,都採用湯劑的方式,目的是為了快速治療。而「專翕大生膏」則更偏向於平靜的調理,使用的是動物成分,經過熬煮製成膏狀,以緩慢的方式進行治療。

下焦部位深遠,草木無情,因此使用有情的成分緩慢治療。對於突然虛弱但容易恢復的人,可以使用前兩種湯劑;對於長期虛弱,難以恢復的人,則應選擇「專翕大生膏」。此膏的妙處在於,下焦喪失的津液通常帶有腥臭的味道和脂膏的質感,因此以同樣的成分來補充,效果更佳。與丹溪的「知柏地黃」相比,後者宣稱能治療雷龍之火並安撫腎臟的乾燥,但實際效果如何,明眼人一看便知。一般來說,甘甜的食物能補充能量,苦澀的食物能清熱解毒,但很少有人知道苦味的食物首先進入心臟,可能會導致身體更加乾燥!而雷龍之火不能用剛猛的藥物直接抑制,當腎臟的水分充足時,身體自然會平靜下來,能夠安撫雷龍之火的躁動;相反,如果腎臟的水分不足,身體就會變得躁動且乾燥,進而加劇乾燥的情況。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專翕大生膏」,觀察者可以自行體會。

三甲復脈湯、定風珠(詳見前文)

專翕大生膏(酸甘鹹法)

配方如下:人參(二斤,若無力可用西洋參代替)、茯苓(二斤)、龜板(另熬成膠,一斤)、烏骨雞(一對)、鱉甲(一斤,另熬成膠)、牡蠣(一斤)、鮑魚(二斤)、海參(二斤)、白芍(二斤)、五味子(半斤)、麥冬(二斤,不必去除心)、羊腰子(八對)、豬脊髓(一斤)、雞蛋黃(二十個)、阿膠(二斤)、蓮子(二斤)、芡實(三斤)、熟地黃(三斤)、沙苑蒺藜(一斤)、蜂蜜(一斤)、枸杞子(炒黑,一斤)。

以上藥材需分為四份,分別放入四個銅鍋中(避免使用鐵器,攪拌需用銅勺),將有情的成分放在一起,無情的成分放在一起,用小火慢煮三天三夜,然後過濾掉渣滓;再熬煮六天六夜;最後將所有成分合併為一鍋,煎煮成膏狀,最後加入三種膠類成分,再混合蜂蜜,使之均勻。將茯苓、白芍、蓮子、芡實等無汁成分磨成細粉,與膏狀物混合,製成丸狀。每次服用二錢,逐漸增加至三錢,每日三次,大約一天服用一兩,一年為一個療程。

對於每次懷孕都會在三個月左右流產,且伴有肝虛和熱象的患者,可添加天冬(一斤)、桑寄生(一斤),一起熬煮成膏狀,再加入鹿茸(二十四兩)磨成粉末。此方根據陰氣生於八,成於七的原則,使用了三七二十一的奇數方,旨在固守陰氣;而添加的方子則遵循陽氣生於七,成於八的原則,使用了三八二十四的偶數方,旨在促進胎兒的陽氣生成。(古法通常使用偶數方,守法多用奇數方,這是陰陽相輔相成的原理)。

請注意,以上藥方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