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條辨》~ 卷五·解產難 (4)
卷五·解產難 (4)
1. 產後誤用歸芎亦能致瘛論
當歸、川芎,為產後要藥,然惟血寒而滯者為宜,若血虛而熱者斷不可用。葢當歸秋分始開花,得燥金辛烈之氣,香竄異常,甚於麻、辛,不過麻、辛無汁而味薄,當歸多汁而味厚耳。用之得當,功力最速,用之不當,為害亦不淺。如亡血液虧,孤陽上冒等證,而欲望其補血,不亦愚哉!葢當歸止能運血,裒多益寡,急走善竄,不能靜守,誤服致瘛,瘛甚則脫。川芎有車輪紋,其性更急於當歸,葢物性之偏長於通者,必不長於守也。
世人不改用白芍,而恣用當歸、川芎,何其顛倒哉!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產後使用當歸和川芎可能引發的問題。當歸和川芎是產後常見的藥材,但只有在血寒且有瘀滯的情況下才適合使用。如果是在血虛且有熱的情況下,則絕對不能使用。
當歸在秋分時開始開花,含有乾燥金屬的辛烈氣息,其香氣非常濃鬱,比花椒和薑還要強烈,只是花椒和薑質地較乾且味道較淡,而當歸汁液豐富,味道較濃。如果正確使用,其功效迅速,但若使用不當,也可能帶來不小的危害。例如在血液流失過多,或孤獨的陽氣上衝的情況下,期望它來補血,這是多麼愚蠢的想法!因為當歸只能幫助血液循環,使多餘的血液分散到缺乏的地方,其性質急躁,善於流通,無法靜態地停留在某處,若誤用會導致抽搐,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生命危險。川芎的性質比當歸更急躁,因為物質的本性若是偏向流通,那麼就一定不會擅長停留。
然而,世人不選擇使用白芍,反而隨意使用當歸和川芎,這不是很荒謬嗎?
2. 產後當究奇經論
產後虛在八脈,孫眞人創論於前,葉天士暢明於後,婦科所當首識者也。葢八脈麗於肝腎,如樹木之有本也;隂陽交媾,胎前產後,生生化化,全賴乎此。古語云:醫道通乎仙道者,此其大門也。
白話文:
產後的虛弱狀況主要發生在人體的八脈上,這觀點最早由孫真人提出,後來葉天士進一步闡述明白,這是婦科學領域應該首要認識的知識。因為八脈與肝腎緊密相連,猶如樹木有了根本;男女陰陽結合,從懷孕到生產,生命的孕育和變化,都完全依賴於此。古人說:醫學道路與仙道相通的地方,這裡就是最重要的門徑。
換句更直白的話來說,產婦在生產後的身體虛弱,主要出現在人體的八條特殊脈絡上。這理論最初由古代名醫孫真人提出,後由葉天士進一步解釋清楚。這對於婦科醫生來說是必須要了解的基礎知識。因為這八脈與肝臟和腎臟有著密切的關係,就像樹木需要根部一樣重要。陰陽交合,從懷孕到分娩,生命孕育和生長,都離不開這八脈的運作。古人曾經說過,醫學和修行成仙的道路有相通之處,而八脈就是其中的重要關節。
3. 下死胎不可拘執論
死胎不下,不可拘執成方而悉用通法,當求其不下之故,參之臨時所現之證若何,補偏救弊,而胎自下也。余治一婦,死胎不下二日矣,診其脈則洪大而芤,問其證則大汗不止,精神恍惚欲脫。余曰:此心氣太虛,不能固胎,不問胎死與否,先固心氣,用救逆湯加人參,煮三杯,服一杯而汗斂,服二杯而神清氣寧,三杯未服而死胎下矣。下後補肝腎之隂,以配心陽之用而愈。
若執成方而用平胃、朴硝,有生理乎?
白話文:
【對於胎兒已死在腹中無法產出的情況,我們不能過於依賴固定的藥方,一律使用促進產出的方法。我們應該找出胎兒無法順利產出的原因,並根據當時病患的具體症狀來進行治療,針對病情的偏差進行調整和補救,這樣胎兒自然就能產出。
我曾經治療過一位婦女,她的胎兒在腹中死亡且兩天無法產出。為她診脈後發現脈象洪大且芤弱,再詢問她的症狀,得知她一直大量出汗,精神恍惚,彷彿隨時會喪失意識。我判斷這是因為心氣太虛弱,無法鞏固胎兒在腹中的位置。因此,無論胎兒是否已經死亡,首先要做的是鞏固心氣。於是,我使用了救逆湯,並加入人參,煮製了三杯。她喝了一杯後,汗就停了;喝了兩杯後,神智清醒,氣息平穩;還沒喝完第三杯,死胎就產出了。產出後,我為她補充肝腎的陰氣,以配合心臟的陽氣,使她康復。
如果只是依賴固定的藥方,使用如平胃散或朴硝等藥物,她還有生存的機會嗎?】
4. 催生不可拘執論
催生亦不可拘執一轍,陽虛者補陽,隂損者翕隂,血滯者通血。余治一婦素日脈遲,而有癥瘕寒積厥痛,余用通補八脈大劑丸料,服半載而成胎,產時五日不下,是夕方延余診視。余視其面青,診其脈再至,用安邊桂五錢,加入温經補氣之品,作三杯,服二杯而生矣,亦未曾服第三杯也。
次日診其脈澀,腹痛甚拒按,仍令其服第三杯,又減其制,用一帖,下癥塊長七、八寸,寬二三寸,其人腹中癥塊本有二枚,茲下其一,不敢再通矣。仍用温通八脈由漸而愈。其他治驗甚多,略舉一、二,以見門徑耳。
白話文:
【催生不能固守一法的討論】
助產不能一味固守固定的法則,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來治療,陽氣虛弱的人要補充陽氣,陰氣受損的要滋補陰氣,血液淤滯的要疏通血液。
我曾經治療過一位婦女,她平日脈搏較慢,並且患有癥瘕(一種腹部腫塊)、寒凝積聚和厥痛等病。我使用了大量能通補八脈的大劑丸藥,她服用半年後成功懷孕。然而到了生產的時候,五天都未能順利分娩,直到那天晚上才請我去診斷。我看到她面色蒼白,脈象極為微弱。於是我用了五錢的安邊桂(肉桂的一種),加上溫經補氣的藥物,分三次服用。她喝了兩次之後就順利產子,並未喝完第三次的藥。
隔天再次診察,發現她的脈象變得不暢,腹部劇烈疼痛且抗拒按壓,於是讓她繼續喝第三次的藥,並減少藥量,只用了一帖,結果排出了七、八寸長,二三寸寬的癥塊。這位婦女原本腹部就有兩個這樣的癥塊,現在排出了一個,我不敢再進一步疏通。之後我仍然使用溫通八脈的方法,漸漸地她恢復了健康。
我還有許多其他的治療經驗,這裡只舉出一二,只是想展示治療的基本路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