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溫病條辨》~ 卷四·雜說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雜說 (4)

1. 温病起手太隂論

四時温病,多似傷寒;傷寒起足太陽,今謂温病起手太隂,何以手太隂亦主外感乎?手太隂之見證,何以大略似足太陽乎?手足有上下之分,隂陽有反正之義,庸可混乎!《素問·平人氣象論》曰:臟眞高於肺,以行營衛隂陽也。《傷寒論》中,分營分衛,言隂言陽,以外感初起,必由衛而營,由陽而隂。

足太陽如人家大門,由外以統內,主營衛隂陽;手太隂為華葢,三才之天,由上以統下,亦由外以包內,亦主營衛隂陽,故大略相同也。大雖同而細終異,異者何?如太陽之竅主出,太隂之竅兼主出入;太陽之竅開於下,太隂之竅開於上之類,學者須於同中求異,異中驗同,同異互參,眞詮自見。

白話文:

一年四季的溫病,大多和傷寒症狀相似;但傷寒是由足太陽經開始,現在說溫病則由手太陰經發起,為什麼手太陰也會負責對抗外來感染呢?手太陰經所呈現的病症,為什麼大致上又會與足太陽經的病症相似呢?手和腳有上下的區別,陰和陽有正反的含義,這兩者能混為一談嗎?根據《黃帝內經·平人氣象論》所述:臟腑的精氣在肺部處於較高位置,用以運行營養和衛氣的陰陽調節。在《傷寒論》中,分別提到了營和衛、陰和陽,這是因為外來感染在初期,必定先影響到衛氣,再影響到營養,從陽性影響到陰性。

足太陽經就像是家的大門,由外向內控制著營養和衛氣的陰陽平衡;手太陰經則像是華蓋,是天地三才中的天,由上至下控制全局,也是由外圍包圍內部,同樣負責營養和衛氣的陰陽調節,所以兩者在大方向上有許多相似之處。雖然大方向相同,但在細節上仍有差異,這些差異在哪裡呢?例如足太陽經的孔竅主要負責排泄,而手太陰經的孔竅則兼顧進出;足太陽經的孔竅在下方開啟,手太陰經的孔竅則在上方開啟等。學習者必須在相同的理論中尋找差異,在差異中驗證相同,通過對比差異和共同點,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