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楫

《醫燈續焰》~ 卷十八(補遺)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補遺) (1)

1. 悸、怔忡

《準繩》云:悸即怔忡。今歷觀病狀,則二證少有分別。悸則心中微動,如恐如驚。怔忡則心胸振築,莫知其來;忽爾寧寂,莫知其去。甚則頭目眩暈,神氣若浮,蓋悸之重者也。大抵因痰積飲停,氣衝火擊所致。(宜導痰湯、溫膽湯、茯苓甘草湯、薑朮湯之類。)亦有中氣虛而忡悸者。

(宜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六君子湯、小建中湯、黃耆建中湯之類。)亦有心經氣血不足,火不定,神不安而忡悸者。(宜四物湯、朱雀丸、當歸補血湯、經驗定心丹之類。)有心液過耗,汗多亡陽,脈代而忡悸者。(宜炙甘草湯。)

白話文:

根據《準繩》所述,悸與怔忡實際上是同一種狀況。然而,從臨牀症狀來看,這兩種情況還是有些許差異。悸是指心中微微跳動,像驚恐般的感覺。而怔忡則是心胸部位突然劇烈跳動,不知何時會來,忽然又恢復平靜,不知何時會走,嚴重時甚至會頭昏眼花,精神恍惚,這是悸的較嚴重狀態。大體上,這種症狀是由於體內痰濕積聚,氣血衝擊所導致。

適合用導痰湯、溫膽湯、茯苓甘草湯、薑朮湯等藥方治療。也有因為中氣虛弱導致的忡悸現象。

對於這種情況,適合用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六君子湯、小建中湯、黃耆建中湯等藥方。另外,有時候是因為心臟的氣血不足,火氣不穩,神智不寧導致的忡悸。

這種情況下,適合用四物湯、朱雀丸、當歸補血湯、經驗定心丹等藥方。再者,如果是因爲心液消耗過多,汗多導致體內陽氣流失,脈搏不規則的忡悸,則適合用炙甘草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