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楫

《醫燈續焰》~ 卷十八(補遺)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補遺) (1)

1. 噎膈

噎者,食入不利,或捱塞而下,或負痛而納,其病在喉。膈者,食雖入膈,或氣逆,或滿悶,或隱痛,或得噯少寬,或得吐反快,其病在膈。二疾多並見,噎者必膈,膈者必噎也。即翻胃之先驅,積鬱沉憂,氣結不散,久久成此。《張雞峰方論》曰:此病不在外,不在內,不屬冷,不屬熱,不是實,不是虛,所以藥難取效。多緣憂思恚怒,動氣傷神。

氣積於內,動則諸證見,氣靜疾平。手捫之而不得疾之所在,目視之而不知色之所因,耳聽之而不知音之所發,故針灸藥石皆不獲效。乃神意間病也,旨哉言乎。(宜生薑半夏湯、香砂寬中湯、五膈寬中散、穀神嘉禾散、統旨補氣運脾湯、代抵當丸之類選用。)

白話文:

[噎膈]

噎,指的是吞食困難,食物下嚥時可能感到阻塞,或是吞下後會有疼痛感,這種病症主要出現在喉部。膈,雖然食物能通過膈肌,但可能會有氣逆現象,或是感覺胸悶,隱隱作痛,有的時候打個嗝會稍微舒緩,或是嘔吐後反而感到舒服,這種病症主要發生在膈肌部位。這兩種疾病通常會同時出現,有噎的症狀必然伴有膈的問題,反之亦然。這是胃翻騰感的前兆,常因長期的鬱悶和深重的憂慮,導致氣結於內,久而久之形成此病。

《張雞峯方論》提到:此病既非外來,亦非內生,不屬於寒,亦非熱病,不是實症,也不是虛弱,因此用藥往往難以見效。多因過度憂思、憤怒,導致氣機受損,精神受創。

氣機在體內積聚,一旦受到刺激,各種症狀就會顯現;如果氣機平靜,病症也就隨之減輕。用手摸尋不到病竈所在,用眼看也看不出病因,用耳聽更無法得知病由何起,因此針灸、藥物治療往往無效。這是一種與心神息息相關的疾病,真是一針見血的話啊。

(適宜使用生薑半夏湯、香砂寬中湯、五膈寬中散、穀神嘉禾散、統旨補氣運脾湯、代抵當丸等藥物,根據病情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