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燈續焰》~ 卷十六 (2)
卷十六 (2)
1. 初生
兒在胎,藉胎液以生臟腑。分娩時,口含血塊。啼聲出,即嚥下。此毒內伏命門,外感天時,多發為驚風瘡疹等病。須於未啼時,用綿裹指,急挖去,用黃連、豆豉、朱、蜜、甘草解之,後出痘亦輕。又或難產,或冒風寒垂危者,勿即斷臍帶。急烘綿絮,包抱懷中。以胎衣置火中,更用火紙捻,於臍帶上下往來燎之。
使暖氣入腹,必自蘇。尤戒浴,恐腠理泄而外邪乘也。看舌下有膜如榴子連舌,致啼不出,聲不轉,速以指爪斷,或用葦刀割之,微有血出即活。若血出多,燒發灰,豬脂和塗之。兒上下唇與齒齦連處,皆有一筋牽引。若上唇筋緊,即生上煉。下唇筋緊,即生下煉。上煉生瘡滿頭,或眉間如癬狀。
瘙癢不已,複流黃汁,至處生瘡。下煉起腰背,漸至四肢,患亦如上。若不治,或頭面相通,累年不輕,令夭折;或成大病,惟每早拭口佳。
兒生三日,以桑、槐、榆、桃、柳嫩枝各三寸長者二三十節,煎湯。適冷熱,入豬膽汁一枚浴之。勿久。浴湯用豬膽、益母草,不生疥瘡。用金銀花、虎頭骨、麝、丹砂,辟惡氣、客忤驚癇。用桃、梅、李、楮根葉,解體熱溫疫。須臨浴時煮。紀用經浴法。用寅、卯、酉日吉,壬、午、丁、未、癸、巳凶。不能上三日,勿犯下三日。又三日、五日、七日宜浴。
小兒浴,勿先斷臍帶,恐水濕侵臍,有臍風、臍瘡等證。用清油調發灰敷臍佳。
《千金》云:臍勿以刀割。隔單衣咬斷,以暖氣呵七遍,即纏結所留帶致兒足趺上。斷訖,看臍帶中多有蟲,急剔去。不爾,入臍成疾。臍當長六寸,長則傷肌,短則傷臟。不以時斷,及挼汁不盡,暖氣漸微,即生寒,令兒臍風。寶鑑論斷臍。若用剪刀,先於懷中令剪暖。又水入臍,多天釣,痛苦啼叫,面青黑。
臍傷動,久不幹,傷外風,即口噤不可救。《聖惠》云:兒生一宿,抱近明無風處,看臍上有赤脈直上者,即於脈盡頭灸三壯,赤散即無患矣。裹臍必用軟練帛。若十許日,怒啼不止,必臍燥刺腹,或衣中有刺物。或換衣,或換裹,須細察之。
崔氏云:兒衣須清水洗。勿令汙濁。新瓶盛,密蓋,置便宜處。三日後,依月吉地向陽處埋之。入土三尺,須牢築,令兒壽。若不謹,或為蟲畜傷食,主兒不壽,或橫亡。宜天德月空處埋,吉。(正月天德在辛,月空在丙辰。余詳官本歷日。)若遇反支,宜掛宅外福德上向陽高燥處。
待過月,然後依法埋藏,吉。甲、乙日生,丙、丁日藏。丙、丁日生,戊、己日藏。戊、己日生,庚、辛日藏。庚、辛日生,壬、癸日藏吉。
《集驗方》云:小兒初剃頭,不擇日,皆於滿月日剃之。蓋俗所尚。前產婦未得出房,於滿月,即與兒俱出。謂胎髮穢惡,有觸神灶,令兒不安,故於此日剃頭而出。凡剃頭須避風就暖。剃後,以杏仁三枚,去皮尖研碎。入薄荷三葉,再同研。卻入生麻油三、四滴,膩粉拌和,頭上擦,免生瘡疥熱毒。
白話文:
[初生]
孩子在母胎中,依靠胎盤的液體來發育臟腑器官。出生時,口中會含有血塊。當啼哭聲響起,血塊會被吞下。這些毒素潛伏於生命之門,外界環境變化時,常引發如驚風、瘡疹等疾病。因此,在嬰兒尚未啼哭時,應用棉花包裹手指,迅速將血塊挖出,並使用黃連、豆豉、硃砂、蜂蜜、甘草等藥材進行解毒,這樣以後出痘的情況也會減輕。對於難產,或是因受風寒而處於危險狀態的新生兒,不要立即剪斷臍帶。應立即用烘熱的棉絮,包裹並緊貼嬰兒,將胎盤置於火中,再用點燃的紙捻,在臍帶的上下往來燃燒,讓溫暖的空氣進入腹部,嬰兒自然會甦醒。尤其要避免給嬰兒洗澡,以防皮膚毛孔開放,外邪入侵。
檢查嬰兒舌頭下方,如有類似石榴籽的薄膜連接着舌頭,導致啼哭聲無法發出,聲音轉換不暢,應迅速用手指甲將其割斷,或使用小刀割開,有少量血液流出即可活絡。如果出血過多,可用燒製的發灰與豬脂調和塗抹止血。嬰兒上下脣與牙齦相連處,都有一根筋牽扯着。若上脣的筋過緊,會形成上煉;下脣筋過緊,則形成下煉。上煉會導致頭部生瘡,有時眉毛間出現類似癬狀的病症,瘙癢不斷,黃膿流出,感染處會繼續長瘡。下煉則從腰部背部開始,逐漸蔓延到四肢,症狀同樣嚴重。如果不治療,可能頭部面部相連,多年難以痊癒,導致夭折;或者發展爲重病。每天早上清潔口腔是很好的預防措施。
孩子出生三天後,可以用桑樹、槐樹、榆樹、桃樹、柳樹的嫩枝,各取三寸長的二三十節,煎湯。調整水溫至適中,加入一枚豬膽汁給孩子洗澡。不要泡太久。洗澡水添加豬膽、益母草,可以防止疥瘡。使用金銀花、虎頭骨、麝香、硃砂,可以抵禦惡氣、外來邪靈引起的驚癇。使用桃樹、梅樹、李樹、楮樹的根葉,可以緩解體內熱毒和瘟疫。必須在洗澡時即時煮沸。按照經書中的沐浴方法。選擇寅、卯、酉日爲吉日,壬、午、丁、未、癸、巳爲凶日。不能在前三天內,也不能在後三天內。之後的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適合沐浴。
給嬰兒洗澡時,不要先剪斷臍帶,以免水分溼氣侵入臍部,引起臍風、臍瘡等病症。使用清油調和的頭髮灰敷在臍帶上效果好。
《千金》一書記載:不要用刀割臍帶。隔着單衣咬斷,然後用暖氣吹七次,隨即纏繞並結紮剩餘的臍帶至嬰兒的腳踝上。剪斷後,檢查臍帶中是否有蟲子,迅速清理。否則,蟲子進入臍部會導致疾病。臍帶應當長度爲六寸,過長會傷肌肉,過短會傷臟器。不及時剪斷,或擠壓臍帶的汁液不盡,暖氣漸弱,就會產生寒氣,使嬰兒患上臍風。《寶鑑》論及臍帶的處理。如果使用剪刀,應先在懷中讓剪刀變暖。此外,水分進入臍部,容易引起天釣,造成痛苦啼叫,面色青黑。
臍帶損傷,長時間不幹燥,受到外部風邪,會導致口噤,無法救治。《聖惠》一書中提到:孩子出生一夜後,應抱到明亮無風的地方,檢查臍帶上方是否有紅脈直上。如果有,就在紅脈的盡頭施灸三次,紅脈消散後就沒有問題了。包裹臍帶一定要用柔軟的棉布。如果十多天後,嬰兒持續憤怒啼哭,可能是臍帶乾燥刺激腹部,或是衣物中有刺激性物體。更換衣物或包裹時,必須仔細檢查。
崔氏說:孩子的衣物要用清水清洗,保持乾淨。新瓶子裝好,蓋緊,放置在合適的位置。三天後,按照月份的吉祥方位,面向陽光的地方埋葬。入土三尺,必須牢固壓實,這樣孩子才能長壽。如果不小心處理,或被蟲獸傷害食用,會導致孩子壽命短,或意外死亡。應在天德月空處埋葬,這是吉利的。(正月天德在辛,月空在丙辰。具體日期請參考官方曆書。)遇到反支,應掛在住宅外的福德位置,面向陽光且乾燥的高處。
等待一個月後,再按照規定的方法埋藏,這樣纔是吉利的。甲、乙日出生的孩子,丙、丁日埋藏。丙、丁日出生的孩子,戊、己日埋藏。戊、己日出生的孩子,庚、辛日埋藏。庚、辛日出生的孩子,壬、癸日埋藏爲吉。
《集驗方》記載:新生兒第一次理髮,不必選日子,通常在滿月那天理髮。這是民間習俗。產婦在分娩後未離開房間,滿月當天,與孩子一同出來。因爲人們認爲胎髮污穢,接觸神竈會使孩子不安,所以選擇這一天理髮並外出。理髮時必須避開風,靠近溫暖的地方。理髮後,用三顆杏仁去皮尖,搗碎。加入三片薄荷葉,再次共同研磨。再加入三四滴生麻油,膩粉拌勻,塗抹在頭上,可以避免生瘡、疥瘡、熱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