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楫

《醫燈續焰》~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附方

上麻黃等粗藥,入麻油內浸一宿。文武火熬至藥枯黑色。去滓再熬,滴水成珠。每油二斤,入密陀僧一斤,收成膏。下片腦細藥,柳枝不住手攪,入水中,出火毒收用。

治癰疽發背,無名腫毒,疔瘡瘰癧,鼠瘡臁瘡,棒瘡刀傷,便毒魚口,風癬頑瘡,多日不滿,口常流膿水,婦人吹乳奶疽,瘡癤等項。先將花椒湯洗淨貼。

肩背風吹,兩膊痠疼,貼肩井穴。左右肘疼,貼曲池穴。

風寒濕氣,腰眼大腿痠麻,貼患處。兩曲膝冷痛,貼膝眼上。腳氣舉發,貼疼處。跌打損傷,貼患處。

以上諸證,俱用食鹽炒熱,布包熨患處,令透毛孔,方貼之。

仙傳萬靈膏(忌用鐵鍋煎)

羌活,獨活,山梔,兩頭尖,官桂,玄參,大黃,五倍子,當歸,白芷,皂角,天花粉,赤芍,生地,熟地,山茨菰,防風,黃連,川芎,紅芽大戟,連翹,桔梗,白芨(各六錢),木鱉子(二十粒去殼),白蘞,苦參(各六錢),穿山甲(十片),蓖麻子(八十粒去殼),杏仁(四十粒),血餘(四兩),槐枝,柳枝,桑枝(寸許長者,各三十段),巴豆(三十粒,去殼)

用麻油二斤四兩,春、秋浸三日,夏浸二日,冬浸五日。熬枯黑色,去滓再熬,滴水成珠。每油二斤,下飛丹一斤,松香三兩,黃蠟二兩,桐油二兩熬。不老不嫩。稍冷,入乳香、沒藥各六錢,血竭、阿魏、孩兒茶、百草霜、輕粉、馬莧膏各三錢,桑枝攪勻攤貼。

治癰疽發背癧瘡。用火烘手熱,摩百餘下貼。已出膿者,不必摩。疥癬瘡,搔癢貼。風癩,用木鱉子火煨研爛,置膿上貼。無名腫毒,貼患處。跌撲刀斧傷,貼患處。風痰壅塞,貼心上,熱手摩百下。痞塊,木鱉子研爛,置膏藥上貼之。以皮硝一兩,鴿糞五錢,蒜二個,搗勻。

用面作一圈,圍定在膏藥外。熨斗火運藥上,令氣透。蠱脹,加煨木鱉,貼心下臍上,熱手摩百次。癱瘓濕氣痛,加煨木鱉貼患處,手摩百下。月經不調,貼血海穴,手摩百下。

解輕粉毒

用佛前照過陳年琉璃,燒存性,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日服一二次。一月全愈。

花蕊石散,治一切打撲金刃傷損。身體出血者,急於傷處摻藥,其血化為黃水。如有內損,血入臟腑,熱煎童便,入酒少許,調一錢服之。若牛觝腸出不損者,急送入,用桑白皮為線縫合。摻藥,血止立活。如無桑白皮,用生麻縷亦可。不得封裹瘡口,恐作膿血。以竹夾兩邊皮起亦好。如瘡干,以津液潤之,然後摻藥。婦人產後,敗血衝心,胎衣不下,並用童便調服。

硫黃(明淨者四兩,搗粗末),花蕊石(一兩,搗粗末)

二味拌勻,先用紙筋和鹽泥,固濟罐子一個。候泥干,入藥於內,再用泥封口。候乾,置四方磚上,書八卦五行字。用炭一秤,籠疊周匝。自巳、午時後下火,令漸漸上徹,直至經宿,火冷炭消。又放經宿,罐冷取出,研,貯瓷瓶內收用。

白話文:

[附方]

將麻黃等粗糙藥材浸泡在麻油中一夜。用文火武火熬煮,直到藥材枯竭呈黑色。去除渣滓後繼續熬煮,直到油滴入水中能凝結成珠。每二斤油加入一斤密陀僧,熬製成膏。將研磨細的藥粉,用柳枝不停攪拌,加入水中,去除火毒後備用。

此膏藥可治療癰疽、發背、無名腫毒、疔瘡、瘰癧、鼠瘡、臁瘡、棒瘡、刀傷、便毒、魚口瘡、風癬、頑固潰瘍等久治不癒,且經常流膿水的疾病,以及婦女產後乳腺炎、瘡癤等症。使用前先用花椒水清洗患處並敷貼。

肩背受風吹襲,兩臂痠痛,貼在肩井穴。左右肘部疼痛,貼在曲池穴。

風寒濕邪侵襲,腰部、大腿痠麻,貼於患處。膝蓋內側疼痛冰冷,貼在膝蓋窩上方。腳氣發作,貼在疼痛處。跌打損傷,貼於患處。

以上諸證,均可用熱鹽用布包好熨燙患處,使毛孔張開後再貼藥。

仙傳萬靈膏(忌用鐵鍋煎)

將羌活、獨活、山梔子、兩頭尖、官桂、玄參、大黃、五倍子、當歸、白芷、皂角、天花粉、赤芍藥、生地黃、熟地黃、山茨菇、防風、黃連、川芎、紅芽大戟、連翹、桔梗、白芨(各六錢),木鱉子(二十粒去殼),白蘞、苦參(各六錢),穿山甲(十片),蓖麻子(八十粒去殼),杏仁(四十粒),血餘(四兩),槐枝、柳枝、桑枝(寸許長者,各三十段),巴豆(三十粒,去殼)等藥材,

用麻油二斤四兩,春、秋浸泡三日,夏浸二日,冬浸五日。熬煮至藥材枯竭呈黑色,去除渣滓後繼續熬煮,直到油滴入水中能凝結成珠。每二斤油加入一斤飛丹、松香三兩、黃蠟二兩、桐油二兩熬製,至恰到好處,不要熬過頭或熬不到位。稍冷卻後,加入乳香、沒藥各六錢,血竭、阿魏、孩兒茶、百草霜、輕粉、馬莧膏各三錢,用桑枝攪拌均勻後攤貼。

此膏藥可治療癰疽、發背、癧瘡。使用時,先用手掌搓熱,反覆摩擦百餘次後貼敷。已經化膿者,不必摩擦。疥癬搔癢,可貼敷患處。風癩,可用火煨木鱉子研成泥狀,敷貼於膿瘡處。無名腫毒,貼敷患處。跌打刀斧傷,貼敷患處。風痰壅塞,貼敷心臟部位,熱手摩擦百餘次。痞塊,將木鱉子研磨成泥狀,敷貼在膏藥上。另以皮硝一兩,鴿糞五錢,大蒜二個搗勻,用麵粉圍成一圈,圍在膏藥外,用熨斗加熱,使藥力透達。蠱脹,加入火煨木鱉子,貼敷於肚臍下腹部,熱手摩擦百次。癱瘓、濕氣疼痛,加入火煨木鱉子貼敷患處,手摩擦百次。月經不調,貼敷血海穴,手摩擦百次。

解輕粉毒

用佛像前供奉過的陳年琉璃,燒成灰燼,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酒送服。每日服用一至二次,一月即可痊癒。

花蕊石散,治療一切跌打損傷、刀傷。身體出血者,立即將藥粉敷於傷口,血液會變成黃色清水。如有內傷,血液流入臟腑,可用熱童尿加入少量酒,調和一錢服用。若腸子脫出而未受損,應立即送回原處,用桑白皮線縫合。敷藥後,出血即止,傷口即愈。如無桑白皮,可用生麻線代替。不可封閉傷口,以免化膿。可用竹片將傷口兩邊的皮膚撐起亦可。如傷口乾燥,可用唾液潤濕後再敷藥。婦女產後敗血衝心,胎衣不下,亦可用童尿調服。

將明淨的硫黃(四兩,搗成粗末)和花蕊石(一兩,搗成粗末)兩種藥材混合均勻。先用紙筋和鹽泥將一個罐子密封好。待泥土乾燥後,將藥材放入罐中,再用泥土封口。待乾燥後,將罐子放在四方磚上,書寫八卦五行文字。用一秤重的炭火,圍繞罐子放置。從巳時、午時後開始加熱,使火勢逐漸增強,持續一夜,直至火滅炭冷。再放置一夜,待罐子冷卻後取出,研磨成粉末,貯存在瓷瓶中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