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燈續焰》~ 卷二 (1)
卷二 (1)
1. 附方
遠志酒,治一切癰疽發背,癤毒惡候。有死血陰毒在中,則不痛。傅之即痛。有憂怒等氣內攻,則痛。傅之即不痛。或蘊熱在內,手不可近,傅之清涼。或氣血虛而不斂,傅之自斂。
遠志(不以多少,泔浸捶去心,干為末)
酒一盞,調末三錢,澄清飲之,以滓傅於患處。
獨勝散,治癰疽。皆緣血滯氣凝而致者。
香附子(去毛令淨,以生薑汁淹一宿,烙乾研極細)
上,無時,以白湯調二錢服。又云疽多由怒而得,但服香附,進食寬氣,自有神效。
人參敗毒散(見第三十七)
飛龍奪命丹,專治疔瘡發背,胸疽,吹乳,癰疽,一切無名腫毒。惡瘡無頭者,服之有頭。不痛者,服之知痛。已成形者,服之立愈。危急者,服之無失。
蟾酥(乾者,酒化),雄黃(各二錢),膽礬,寒水石(各一錢),乳香,沒藥,銅綠(各二錢),輕粉,麝香(各五分),海洋(即蝸牛連殼,二十一個),硃砂(一錢,作衣)
為末。先將海洋研為泥,和末,丸綠豆大。丸不就,加好酒多杵。每服三丸。用蔥白三寸,令病者嚼爛,吐於男左女右手心。將爛蔥裹藥,無灰酒三、四盞,溫熱送下。避風蓋暖臥。約人行五里許,飲熱酒助藥力。發熱大汗為度。重不過三服。
蟾酥丸,治疔黃一切惡瘡。
川烏,蓮花蕊,硃砂(各一錢半),乳香,沒藥(各二錢),輕粉,蟾酥(各一錢),麝香(五分)
為末,糊丸豌豆大。每服一丸。病重者二丸。依前奪命丹服法取汗。
真人活命飲,治一切癰疽腫毒。
穿山甲(三片切碎,蛤粉炒),天花粉,甘草節,乳香,白芷,赤芍,貝母(各一錢),防風(七分),沒藥,皂角刺(各五分),當歸尾(酒洗),陳皮(各一錢半),金銀花(三錢)
在背,皂刺為君。在腹,白芷為君。在胸,加蔞仁二錢。在四肢,金銀花為君。疔瘡,加紫河車草三錢。作一帖。老酒鍾半,煎一鍾,溫服。煎須用大瓦器,紙封口,勿泄氣。服看證上下,飢飽服之。能飲者,再飲數杯。忌酸物、鐵器。宜服於未潰之先。
護心散,治發背癰疽,發腦,發髭,腦虛頭暈,風濕等證。
甘草(炙,一錢),綠豆粉(炒,二錢),硃砂(研,水飛過,一錢)
上為細末,作一服,白湯調下。
防風通聖散(見第六十一)
神效托裡散,治癰疽發背,腸癰奶癰,無名腫毒,焮赤疼痛,憎寒發熱。不問老幼,並治之。
黃耆(去蘆,五兩),當歸(一兩八錢),粉草(炙,八錢),忍冬藤葉(五兩)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酒一盞半,煎至一盞。病在上,食後服。在下,食前服。少頃再進,留滓外傅。
正鐵箍散
貝母(去心),白芷,蒼耳草灰(醋拌曬乾,各二兩),或加龍骨二錢尤妙。
白話文:
[附方]
遠志酒: 治療各種癰疽、發背、癤瘡等症。若有瘀血積聚於體內,則不痛,敷上藥後會感到疼痛;若因憂慮、憤怒等情緒導致氣鬱攻心,則會疼痛,敷上藥後疼痛會減輕;若體內蘊藏熱毒,手都不能靠近,敷上藥後則感到清涼;若氣血虛弱,不能收斂,敷上藥後則能自行收斂。
使用方法:取適量遠志(用淘米水浸泡後,打碎去除其心,曬乾研磨成粉),用一盞酒調和三錢藥粉,靜置澄清後飲用,藥渣敷於患處。
獨勝散: 治療各種因血瘀氣滯引起的癰疽。
使用方法:取適量香附子(去除毛根洗淨,用生薑汁浸泡一夜,烘乾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用溫開水調和二錢服用。又說癰疽多因憤怒而起,單服用香附子,並飲食調理,疏通氣機,就能有效治療。
人參敗毒散: (詳見第三十七方)
飛龍奪命丹: 專門治療疔瘡、發背、胸疽、乳癰、癰疽等各種無名腫毒。對於無膿頭的惡瘡,服用後能使膿頭形成;對於不痛的瘡瘍,服用後會感到疼痛;對於已成形的瘡瘍,服用後能迅速痊癒;對於病情危急的患者,服用後也能轉危為安。
使用方法:將蟾酥(乾燥的)、雄黃(各二錢)、膽礬、寒水石(各一錢)、乳香、沒藥、銅綠(各二錢)、輕粉、麝香(各五分)、蝸牛(連殼,二十一個)、硃砂(一錢,作丸衣)研磨成粉。先將蝸牛研成泥,與藥粉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如果藥丸難以成型,可加入適量好酒,反复研磨。每次服用三丸。取三寸蔥白,讓病人嚼爛,吐在男性左手、女性右手心。用嚼爛的蔥白包裹藥丸,用溫熱的無灰酒三到四盞送服,避風保暖臥床休息。約走五里路左右,飲用熱酒以增強藥效。發熱出汗即可。最多服用三次。
蟾酥丸: 治療疔瘡、黃腫等各種惡瘡。
使用方法:將川烏、蓮花蕊、硃砂(各一錢半)、乳香、沒藥(各二錢)、輕粉、蟾酥(各一錢)、麝香(五分)研磨成粉,製成豌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病情嚴重者服用兩丸。服用方法同飛龍奪命丹,以出汗為度。
真人活命飲: 治療各種癰疽腫毒。
使用方法:將穿山甲(三片切碎,用蛤粉炒)、天花粉、甘草節、乳香、白芷、赤芍、貝母(各一錢)、防風(七分)、沒藥、皂角刺(各五分)、當歸尾(酒洗)、陳皮(各一錢半)、金銀花(三錢)按照以下原則用藥:腫毒在背部,皂角刺為主藥;腫毒在腹部,白芷為主藥;腫毒在胸部,加蔞仁二錢;腫毒在四肢,金銀花為主藥;疔瘡,加紫河車三錢。以上藥材共為一劑。用半鍾老酒煎成一鍾,溫服。煎藥要用大瓦器,用紙封口,防止藥氣散失。根據病情,飯前飯後均可服用。能飲者,可多飲幾杯。忌食酸味食物和接觸鐵器。宜在腫毒潰爛前服用。
護心散: 治療發背、癰疽、頭痛、鬍鬚髮際疼痛、頭暈目眩、風濕等症。
使用方法:將炙甘草(一錢)、炒綠豆粉(二錢)、研磨後水飛過的硃砂(一錢)研磨成細粉,每次一劑,用溫開水送服。
防風通聖散: (詳見第六十一方)
神效托裡散: 治療癰疽、發背、腸癰、乳癰、無名腫毒等症,症狀為紅腫疼痛、畏寒發熱。不分年齡,均可服用。
使用方法:將去蘆黃耆(五兩)、當歸(一兩八錢)、炙甘草(八錢)、忍冬藤葉(五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酒煎至一盞。腫毒在上半身,飯後服用;腫毒在下半身,飯前服用。服用片刻後再服一次,藥渣外敷。
正鐵箍散:
使用方法:將貝母(去心)、白芷、醋拌曬乾的蒼耳草灰(各二兩),可另加龍骨二錢效果更佳,研磨成粉末服用。(用法用量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