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楫

《醫燈續焰》~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附方

上除巴豆霜外,為末,另研巴霜,旋入和勻,煉丸如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漸加至大便微溏,再從二丸加服。淡黃連湯下,食遠,周而復始。積減大半,勿服。秋、冬加厚朴半兩,通前共一兩。減黃連半兩,只用一兩。黃芩全不用。

半夏湯,治肺積息賁咳嗽。

半夏(湯泡去滑,焙乾),細辛(去苗葉),桑白皮(炙),前胡(去蘆,各一兩半),桔梗(炒),貝母(去心),柴胡(去苗),訶黎勒(煨去核),炙甘草,人參(去蘆),白朮(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各一服。

東垣痞氣丸,治脾之積,在胃脘,腹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其脈浮大而長。

厚朴(制、半兩),黃連(去須,八錢),吳茱萸(泡,三錢),黃芩,白朮(各二錢),茵陳(酒製、炒),縮砂仁,乾薑(炮,各一錢半),白茯苓(另為末),人參,澤瀉(各一錢),川烏(炮、去皮臍),川椒(各五分),巴豆霜(另研),桂(各四分)

上除茯苓、巴豆霜,另研為末旋入外,余藥同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漸加至大便微溏,再從二丸加服。淡甘草湯下食遠,周而復始。積減大半,勿服。

東垣奔豚丸,治腎之積,發於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及治男子內結七疝,女子瘕聚帶下。其脈沉而滑。

厚朴(薑製,七錢),黃連(炒,五錢),苦楝子(酒煮五錢),白茯苓(另末),澤瀉,菖蒲(各二錢),玄胡索(一錢半),附子(去皮臍),全蠍,獨活(各一錢),川烏頭(炮),丁香(各五分),巴豆霜(四分),肉桂(二分)

上除巴豆霜、茯苓,另為末旋入外,余藥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初服二丸。

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漸加至大便微溏,再從二丸加服。淡鹽湯下食遠。積減大半,勿服。秋冬加厚朴二兩,通前一兩二錢。如積勢堅大,先服前藥不減,於一料中,加存性牡蠣三錢。疝、帶下勿加。如積滿腹,或半腹,先治其所起是何積。當先服本臟積藥,諸疾自愈,是治其本也。余積皆然。如服藥人覺熱,加黃連。氣短加厚朴。悶亂加桂。

三因奔豚湯

甘李根皮(焙),乾葛,川芎,當歸,白芍藥,黃芩,甘草(炙,各一錢半),半夏(湯泡七次,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鍾,姜五片,煎至一鍾,食前服。

萬病紫菀丸(見第三十二)

太無神功助化散,專治男子婦人腹中痞塊,不拘氣血食積所成。此方之妙,不可盡述。

白話文:

[附方]

第一方: 除去巴豆霜以外的藥材研磨成粉末,另將巴豆霜研磨成粉末,然後旋轉加入藥粉中混合均勻,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第一天服用兩丸,以後每天增加一丸,第二天增加兩丸,逐漸增加劑量,直到大便略微稀溏,再從兩丸開始服用。用淡黃連湯送服,飯後服用,如此反覆。積聚減少大半後,停止服用。秋季和冬季需增加厚朴半兩,總量為一兩。減少黃連半兩,只用一兩。黃芩則完全不用。

第二方:半夏湯,治療肺部積聚導致的呃逆咳嗽。

將半夏(用湯泡去黏液,然後烘乾)、細辛(去除苗葉)、桑白皮(炙烤)、前胡(去除蘆頭,以上各一兩半)、桔梗(炒制)、貝母(去除心)、柴胡(去除苗)、訶黎勒(煨制去除核)、炙甘草、人參(去除蘆頭)、白朮(以上各一兩)等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生薑三片,大棗三枚(掰開),一起煎煮至七分,濾渣溫服。飯後和睡前各服用一次。

第三方:東垣痞氣丸,治療脾臟積聚,積聚位於胃脘部,腹部膨脹如盤,久治不愈,導致四肢無力,出現黃疸,飲食不能轉化為營養。脈象浮大而長。

將厚朴(炮製,半兩)、黃連(去須,八錢)、吳茱萸(泡制,三錢)、黃芩、白朮(各二錢)、茵陳(酒製、炒制)、縮砂仁、乾薑(炮製,各一錢半)、白茯苓(另研磨成粉末)、人參、澤瀉(各一錢)、川烏(炮製,去除皮和臍)、川椒(各五分)、巴豆霜(另研磨成粉末)、桂枝(各四分)等藥材,除了白茯苓和巴豆霜以外,其他藥材一起研磨成細粉,再將白茯苓和巴豆霜研磨成粉末後旋轉加入,用蜂蜜煉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第一天服用兩丸,以後每天增加一丸,第二天增加兩丸,逐漸增加劑量,直到大便略微稀溏,再從兩丸開始服用。用淡甘草湯送服,飯後服用,如此反覆。積聚減少大半後,停止服用。

第四方:東垣奔豚丸,治療腎臟積聚,積聚發於小腹部,上至心窩處,狀如奔豚,時上時下不定。久治不愈,導致呼吸困難,骨骼痿弱,氣短,也用於治療男子內結七疝,女子瘕聚帶下。脈象沉而滑。

將厚朴(薑汁炮製,七錢)、黃連(炒制,五錢)、苦楝子(酒煮,五錢)、白茯苓(另研磨成粉末)、澤瀉、菖蒲(各二錢)、玄胡索(一錢半)、附子(去除皮和臍)、全蠍、獨活(各一錢)、川烏頭(炮製)、丁香(各五分)、巴豆霜(四分)、肉桂(二分)等藥材,除了巴豆霜和白茯苓以外,其他藥材一起研磨成細粉,再將巴豆霜和白茯苓研磨成粉末後旋轉加入,用蜂蜜煉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第一天服用兩丸。以後每天增加一丸,第二天增加兩丸,逐漸增加劑量,直到大便略微稀溏,再從兩丸開始服用。用淡鹽湯送服,飯後服用。積聚減少大半後,停止服用。秋冬季節需增加厚朴二兩,總量為一兩二錢。如果積聚堅硬巨大,先服用原方藥物,不減少劑量,在一劑藥中加入牡蠣三錢。疝氣、帶下病症則不需增加牡蠣。如果積聚充滿腹部或半個腹部,應先治療積聚的根本原因,應先服用治療該臟器積聚的藥物,其他疾病自然痊癒,這是治本之法。其他積聚的治療方法也如此。如果服用藥物後感到發熱,可以增加黃連的用量;氣短則增加厚朴;胸悶煩亂則增加桂枝的用量。

第五方:三因奔豚湯

將甘李根皮(烘烤)、乾葛、川芎、當歸、白芍藥、黃芩、炙甘草(各一錢半)、半夏(用湯泡七次,二錢)等藥材共為一劑。加水二鍾,生薑五片,煎煮至一鍾,飯前服用。

第六方:萬病紫菀丸(見第三十二)

第七方:太無神功助化散,專門治療男女腹部痞塊,不論是氣滯、血瘀還是食積引起的。此方妙用,無法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