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楫

《醫燈續焰》~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附方

仲景防己黃耆湯(見第六十七)

仲景越婢湯,加朮四兩,即越婢加朮湯。

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薑(三兩),大棗(十五枚),甘草(二兩)

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三升,分溫三服。

防己茯苓湯

防己,黃耆,桂枝(各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水六升,煮二升,分溫三服。

蒲灰散

蒲灰(一兩七錢半),滑石(五錢)

上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二服。

甘草麻黃湯

甘草(二兩),麻黃(四兩)

水五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甘草,煮三升,溫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風寒。

當歸散,水腫之疾,多由腎氣不能攝養心火,心火不能滋養脾土。故土不制水,水氣盈溢,氣脈閉塞,滲透經絡,發為浮腫,心腹堅脹,喘滿不安。

當歸,桂心,木香,赤茯苓,木通,檳榔,赤芍藥,牡丹皮,陳皮,白朮(各一錢三分)

水二鍾,紫蘇五葉,木瓜一片,煎一鍾,不拘時服。

分氣補心湯,治心氣鬱,發為四肢浮腫,上氣喘急。

木通,川芎,前胡(去苗),大腹皮(泡),青皮,白朮,枳殼(麩炒),甘草(炙,各一錢),香附(去毛、炒),白茯苓,桔梗(各一錢半),細辛,木香(各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紅棗二枚,煎一鍾,食前服。

分氣香蘇飲

桑白皮(炒),陳皮,茯苓,大腹皮,香附(炒,各一錢),紫蘇(一錢半),桔梗,枳殼(各八分),草果仁(七分),五味子(十五粒)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入鹽少許,食前服。

導水茯苓湯,治水腫。頭面、手足、遍身腫如爛瓜,手按而陷,手起隨高,喘滿倚息,不能轉側,不能倒臥,飲食不下,小便秘澀,溺出如割,或如黑豆汁。諸藥不效,用此即愈。

赤茯苓,麥門冬(去心),澤瀉,白朮(各三兩),桑白皮,紫蘇,檳榔,木瓜(各一兩),大腹皮,陳皮,砂仁,木香(各七錢半)

上㕮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燈草二十五根,煎八分,去滓,空心服。如病重者,可用藥五兩,再加去心門冬二兩,燈草半兩,水一斗,於砂鍋內熬一大碗,再下小銚內,煎至一大盞。五更空心服。滓再煎服。連進三服,小水自利,一日添如一日。

胃苓湯(見第十七)

元戎調胃白朮澤瀉散,治痰病化為水氣,傳為水鼓,不能食。

白朮,澤瀉,芍藥,陳皮,茯苓,生薑,木香,檳榔(各等分)

上為末,水煎服。一法加白朮,治臍腹上腫如神。心下痞者加枳實,下盛者加牽牛。

金匱八味丸(見第十六)

濟生腎氣丸,治腎虛脾弱,腰重腳腫,小便不利,或肚腹腫脹,或喘急痰盛,已成蠱證,其效如神。此證多因脾胃虛弱,治失其宜。元氣復傷而變者,非此不救。

白話文:

[附方]

仲景防己黃耆湯(詳見第六十七條)

仲景越婢湯加朮四兩,即越婢加朮湯。

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薑三兩,大棗十五枚,甘草二兩。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

防己茯苓湯

防己、黃耆、桂枝各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水六升,煮至二升,分三次溫服。

蒲灰散

蒲灰一兩七錢半,滑石五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指幅的藥粉,每日服用二次。

甘草麻黃湯

甘草二兩,麻黃四兩。水五升,先煮麻黃,去上浮沫,再放入甘草,煮至三升,溫服一升。重複服用至出汗。不出汗則再次服用。注意避免風寒。

當歸散,用於治療水腫,多因腎氣不足以攝納心火,心火又不足以溫養脾土。所以脾土無法制約水濕,水氣充盈溢出,氣脈阻塞,滲透經絡,導致水腫,並伴有心腹堅硬脹滿、呼吸困難、坐卧不安等症狀。

當歸、桂心、木香、赤茯苓、木通、檳榔、赤芍藥、牡丹皮、陳皮、白朮各一錢三分。水二鍾,紫蘇五葉,木瓜一片,煎煮至一鍾,不拘時服用。

分氣補心湯,用於治療心氣鬱結,導致四肢浮腫,呼吸急促等症狀。

木通、川芎、前胡(去苗)、大腹皮(泡)、青皮、白朮、枳殼(麩炒)、甘草(炙)各一錢,香附(去毛、炒)、白茯苓、桔梗各一錢半,細辛、木香各五分。水二鍾,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煮至一鍾,飯前服用。

分氣香蘇飲

桑白皮(炒)、陳皮、茯苓、大腹皮、香附(炒)各一錢,紫蘇一錢半,桔梗、枳殼各八分,草果仁七分,五味子十五粒。水二鍾,生薑三片,煎煮至八分,加入少許鹽,飯前服用。

導水茯苓湯,用於治療水腫。頭面、手足、全身腫脹如同爛瓜,按壓後凹陷,抬起後又恢復原樣,呼吸困難,不能翻身,不能平臥,飲食減少,大便秘結,小便困難,尿液像黑豆汁一樣。其他藥物無效時,使用此方即可見效。

赤茯苓、麥門冬(去心)、澤瀉、白朮各三兩,桑白皮、紫蘇、檳榔、木瓜各一兩,大腹皮、陳皮、砂仁、木香各七錢半。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半兩。水二盞,燈芯草二十五根,煎煮至八分,過濾藥渣,空腹服用。如果病情嚴重,可用藥五兩,再加去心麥門冬二兩,燈芯草半兩,水一斗,用砂鍋熬煮成一大碗,再倒入小銚內,煎煮成一大盞,五更空腹服用。藥渣再煎煮服用。連續服用三次,小便就會自然通暢,一天比一天好轉。

胃苓湯(詳見第十七條)

元戎調胃白朮澤瀉散,用於治療痰飲化為水氣,導致水腫,不能進食。

白朮、澤瀉、芍藥、陳皮、茯苓、生薑、木香、檳榔各等分。研磨成粉末,水煎服用。另一種方法是增加白朮的用量,用於治療臍腹上方腫脹如同神狀,心下痞滿者加枳實,大便不通者加牽牛。

金匱八味丸(詳見第十六條)

濟生腎氣丸,用於治療腎虛脾弱,腰部沉重,腳部腫脹,小便不利,或腹部腫脹,或呼吸急促,痰多,已成蠱證,療效神奇。此症多因脾胃虛弱,治療失當,元氣再次受損而導致,非此方不可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