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昰

《脈訣匯辨》~ 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4)

1. 卷五

心腹痛而脈見細遲,是氣減舒徐,厥邪欲退,理應從吉。設或浮大,重則邪氣方張,里證而得表脈,大非所宜;輕亦為中虛之證,不能收捷得之效也。

頭痛多弦,浮緊易治;如呈短澀雖救何及。

弦為陰脈,乃陽虛不能張大,或致外邪所乘。況頭乃諸陽之府,而為邪束於外,使陽氣遏郁,故脈多近弦。或浮或緊,不出風寒,初起者散之則愈。若短則陽脫於上,澀則陰衰於下,至於手足厥寒至節者,與真心痛無異,必死不治。

腰痛沉弦,浮緊滑實;何者難療,兼大者失。

足三陰從足入腹,脈來沉弦者,沉為在裡,弦為主痛。然何以又兼浮象乎?乃沉弦者,中有泛泛欲上之勢,因風厥陰所謂腰中如張弓弦者是也。故狀其風邪虛浮之性,非言在表之浮也。緊則兼寒,滑為痰聚,實因閃挫,本乎外因,雖困無害。如房室過度,煩勞不節,以致精力耗竭,腰膂空虛。

夫腰者,腎之府,力出於膂,而腰者膂所繫,其為痛也,轉側呻吟,屈伸不得,膝酸脛冷,腰寒面黑,行則傴僂,不能久立,此腎臟虛衰之極,無可收斂,反見空松,故按之豁然而大,自不作靖,咎將誰執。壯盛者猶可挽回,中年以後,最為難治。

腳氣有四,遲數浮濡;脈空痛甚,何可久持。

腳氣發於三陽者輕,發於三陰者重。以三陰屬臟,經絡居里,若非藏氣大虛,邪不易及。陳無擇謂風寒暑濕四邪,皆能成病,則遲數浮濡,猶與證合。痛則日盛而脈乃空虛,邪盛正衰,比之傷寒身涼脈躁,勢則相反,而咸非吉兆,總以病脈背馳耳。

五臟為積,六腑為聚;實強可生,沉細難愈。

積也,聚也,皆實證也。實脈強盛,邪正相搏,一以徵元本之壯實,從府從陽,故曰可生。其脈沉細者,陰脈也,一以徵邪氣之深入,故曰難愈。

中惡腹脹,緊細乃生;浮大維何,邪氣已深。

人之正氣。自內達表,自胸腹而達四肢者,其常也。卒中外邪,則正氣不能達外,而反退縮於中,則氣機斂實,而緊細之脈象見矣,腹安得不脹?藥力一助,正氣必張,邪氣必散,緊者仍舒,細者仍充,而本來之面目可還也,故知其生。若脈浮大,則正先散越,散越於外則里更虛,里更虛則邪必深入,而欲為之治,不亦難乎?

鬼祟之脈,左右不齊;乍大乍小,乍數乍遲。鬼祟犯人,左右二手脈象不一,忽大忽小,忽數忽遲,無一定之形也。

五疸實熱,脈必洪數;過極而亢,渴者為惡。

五疸實熱,濕與熱鬱,外不得通,內不得泄,酓蒸成黃,故曰實熱。脈來固應洪數,然洪數太過,則必發渴。黃為表蒸,渴為裡熱,表裡亢熱,陰何以堪?況疸為濕鬱,而汗溺不通,渴則更加之飲,愈增其病矣。水病之狀,理必兼沉;浮大出厄,虛小可驚。

白話文:

[卷五]

心腹部疼痛,脈象細弱遲緩,說明氣血運行緩慢,邪氣將要退去,預後良好。如果脈象浮大,病情嚴重,則邪氣正盛,裡證卻出現表脈,預後不佳;即使脈象浮大程度較輕,也是氣虛的表現,難以迅速見效。

頭痛,脈象弦數而浮緊者容易治療;如果脈象短澀,即使治療也難以奏效。

弦脈是陰脈,表示陽氣虛弱,不能使血管充分擴張,或者受到外邪侵襲。頭部是諸陽之府,如果外邪束縛於外,使陽氣鬱結,脈象就會表現為弦脈。脈象或浮或緊,多為風寒之邪,初期治療有效。如果脈象短,則陽氣虛脫;如果脈象澀,則陰氣衰弱,出現手腳厥冷至關節處,與真心痛一樣,必死無治。

腰痛,脈象沉弦,或浮緊滑實;哪種情況難以治療,以及病情嚴重者,都預後不良。

足三陰經從足部進入腹部,脈象沉弦,沉表示病在裡,弦表示疼痛。但是為什麼又兼有浮象呢?這是因為沉弦的脈象中,又帶著一股想要上浮的趨勢,如同厥陰經所說的「腰中如張弓弦」一樣。所以表現出風邪虛浮的脈象,並不是指病邪在表面的浮象。脈象緊則兼有寒邪,脈象滑則為痰濕凝聚,脈象實則因閃挫等外傷引起,雖然痛苦,但並無大礙。但若因房事過度,勞累過度,導致精力耗竭,腰部虛弱,則另當別論。

腰部是腎的府舍,力量來自於脊背的肌肉,而腰部是脊背肌肉的連繫處,腰痛時,病人會輾轉呻吟,屈伸困難,膝蓋酸痛,小腿冰冷,腰部寒冷,面色發黑,行走時彎腰駝背,不能久站,這是腎臟虛衰到極點的表現,無法收斂,反而呈現空虛鬆弛的狀態,所以按壓時會感到豁然而大,無法自行恢復,責任應由誰來承擔呢?年輕力壯者尚可挽回,中年以後,則最難治療。

腳氣有四種症狀:脈象遲緩、脈象數、脈象浮、脈象濡;脈象空虛,疼痛劇烈,病情難以持久。

腳氣發於三陽經者較輕,發於三陰經者較重。因為三陰經屬臟腑,經絡在裡,除非臟腑元氣大虛,否則邪氣不易侵入。陳無擇認為風寒暑濕四種邪氣都能致病,所以脈象遲緩、脈象數、脈象浮、脈象濡都與證候相符。疼痛日益加重,而脈象卻空虛,邪盛正衰,這與傷寒病人身涼脈數的表現正好相反,都不是好兆頭,總之是病脈背道而馳。

五臟積聚,六腑聚積;脈象強盛有力則病情可治癒,脈象沉細則難以痊癒。

積聚都是實證。脈象強盛有力,邪正相搏,表示元氣充實,從府從陽,所以可以治癒。脈象沉細是陰脈,表示邪氣深入,所以難以痊癒。

中惡腹脹,脈象緊細則病情可治癒;脈象浮大,則邪氣已深。

人體的正氣,通常從內到外,從胸腹到四肢運行。突然遇到外邪侵襲,正氣就不能到達體表,反而收縮到體內,氣機就會斂縮,出現脈象緊細,腹部自然會脹滿。如果藥物治療有效,正氣就會充盛,邪氣就會散去,緊的脈象就會舒緩,細的脈象就會充實,恢復原來的狀態,所以病情可以治癒。如果脈象浮大,則正氣先散失,散失到體表,則裡頭更加虛弱,裡頭更加虛弱,則邪氣必然深入,要治療這種情況,就非常困難了。

鬼祟之症的脈象,左右手不一致;時大時小,時數時遲。鬼祟犯人,左右手的脈象不一樣,忽大忽小,忽數忽遲,沒有固定的脈象。

五疸(黃疸)實熱證,脈象必然洪數;如果過於亢盛,病人就會口渴。

五疸實熱,濕熱鬱結,外不能疏通,內不能排出,蒸騰成黃色,所以稱為實熱。脈象應該洪數,但是洪數過度,則必然口渴。黃色是表證蒸騰的表現,口渴是裡熱的表現,表裡都亢熱,陰氣怎麼能承受得住呢?況且黃疸是濕熱鬱結,汗液和尿液又不能通暢,口渴了還喝水,反而加重病情。水病的脈象,理應兼有沉脈;如果脈象浮大,則病情危急;如果脈象虛弱細小,則病情令人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