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昰

《脈訣匯辨》~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細脈(陰)

體象,細直而軟累累縈縈;狀如絲線,較顯於微。

小也,細也,狀如絲也。比之於微,指下猶尚易見,未至於舉按模糊也。

主病,細主氣衰,諸虛勞損。左寸細者,怔忡不寐。細在左關,肝血枯竭。左尺得細,泄痢遺精。右寸細者,嘔吐氣怯。細在右關,胃虛脹滿。右尺得細。下元冷憊。

細脈、微脈俱為陽氣衰殘之候。夫氣主昫之,非行溫補,何以復其散失之元乎?常見虛損之人,脈已細而身常熱,醫者不究其元,而以涼劑投之,何異於惡醉而強酒?遂使真陽散敗,飲食不進,上嘔下泄,是速之使斃耳。《素問·陰陽別論》云:「壯火食氣,少火生氣。」人非少火,無以運行三焦,熟腐五穀。

未徹乎此者,安足以操司命之權哉!然虛勞之脈,細數不可並見,並見者必死。細則氣衰,數則血敗,氣血交窮,短期將至。叔和云:「細為血少,亦主氣衰。有此證則順,無此證則逆。」故吐利失血,得沉細者生。憂勞過度之人,脈亦多細,為自戕其氣血也。春夏之令,少壯之人,俱忌細脈。

謂其不與時合,不與形合也。秋冬之際,老弱之人,不在禁忌之例。

按絲之質最柔,絲之形最細,故以形容細脈。王啟玄曰:「狀如莠蓬。」正於柔細之態,善摩巧擬,恍在目前。偽訣失其柔軟之意,而但云極細則可移於微脈,而豈能獨標細脈之體象乎!微、細二脈,或有單指陽衰,或有單指陰竭,或有兼陰陽而主病,則非畫一之論矣。大都浮而細者屬之陽分,則見自汗、氣急等證;沉而細者屬之陰分,則見下血、血痢等證。

白話文:

細脈(陰)

細脈的脈象,細而直,柔軟綿長,像絲線一樣,比微脈略顯而易見,但並非摸不著。

細脈表示氣虛,各種虛勞損傷。左寸脈細,則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左關脈細,則肝血枯竭;左尺脈細,則腹瀉、遺精;右寸脈細,則嘔吐、氣虛;右關脈細,則胃虛脹滿;右尺脈細,則下焦虛寒。

細脈和微脈都是陽氣衰敗的徵兆。氣是溫煦身體的根本,如果不溫補,怎麼能恢復散失的元氣呢?常見虛損的人,脈細但身體卻發熱,醫生不明究理,反而用寒涼藥物治療,這就像酒醉了卻強行喝酒一樣,反而會導致真陽散失,飲食不進,嘔吐腹瀉,加速死亡。《素問·陰陽別論》說:「壯火食氣,少火生氣。」人體如果沒有少火(陰火),就不能運化三焦之氣,消化吸收五穀。

不懂得這個道理,怎麼能掌握生死大權呢!虛勞的脈象,細數脈(脈搏細而脈率快)不能同時出現,如果同時出現,就必死無疑。脈細表示氣虛,脈數表示血虛,氣血俱虛,生命不久矣。叔和說:「細脈表示血少,也表示氣虛。出現這種脈象,治療方法就應該順應病情;如果沒有這種脈象,治療方法就應該逆轉病情。」所以,吐瀉失血,如果脈象沉細,則能活下來。憂慮勞累過度的人,脈象也多細弱,這是因為自己損耗了氣血。春夏季節,年輕力壯的人,都忌諱細脈。

這說明細脈不符合季節和體質。秋冬季節,老年體弱的人,則不在此禁忌之列。

用絲線來形容細脈,是因為絲線質地最柔軟,形狀最細。王啟玄說:「像莠蓬一樣。」這都恰當地比喻了細脈柔軟細小的形態,生動形象。一些錯誤的記載,忽略了細脈柔軟的特點,只說脈象極細就可歸為微脈,這怎麼能充分體現細脈的脈象特徵呢!微脈和細脈,有的單純表示陽氣衰弱,有的單純表示陰氣衰竭,有的則兼有陰陽虛損,所以不能一概而論。總的來說,浮而細的脈象屬於陽虛,會出現自汗、氣急等症狀;沉而細的脈象屬於陰虛,會出現下血、血痢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