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理真傳》~ (9)
(9)
1. 陰虛症門問答
梔豉湯
梔子一兩,豆豉二兩
用藥意解
按梔豉湯一方,乃坎、離交濟之方,非涌吐之方也。夫梔子色赤、味苦、性寒,能瀉心中邪熱,又能導火熱之氣下交於腎,而腎臟溫。豆形象腎,製造為豉輕浮,能引水液之氣上交於心,而心臟涼。一升一降,往來不乖,則心、腎交而此症可立瘳矣。仲景以此方治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心中懊憹者,是取其有既濟之功。
前賢以此方列於涌吐條,未免不當。獨不思仲景既列於汗、吐、下後虛煩之症,猶有復吐之理哉。
【闡釋】此症所現病徵,多屬精神異常,斷為真陰不足,腎水不能上交於心,致心熱甚而神昏,是正確的。因心為生血之源,營養於腦而藏神,諸書稱此等精神癥候為熱入血室,實未窺透此理。而以梔豉湯治此病,更具卓識。
原仲景立此方本以治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心中懊憹者,只因方後註明“得吐者止後服”,致許多註家以此方為涌吐之劑,名家如柯韻伯亦因襲其說,鄭氏能據原文反證其不當,謂此方是心腎交濟之方,而非涌吐之劑,誠屬難能可貴。其用藥意解亦簡明扼要,有獨到之處。
推原鄭氏治法,當亦從仲景原文“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悟出。虛是正虛,煩為邪擾,因非有形之實邪引起,而為無形之鬱熱所致,故稱虛煩,懊憹是心煩不可名狀,反覆顛倒,則身心躁擾不寧之甚,可以想見。故用以治本症之言笑異常,如顛似狂之輕度精神病是適當的。
此種虛煩之發,多由於胸膈之鬱熱,與一般實邪不同,非汗、吐、下、和可解,只有清透、宣達為宜。梔子苦寒,豆豉辛甘微寒,既能導熱下行,又能透熱外散,藥只二味,有升有降,能使上下相交,鬱熱得解,而疾病自愈。
□
問曰:每日早飯後即咳吐黃痰數口,五心潮熱,心煩、口渴,大熱飲冷,六脈細、數者,何故?
答曰:此元陰虛極,火旺而津液欲竭也。夫大熱、口渴、飲冷,心煩、咳吐黃痰,症象白虎之形,然六脈細、數,細為血虛,數為血熱,明明血虛生內熱,則又非白虎之的症也。醫於此際,不可猛浪,務要審確。餘細推究病情,傷寒陽明症之煩躁、口渴、飲冷、發熱,是從外感得來,脈必長大,定有頭疼、身痛、惡寒等情。血虛之大渴、飲冷、煩躁、發熱,從內傷得來,或吐血,或久咳,或產後血暴虛,或抑鬱損傷心脾,脈必細微,甚則細、數,定少頭疼、身痛、惡寒等情,切切不可輕用白虎。誤用白虎,為害匪輕。法宜峻補真陰為主,方用獨參湯,或當歸補血湯亦可,解見上。
白話文:
梔豉湯
梔子一兩,豆豉二兩。
用藥意解
梔豉湯這個方子,是讓心腎互相交流協調的方子,不是用來催吐的。梔子顏色紅、味道苦、性質寒涼,能夠瀉掉心中的邪熱,也能引導火熱之氣向下到達腎臟,使腎臟溫暖。豆豉外形像腎臟,製作後性質輕浮,能夠引導水液之氣向上到達心臟,使心臟清涼。一升一降,來回協調,心腎就能互相交流,這個病就能夠痊癒了。張仲景用這個方子治療因為發汗、催吐、瀉下之後,出現虛煩而睡不著,心中煩躁不安的人,是因為它有調和陰陽的功效。
前人把這個方子列在催吐藥的項目下,實在是不恰當。難道沒想到張仲景既然把這個方子用在發汗、催吐、瀉下後出現虛煩的病症,還會有需要再次催吐的道理嗎?
【闡釋】這個病所表現的症狀,多半屬於精神異常,可以判斷為陰液嚴重不足,腎水無法向上滋養心臟,導致心火過旺而精神恍惚,這個判斷是正確的。因為心是產生血液的源頭,滋養大腦並且儲藏精神,很多醫書把這種精神症狀稱為「熱入血室」,實際上並沒有真正了解這個道理。而用梔豉湯治療這個病,更有獨到的見解。
本來張仲景設立這個方子的目的是治療發汗、催吐、瀉下後出現虛煩而睡不著,心中煩躁不安的人,只是因為方子後面註明「如果吃了藥後出現嘔吐就停止服用」,導致很多註解醫書的人把這個方子當作催吐的藥,連名家柯韻伯也沿用了這種說法。鄭氏能夠根據原文來反證這個說法的不恰當,認為這個方子是讓心腎互相交流協調的,而不是用來催吐的,實在是難能可貴。他對於用藥意義的解釋,也簡明扼要,有獨到的見解。
推究鄭氏的治療方法,應該也是從張仲景原文「虛煩而睡不著,如果嚴重的話,一定會翻來覆去,心中煩躁不安」這句話中領悟出來的。虛是指正氣虛弱,煩是指邪氣擾亂,因為不是由有形的實質邪氣引起的,而是由無形的鬱熱引起的,所以稱為虛煩。懊憹是指心中煩悶難以形容,翻來覆去,則表示身心煩躁不安到了極點,可以想見。因此用這個方子治療這種症狀,也就是說話異常、像發瘋一樣的輕度精神病是適當的。
這種虛煩的發作,多半是由於胸膈的鬱熱引起的,和一般的實質邪氣不同,不是用發汗、催吐、瀉下、調和的方法可以解決的,只能用清透、疏通的方法才合適。梔子味苦性寒,豆豉味辛甘微寒,既能引導熱氣向下走,又能使熱氣向外散發,藥只有兩味,有升有降,能夠使上下互相交流,鬱熱得到緩解,疾病自然就會痊癒。
□
**問:**每天早飯後就咳嗽吐出好幾口黃痰,手心、腳心和胸口發熱,心煩、口渴,很喜歡喝冷飲,脈象細而快,這是什麼原因呢?
**答:**這是因為陰液嚴重不足,火氣旺盛而津液快要枯竭了。發熱、口渴、喜歡喝冷飲、心煩、咳嗽吐黃痰,這些症狀看起來像白虎湯證,但是脈象細而快,細表示血虛,快表示血熱,明明是血虛產生內熱,那就不是白虎湯證的真正病症了。醫生在這個時候,不能盲目用藥,一定要仔細審查確認。我仔細推究病情,傷寒陽明病引起的煩躁、口渴、喜歡喝冷飲、發熱,是從外感得來的,脈象一定是長大的,而且一定有頭痛、身體疼痛、怕冷等情況。血虛引起的嚴重口渴、喜歡喝冷飲、煩躁、發熱,是從內傷得來的,可能會有吐血、久咳、產後突然血虛、或者因為憂鬱導致心脾受損等情況,脈象一定是細小的,嚴重的話,脈象會變得細而快,一定很少有頭痛、身體疼痛、怕冷等情況,千萬不能隨便使用白虎湯。誤用白虎湯,危害很大。治療方法應該以峻補真陰為主,可以用獨參湯,或者當歸補血湯也可以,詳細解釋請看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