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醫理真傳》~ (5)

回本書目錄

(5)

1. 陰虛症門問答

二方皆有起死回生之功,仲景一生學問,陰陽攸分,即在二方見之也。他如一切方法,皆從六氣變化而出,六經主氣為本,各有提綱界限;六氣為客,各有節令不同,不得混視。至於此病,雖具陽明裡症,尚未大實之甚,而即以此方改分兩治之,不失本經里症治法,分兩雖殊,時勢亦異,學者苟能細心體會,變化自有定據也。

【闡釋】此症外現鼻尖、牙齦紅腫、疼痛,內具陽明裡症,非僅一般風邪、火邪所作,實由元陰不足於胃,致胃火旺極而陰血虛傷。所謂壯火食氣,即食盡元陰之氣,如以桂、附施治,適得其反。只宜瀉火救陰,故主以大承氣湯。但此病里實未至大盛,須減輕分兩,始為適當,均具卓見。

本方由大黃、芒硝、枳實、厚樸組成,大黃、芒硝苦寒泄熱,芒硝咸寒,又能軟堅,枳實苦寒,厚樸苦溫,二藥性降,能疏解氣機,以破積滯之邪,故合為滅火、救陰之神劑。原方量重,有滅火救陰,起死回生之力,與四逆湯之用大劑量以回陽救逆是同一機杼,為仲景一生學問分陰分陽之重點所在,亦鄭氏一生最得力處。

問曰:兩目兩眥,赤脈縷縷,痛甚,舌腫厚,小便不利者,何故?

答曰:此元陰不足,而少陰火沸也。夫大小眼角屬心與小腸,二經之元陰不足,元陽之氣便盛而為病,即為客邪,不必定要風寒閉塞而作,才為客氣。知得此理,便得二氣盈虛消息主客之道。況目窠乃五臟精華所聚之地,原著不得一毫客氣,著一毫客氣,則目病叢生。客氣二字,外指風、寒、暑、濕、燥、火時氣,內指元陰、元陽偏盛所現,與風、寒、暑、濕、燥、火時氣不同。從外感來者,必有發熱、頭痛、清涕、畏寒等情;從內二氣發者,必無外形可徵。元陰不足為病者,火必旺,即為實邪,多紅、腫、痛甚;元陽不足為病者,陰必盛,即為虛邪,多不腫痛。即有腫痛甚者,乃元陽外脫之候,必現陰象以為據。若無陰象可驗,便是實火,此認症之要也。目科雖雲七十二種,總不出陰、陽、虛、實四字,目科以五臟所屬,名為五輪。風輪主肝,黑珠也;血輪主心,兩眥也;氣輪主肺,白睛也;水輪主腎,瞳子也;肉輪主脾,上下皮也。又分八廓,八廓即乾、坎、艮、震、巽、離、坤、兌是也,其要原不在此,學者務要在二氣偏盛上求之,六氣上求之,可也。此病兩眥與舌腫,小便不利者,心與小腸皆熱也。法宜養陰清熱為主,方用大劑導赤散,加洋參、黃連主之,解見上。

【闡釋】此答首先說明元陰、元陽二氣盈虛、消息、主客之道,客氣二字,外指風、寒、暑、濕、燥、火,內指元陰、元陽偏盛,不必定要如一般所說由風、寒閉塞而作始為客氣。認症之要,在於分清內外、陰陽、虛實。目科雖有七十二種及五輪、八廓之分,仍須在元陰、元陽二氣偏盛上探求、始能握其樞要。

白話文:

這兩個方子都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張仲景一生的學問,在於分辨陰陽,這點在這兩個方子中就能體現出來。其他所有的方法,都是從六氣變化而來,六經是以氣為主,各有其提綱和界限;六氣是客,各有不同節令,不能混為一談。至於這個病,雖然有陽明裡證的表現,但還沒有到很嚴重的程度,所以用這個方子調整藥量來治療,沒有偏離本經裡證的治療方法,雖然劑量不同,但時勢也不同,學者如果能仔細體會,變化自然有依據。

【闡釋】這個病症外在表現為鼻尖、牙齦紅腫疼痛,內部有陽明裡證,不僅是一般的風邪、火邪引起的,實際上是因為元陰不足於胃,導致胃火過旺而損傷陰血。所謂「壯火食氣」,就是說強烈的火會消耗元陰之氣,如果用桂枝、附子來治療,就會適得其反。只適合瀉火救陰,所以主要使用大承氣湯。但這個病的裡實還沒有到很盛的程度,所以需要減輕藥量,才是適當的,這些都體現了高明的見解。

這個方子由大黃、芒硝、枳實、厚朴組成,大黃、芒硝苦寒能夠瀉熱,芒硝咸寒,又能軟化堅硬的積塊,枳實苦寒,厚朴苦溫,這兩味藥性都是向下走的,能夠疏通氣機,用來攻破積滯的邪氣,所以合起來是滅火、救陰的良藥。原方藥量很重,有滅火救陰、起死回生的力量,和四逆湯使用大劑量來回陽救逆是相同的道理,是張仲景一生學問中分辨陰陽的重點所在,也是鄭氏一生最得力的地方。

**問:**兩個眼角出現紅色血絲,疼痛劇烈,舌頭腫脹肥厚,小便不順暢,是什麼原因?

**答:**這是元陰不足,而少陰的火氣沸騰的緣故。兩個眼角屬於心和小腸,這兩經的元陰不足,元陽之氣就會過盛而導致疾病,這屬於客邪,不一定是由風寒閉塞引起的,才算是客氣。了解這個道理,就能明白二氣盈虛和主客的關係。而且眼眶是五臟精華聚集的地方,本來不應該有任何客氣,一旦有客氣侵入,就會產生各種眼病。所謂客氣,從外來說是指風、寒、暑、濕、燥、火這些時令之氣,從內來說是指元陰、元陽偏盛所呈現的狀態,與風、寒、暑、濕、燥、火這些時令之氣不同。外感引起的,一定會有發熱、頭痛、流清涕、怕冷等情況;內在二氣引起的,則沒有外在的徵兆。元陰不足引起的疾病,火一定旺盛,就屬於實邪,多表現為紅腫、疼痛劇烈;元陽不足引起的疾病,陰一定過盛,就屬於虛邪,多表現為不腫痛。如果出現腫痛劇烈的,那是元陽外脫的徵兆,一定會伴隨出現陰虛的症狀。如果沒有陰虛的跡象,那就是實火,這是辨別症狀的要點。眼科疾病雖然有七十二種,但總體不出陰、陽、虛、實這四個字,眼科根據五臟所屬,分為五輪。風輪屬於肝,指黑眼珠;血輪屬於心,指兩邊的眼角;氣輪屬於肺,指眼白;水輪屬於腎,指瞳孔;肉輪屬於脾,指眼皮。又分為八廓,八廓就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但其要點不在這裡,學者務必要在二氣偏盛以及六氣上尋求原因。這個病症表現為兩眼角和舌頭腫脹,小便不順暢,是心和小腸都有熱的表現。治療方法應以滋養陰液、清除熱邪為主,方子可以使用大劑量的導赤散,加入西洋參、黃連,具體解釋在前面已經說過了。

【闡釋】這個回答首先說明了元陰、元陽二氣盈虛、消長、主客的道理,所謂的客氣,從外來說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從內來說是指元陰、元陽偏盛,不一定像一般人說的由風寒閉塞引起才算是客氣。辨別症狀的重點,在於分清內外、陰陽、虛實。眼科疾病雖然有七十二種以及五輪、八廓之分,仍然需要在元陰、元陽二氣偏盛上探求,才能把握其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