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醫理真傳》~ (7)

回本書目錄

(7)

1. 陽虛症門問答

按四逆湯一方,乃回陽之主方也。世多畏懼,由其不知仲景立方之意也。夫此方既列於寒入少陰,病見爪甲青黑,腹痛下利,大汗淋漓,身重畏寒,脈微欲絕,四肢逆冷之候,全是一團陰氣為病,此際若不以四逆回陽,一線之陽光,即有欲絕之勢。仲景於此,專主回陽以祛陰,是的確不易之法。

細思此方,既能回陽,則凡世之一切陽虛陰盛為病者,皆可服也,何必定要見以上病情,而始放膽用之,未免不知幾也。夫知幾者,一見是陽虛症,而即以此方在分兩輕重上斟酌,預為防之,萬不致釀成純陰無陽之候也。釀成純陰無陽之候,吾恐立方之意固善,而追之不及,反為庸庸者所怪也。

怪者何?怪醫生之誤用薑、附,而不知用薑、附之不早也。仲景雖未一一指陳,凡屬陽虛之人,亦當以此法投之,未為不可。所可奇者,薑、附、草三味,即能起死回生,實有令人難盡信者。餘亦始怪之而終信之,信者何?信仲景之用薑、附而有深義也。考古人雲:“熱不過附子”,可知附子是一團烈火也。

凡人一身,全賴一團真火,真火欲絕,故病見純陰。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補先天欲絕之火種,用之以為君。又慮群陰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乾薑之辛溫而散,以為前驅。盪盡陰邪,迎陽歸舍,火種復興,而性命立復,故曰回陽。陽氣既回,若無土覆之,光焰易熄,雖生不永,故繼以甘草之甘,以緩其正氣,緩者即伏之之意也。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

此方胡可忽視哉?邇來世風日下,醫者不求至理,病家專重人參。醫生入門,一見此等純陰無陽之候,開口以人參回陽,病家卻亦深信,全不思仲景為立法之祖,既能回陽,何為不重用之,既不用之,可知非回陽之品也。查人參,性甘微寒,主補五臟,五臟為陰,是補陰之品,非回陽之品也,明甚。

千古混淆,實為可慨。

【闡釋】此問諸種病象,鄭氏本祖國醫學經絡及五行生剋學說,斷為腎中真陽隨過盛之陰氣,緣肝木而上至頭、目、面、唇,有欲從上脫之勢,而用四逆湯回陽祛陰以治之,非有真本領不能出此。如果辨症不清,誤用清涼發解之藥,只有加速其死亡。並謂四逆湯為回陽之主方,藥僅薑、附、草三味,而具起死回生之力,實由於配合得當。

附子為熱藥之冠,能補欲絕之火種,又必佐乾薑之辛散以盪盡陰邪,始能迎陽歸舍,故曰回陽。陽回而無土覆,則光焰易熄,雖生不永,故以甘草之甘緩而伏之,使藥效長留,命根永固。故凡陽虛陰盛為病,皆可放膽使用,能早用善用,即不致釀成危候。按四逆湯據現代的研究應用,能升血壓,改善微循環,具有強心與鎮靜作用,被視為治療休克的專方,治療小兒腹瀉亦具卓效。即改為註射液,功效亦與《傷寒論》原方所述相吻合。

白話文:

四逆湯這個藥方,是溫陽救逆的主要方劑。很多人害怕使用它,是因為不了解張仲景開這個藥方的用意。這個方子是針對寒邪侵入少陰經,出現指甲青黑、肚子痛拉肚子、大汗不止、身體沉重怕冷、脈搏微弱快要消失、四肢冰冷的症狀,這些都是陰氣過盛的表現。這種情況下,如果不使用四逆湯溫陽,那麼僅存的一點陽氣也會消散殆盡。張仲景在這個時候,專門用溫陽的方法來驅散陰邪,這確實是很有效的方法。

仔細思考這個方子,既然它能溫陽,那麼凡是陽氣虛弱、陰氣過盛引起的疾病,都可以服用。為什麼一定要等到出現上述那些危急症狀,才敢放膽使用呢?這未免太不懂得把握時機了。懂得把握時機的人,一看到是陽虛的症狀,就應該在藥量輕重上斟酌使用這個方子,預先防範,就不會讓病情發展到陰氣完全壓制陽氣的危險地步。如果病情發展到陰氣完全壓制陽氣,我擔心即使開方的本意很好,但為時已晚,反而會被那些庸醫怪罪。

怪罪什麼呢?怪罪醫生錯誤使用了薑和附子,卻不知道是用薑和附子太晚了。張仲景雖然沒有一一說明,但凡是陽虛的人,都應該用這個方法治療,這樣做沒有什麼不妥。最令人驚訝的是,薑、附子、甘草這三味藥,竟然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實在讓人難以置信。我一開始也很懷疑,但最後相信了,相信是因為張仲景用薑和附子有很深的道理。古人說:「藥性再熱也不會超過附子」,可見附子就像一團猛烈的火焰。

人的一身,全靠一團真火支撐,真火如果快要熄滅,就會出現陰氣過盛的病症。張仲景深諳造化的奧妙,知道附子的力量能夠補充先天快要熄滅的火種,所以用它作為主藥。又考慮到陰氣阻塞,藥力不能直達病根,所以用辛溫的乾薑來幫助驅散陰邪,作為先鋒。清除所有陰邪,迎接陽氣回歸,火種重新燃起,生命才能恢復,所以叫做「回陽」。陽氣恢復後,如果沒有東西覆蓋保護,火苗容易熄滅,即使活下來也不能長久,所以接著用甘草的甘味來緩和陽氣的運行,緩和的意思就是潛藏,讓真火潛藏起來,使生命之根本得以穩固,才能重新獲得新生。

這個方子怎麼能輕視呢?現在世風日下,醫生不追求真理,病家只看重人參。醫生一進門,看到這種陰氣過盛的危急症狀,開口就用人參來回陽,病家竟然也深信不疑,完全不考慮張仲景是醫學界的鼻祖,既然能回陽,為什麼不重用人參?既然不用,就知道人參不是回陽的藥物。查看人參的藥性,是甘味微寒,主要補益五臟,五臟屬陰,是補陰的藥物,不是回陽的藥物,這很明顯。

千百年來一直混淆不清,實在令人感慨。

【闡釋】上面提出的這些病症,鄭氏根據中醫經絡和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論,判斷為腎中的真陽隨著過盛的陰氣,沿著肝經向上到頭、眼、面、唇,有從上面脫離的趨勢,所以用四逆湯回陽祛陰來治療,沒有真本領的人是做不到的。如果辨證不清,錯誤使用清熱解表的藥物,只會加速病人的死亡。並說四逆湯是回陽的主要方劑,藥物只有薑、附子、甘草三味,卻有起死回生的力量,實在是因為藥物搭配得當。

附子是熱性藥物中的王者,能補充快要熄滅的火種,還必須用辛散的乾薑來驅散陰邪,才能迎接陽氣回歸,所以叫做「回陽」。陽氣恢復後,如果沒有東西覆蓋保護,火苗容易熄滅,即使活下來也不能長久,所以用甘草的甘味來緩和陽氣的運行,使藥效長久保留,生命之根本得以穩固。所以凡是陽虛陰盛引起的疾病,都可以放膽使用,能早用善用,就不會讓病情發展到危急的程度。根據現代研究,四逆湯能夠升高血壓,改善微循環,具有強心和鎮靜作用,被認為是治療休克的專方,治療小兒腹瀉也有很好的效果。即使改成注射液,功效也和《傷寒論》原方描述的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