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形色外診簡摩》~ 卷下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7)

1. 雜病面部五色應證篇

眼黑頰赤者,熱痰也。眼黑而行步艱難,呻吟者,骨節疼痛,痰飲入骨也。眼黑而面帶土色,四肢痿痹,屈伸不便者,風痰也。病人見黃色,光澤為有胃氣,干黃者是津液之槁。目睛黃者,非癉即衄。目黃大煩為病進。(《三昧》。仲景云:脈和,其人大煩。目重,瞼內際黃者,為欲解也。

不得遽指為病進。)

面目色同為順,色異為逆。同者謂其如常而未改也,異者謂其一部獨異於常也。

面色夭然不澤,其脈空虛,為奪血。傷寒汗不出,大顴發赤,噦者死。顴見青氣者死。黃兼青紫,脈芤者,瘀血在胃,或脅內有塊。面上多白點,是蟲積。面色青黃白不常,及有如蟹爪路,一黃一白者,主食積。(亦有白斑如錢大。暈滿額面者。)目睛黃者,酒疸;面黃白及腫連眼胞者,谷疸,其人必心下痞;面黑者,女勞疸,一曰黑疸。明堂眼下青色,多欲勞傷,精神不爽,即夜未睡。

(李士材。)

白話文:

雜病面部五色應證篇

眼睛發黑、臉頰發紅,是熱痰。眼睛發黑,行動困難,呻吟,是骨節疼痛,痰飲侵入骨骼。眼睛發黑,臉色發黃土色,四肢痿痺,屈伸不便,是風痰。病人面色發黃,光澤明亮表示胃氣充足,乾燥發黃則是津液枯竭。眼睛發黃,不是黃疸就是鼻出血。眼睛發黃且煩躁,病情加重。(出自《三昧經》。張仲景說:脈象平和,病人卻很煩躁,眼睛沉重,眼瞼內側發黃,表示病情將要好轉,不要急著判斷為病情加重。)

臉部顏色一致是正常的,顏色不一致則是不正常的。一致是指顏色如常未改變,不一致是指局部顏色與正常情況不同。

臉色枯萎無光澤,脈象虛弱,是失血。傷寒病汗出不來,顴骨發紅,嘔吐者會死亡。顴骨出現青色者也會死亡。面色發黃又兼青紫,脈象浮大,是瘀血在胃部,或者脅肋內有腫塊。臉上有很多白點,是蟲積。臉色青黃白三色不正常,或出現像螃蟹腳印一樣的條紋,一黃一白相間,是食物積滯。(也有白斑像銅錢大小,暈開遍佈額頭和臉部。)眼睛發黃是酒疸;臉色發黃發白且腫脹連到眼瞼,是谷疸,病人一定會有心下痞滿;臉色發黑是女勞疸,也叫黑疸。鼻樑下(明堂)出現青色,多是因勞累過度,精神不振,可能是因為晚上沒有睡好。

(出自李士材的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