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嘉彥

《脈訣》~ 正文 (2)

回本書目錄

正文 (2)

1. 正文

可保無危,中風脈浮,滑兼痰氣,其或沉滑,勿以風治,或浮或沉,而微而虛,扶危溫痰,風未可疏。寒中太陽,浮緊而澀,及傳而變,各狀難悉,陽明則長,少陽則弦,太陰入里,遲沉必兼,及入少陰,其脈遂緊,厥陰熱深,脈伏厥冷。在陽當汗,次利小便,表解里病,其脈實堅,此其大略,治法之正,至於大法,自有仲景。

傷寒有五,脈非一端,陰陽俱盛,緊澀者寒,陽浮而滑,陰濡而弱,此名中風,勿用寒藥。陽濡而弱,陰小而急,此非風寒,乃濕溫病,陰陽俱盛,病熱之極,浮之而滑,沉之散澀,惟有溫病,脈散諸經,各隨所在,不可指名。暑傷於氣,所以脈虛,弦細芤遲,體狀無餘,或澀或細,或濡或緩,是皆中濕,可得而斷。

瘧脈自弦,弦遲多寒,弦數多熱,隨時變遷,風寒濕氣,合而為痹,浮澀而緊,三脈乃備。腳氣之脈,其狀有四,浮弦為風,濡弱濕氣,遲澀因寒,洪數熱鬱,風汗濕溫,熱下寒熨。腰痛之脈,皆沉而弦,兼浮者風,兼緊者寒,濡細則濕,實則閃肭,指下既明,治斯不忒。

尺脈虛弱,緩澀而緊,病為足痛,或是痿病,澀則無血,厥寒為甚。尺微無陰,下痢逆冷,熱厥脈伏,時或而數,便秘必難,治不可錯。疝脈弦急,積聚在裡,牢急者生,弱急者死,沉遲浮澀,疝瘕寒痛,痛甚則伏,或細或動。風寒暑濕,氣鬱生涎,下虛上實,皆暈而眩,風浮寒緊,濕細暑虛,涎弦而滑,虛脈則無。

治眩暈法,尤當審諦,先理痰氣,次隨證治,滑數為嘔,代者霍亂,微滑者生,澀數凶斷,偏弦為飲,或沉弦滑,或結或伏,痰飲中節,咳嗽所因,浮風緊寒,數熱細濕,房勞澀難。右關濡者,飲食傷脾,左關弦短,疲極肝衰,浮短肺傷,法當咳嗽,五臟之嗽,各視本部。

浮緊虛寒,沉數實熱,洪滑多痰,弦澀少血,形盛脈細,不足以息,沉少伏匿,皆是死脈,惟有浮大,而嗽者生,外證內脈,參考秤停。下手脈沉,便知是氣,沉極則伏,澀弱難治,其或沉滑,氣兼痰飲,沉弦細動,皆氣痛證,心痛在寸,腹痛在關,下部在尺,脈象顯然。

心中驚悸,脈必代結,飲食之悸,沉伏動滑,癲癇之脈,浮洪大長,滑大堅疾,痰蓄心狂,乍大乍小,乍長乍短,此皆邪脈,神志昏亂。汗脈浮虛,或澀或濡,軟散洪大,渴飲無餘,遺精白濁,當驗於尺,結芤動緊,二證之的。鼻頭色黃,小便必難,脈浮弦澀,為不小便,便血則芤,數則赤黃,實脈癃閉,熱在膀胱。

諸證失血,皆見芤脈,隨其上下,以驗所出,大凡失血,脈貴沉細,設見浮大,後必難治。水腫之證,有陰有陽,察脈觀色,問證須詳,陰脈沉遲,其色青白,不渴而瀉,小便清澀,脈或沉數,色赤而黃,燥屎赤溺,兼渴為陽。脹滿脈弦,脾制於肝,洪數熱脹,遲弱陰寒,浮為虛滿,緊則中實,浮則可治,虛則危急。

胸痞脈滑,為有痰結,弦伏亦痞,澀則氣劣,肝積肥氣,弦細青色,心為伏梁,沉芤色赤,脾積痞氣,浮大而長,其色脾土,中央之黃,肺積息賁,浮毛色白,奔豚屬腎,沉急面黑。五臟為積,六腑為聚,積在本位,聚無定處,駃緊浮牢,小而沉實,或結或伏,為聚為積,實強者生,沉小者死,生死之別,病同脈異。

氣口緊盛,為傷於食,食不消化,浮滑而疾,滑而不勻,必是吐瀉,霍亂之候,脈代勿訝。夏月泄瀉,脈應暑濕,洪而數溲,脈必虛極,治暑溫瀉,分其小便,虛脫固腸,罔或不痊。無僓不痢,脈宜滑大,浮弦急死,沉細無害,五疽實熱,脈必洪數,如或微澀,證其虛弱。

骨蒸勞熱,脈數而虛,熱而澀小,必殞其膒,如汗加咳,非藥可除。頭痛陽弦,浮風緊寒,風熱洪數,溫細而堅,氣虛頭痛,雖弦必澀,痰厥則滑,腎厥堅實。癰疽浮數,惡寒發熱,若有痛處,癰疽所發,脈數發熱,而疼者陽,不數不熱,不疼陰瘡。

發癰之脈,弦洪相搏,細沉而滑,肺肝俱數。寸數而實,肺癰已成,寸數虛澀,肺痿之形,肺癰色白,脈宜短澀,死者浮大,不白而赤。腸癰難知,滑數可推,數而不熱,腸癰何疑,遲緊未膿,下以平之,洪數膿成,不下為宜。陰搏於下,陽別於上,血氣和調,有子之象。

手之少陰,其脈動甚,尺按不絕,沉為有孕,少陰屬心,心主血脈,骨為胞門,脈應於尺,或寸脈微,關滑尺數,往來流利,如雀之啄。或診三部,浮沉一止,或平而虛,當問月水,男女之別,以左右取,左疾為男,右疾為女,沉實在右,浮大在右,右女左男,可以為吋。

離經六至,沉細而滑,陣痛連腰,胎即時脫。血瘕弦急,而大者生,虛小弱者,即見死形,半產漏下,革脈主之,弱即血耗,立見傾危。診小兒脈,浮沉為先,浮表沉里,便知其源,大小滑澀,虛實遲駃,容依脈形,以審證治。大凡婦人,及夫嬰稚,病同丈人,脈即同例。

惟有婦人,胎產血氣,小兒驚疳,變蒸等類,各有方法,與丈夫異,要知婦孺,貴識證形,問始之詳,脈難盡憑,望聞問切,神聖工巧,愚者脈脈,明者了了,病脈診法,大略如斯,若乃持脈,猶所當知。謂如春弦,夏名鉤脈,秋則為毛,冬則為石,實強大過,病見於外,虛微不及,病決在內。

四脈各異,四時各論,皆以胃氣,而為之本,胃氣者何,脈之中和,過與不及,皆是偏頗。春主肝木,夏主心火,脾土乘旺,則在長夏,秋主肺金,冬主腎水,五臟脈象,與五運配,肝脈弦長,厭匕聶匕,指下尋之,如循揄葉,益堅而滑,如循長竿,是謂太過,受病於肝,急如張弦,又如循刀,如按琴瑟,肝死之應,浮大如散,心和且安,累匕如環,如循琅玕,病則益數,如雞舉足,死操帶鉤,後踞前曲,浮澀而短,藹匕如蓋,此肺之平,按之益大,病如循羽,不下不上,死則消索,吹毛颺匕。

沉濡而滑,腎乎則若,上大下銳,滑如雀啄,腎之病脈,啄啄連屬,連屬之中,然而微曲,來如解索,去如彈石,已死之腎,在人審識。脾者中州,平和不見,然亦可察,中大而緩,來如雀啄,如滴漏水,脾臟之衰,脈乃見此,又有肥瘦,修長侏儒,肥沉瘦浮,短促長疏,各分診法,不可一途。難盡者意,難窮者理,得之於心,應之於指,勉旃小子,日誦琅琅,造道之玄。

白話文:

[可保無危,中風脈浮,滑兼痰氣,其或沉滑,勿以風治,或浮或沉,而微而虛,扶危溫痰,風未可疏。] 如果病情還算穩定,沒有生命危險,中風的脈象通常是浮在表面,而且帶有滑動感,同時可能夾雜著痰氣。但如果脈象是沉滑,就不要把它當作風邪來治療。如果脈象時而浮時而沉,並且微弱虛浮,這時應先扶助正氣,溫化痰飲,不可以隨意疏散風邪。

[寒中太陽,浮緊而澀,及傳而變,各狀難悉,陽明則長,少陽則弦,太陰入里,遲沉必兼,及入少陰,其脈遂緊,厥陰熱深,脈伏厥冷。] 寒邪侵犯太陽經,脈象會是浮緊而澀。隨著病情傳變,脈象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變化,難以一一詳述。如果傳到陽明經,脈象會變得長大;傳到少陽經,脈象會變得像琴弦一樣;傳到太陰經,脈象會變得遲緩而沉重。如果傳到少陰經,脈象會變得緊繃。如果傳到厥陰經,體內熱邪會很深,脈象會變得沉伏,並且手腳冰冷。

[在陽當汗,次利小便,表解里病,其脈實堅,此其大略,治法之正,至於大法,自有仲景。] 如果病邪在陽經,應當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其次可以用利小便的方法。如果表證解除,裡證也隨之好轉,脈象會變得充實而堅硬。這只是一個大概的原則,屬於正治法。至於更詳細的治療方法,可以參考醫聖張仲景的著作。

[傷寒有五,脈非一端,陰陽俱盛,緊澀者寒,陽浮而滑,陰濡而弱,此名中風,勿用寒藥。陽濡而弱,陰小而急,此非風寒,乃濕溫病,陰陽俱盛,病熱之極,浮之而滑,沉之散澀,惟有溫病,脈散諸經,各隨所在,不可指名。] 傷寒病有很多種,脈象並非只有一種。如果陰陽兩方面都很盛,脈象緊而澀,這是寒邪引起的。如果脈象陽氣浮盛而滑,陰氣濡軟而弱,這叫做中風,不要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如果脈象陽氣濡軟而弱,陰氣細小而急促,這不是風寒,而是濕溫病。如果陰陽兩方面都很盛,表示病情已經達到熱的極點,摸脈會覺得浮取是滑的,沉取是散而澀的,這就是溫病,溫病的脈象會散佈在全身各經脈,而且會隨著病情所在的經脈不同而變化,無法用單一的名稱來描述。

[暑傷於氣,所以脈虛,弦細芤遲,體狀無餘,或澀或細,或濡或緩,是皆中濕,可得而斷。] 暑熱會損傷人體正氣,所以脈象會虛弱。脈象呈現弦細、空虛、遲緩,或出現澀、細、濡、緩等情形,這些都是中了濕邪的表現,可以據此判斷。

[瘧脈自弦,弦遲多寒,弦數多熱,隨時變遷,風寒濕氣,合而為痹,浮澀而緊,三脈乃備。] 瘧疾的脈象通常呈現弦狀,弦而遲緩的表示寒多,弦而快速的表示熱多,脈象會隨著病情變化而改變。風寒濕邪合在一起會形成痹證,脈象呈現浮、澀、緊三種脈象。

[腳氣之脈,其狀有四,浮弦為風,濡弱濕氣,遲澀因寒,洪數熱鬱,風汗濕溫,熱下寒熨。] 腳氣病的脈象有四種情況,浮而弦的脈象代表是風邪引起的,濡弱的脈象代表是濕邪引起的,遲緩而澀的脈象代表是寒邪引起的,洪大而快速的脈象代表是熱邪鬱積引起的。治療原則是風邪引起的要發汗,濕邪引起的要溫化,熱邪引起的要瀉熱,寒邪引起的要溫熨。

[腰痛之脈,皆沉而弦,兼浮者風,兼緊者寒,濡細則濕,實則閃肭,指下既明,治斯不忒。] 腰痛的脈象通常是沉而弦,如果兼有浮的脈象,表示是風邪引起的;如果兼有緊的脈象,表示是寒邪引起的;如果脈象濡細,表示是濕邪引起的;如果脈象實大,表示是外傷導致。只要能準確摸清脈象,治療就不會出錯。

[尺脈虛弱,緩澀而緊,病為足痛,或是痿病,澀則無血,厥寒為甚。] 尺脈虛弱,而且呈現緩、澀、緊等脈象,表示病人可能有足痛,或者是痿軟的疾病。脈象澀代表體內血量不足,導致手腳冰冷更加嚴重。

[尺微無陰,下痢逆冷,熱厥脈伏,時或而數,便秘必難,治不可錯。] 尺脈微弱,陰液不足,病人會出現腹瀉、手腳冰冷等症狀。如果是因為熱邪引起的四肢厥冷,脈象會變得沉伏,有時又會變得快速。病人通常會出現便秘,治療時必須謹慎。

[疝脈弦急,積聚在裡,牢急者生,弱急者死,沉遲浮澀,疝瘕寒痛,痛甚則伏,或細或動。] 疝氣的脈象通常呈現弦急的狀態,體內會有積聚。脈象堅牢而急的,表示病情還可以治療;脈象虛弱而急的,表示病情嚴重。脈象沉、遲、浮、澀,是疝氣引起的寒痛,痛得厲害時,脈象會變得沉伏,或者是細小而跳動。

[風寒暑濕,氣鬱生涎,下虛上實,皆暈而眩,風浮寒緊,濕細暑虛,涎弦而滑,虛脈則無。] 風、寒、暑、濕等外邪會導致氣機鬱滯,產生痰涎,並且引起下虛上實的症狀,這些都會導致頭暈目眩。風邪引起的暈眩脈象是浮的,寒邪引起的暈眩脈象是緊的,濕邪引起的暈眩脈象是細的,暑邪引起的暈眩脈象是虛的,痰涎引起的暈眩脈象是弦而滑的,虛證引起的暈眩通常會摸不到脈象。

[治眩暈法,尤當審諦,先理痰氣,次隨證治,滑數為嘔,代者霍亂,微滑者生,澀數凶斷,偏弦為飲,或沉弦滑,或結或伏,痰飲中節,咳嗽所因,浮風緊寒,數熱細濕,房勞澀難。] 治療頭暈的方法,尤其需要仔細診斷。首先要調理痰和氣,然後再根據具體證型進行治療。脈象滑而數的表示可能會嘔吐,脈象呈現代脈的表示可能是霍亂。脈象微滑表示情況還好,脈象澀而數則表示病情凶險。脈象偏弦的表示是體內有水飲。脈象沉弦滑,或者是結、伏,表示是痰飲阻滯在中焦引起的。咳嗽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風邪(脈浮)、寒邪(脈緊)、熱邪(脈數)、濕邪(脈細)入侵或房勞過度導致的血虛(脈澀難摸)。

[右關濡者,飲食傷脾,左關弦短,疲極肝衰,浮短肺傷,法當咳嗽,五臟之嗽,各視本部。] 如果右關脈濡弱,表示是飲食損傷了脾胃;如果左關脈弦而短,表示是過度疲勞導致肝功能衰退;如果浮脈短弱,表示是肺臟受損,應當會出現咳嗽。五臟的咳嗽,要從脈象對應到相關的臟腑來判斷。

[浮緊虛寒,沉數實熱,洪滑多痰,弦澀少血,形盛脈細,不足以息,沉少伏匿,皆是死脈,惟有浮大,而嗽者生,外證內脈,參考秤停。] 脈象浮而緊的表示虛寒證,脈象沉而數的表示實熱證,脈象洪大而滑的表示體內痰多,脈象弦而澀的表示體內血少。如果體形看起來強壯,脈象卻很細弱,表示身體虛弱,無法順利呼吸。脈象沉、少、伏、匿的,通常是死脈。只有脈象浮大,而且伴隨咳嗽的,表示還有生機。診斷病情要參考外在的症狀和內在的脈象。

[下手脈沉,便知是氣,沉極則伏,澀弱難治,其或沉滑,氣兼痰飲,沉弦細動,皆氣痛證,心痛在寸,腹痛在關,下部在尺,脈象顯然。] 如果摸到的脈是沉在深處,表示是氣機不暢。如果沉到極點成為伏脈,而且脈象澀弱,表示病情難以治療。如果脈象沉滑,表示是氣機不暢且伴隨痰飲。如果脈象沉弦、細小、跳動,表示是氣痛。心痛的脈象在寸部,腹痛的脈象在關部,下部疼痛的脈象在尺部,脈象會明顯地反映出疼痛部位。

[心中驚悸,脈必代結,飲食之悸,沉伏動滑,癲癇之脈,浮洪大長,滑大堅疾,痰蓄心狂,乍大乍小,乍長乍短,此皆邪脈,神志昏亂。] 如果心中時常感到驚慌、心跳加快,脈象通常會出現代脈或結脈。如果是因為飲食引起的驚悸,脈象會是沉伏、跳動、滑利的。癲癇發作時,脈象會是浮、洪、大、長,或者是滑大堅疾。這是因為痰液積聚在心中,導致心神發狂。脈象會出現忽大忽小,忽長忽短的現象,這些都是邪脈的表現,表示病人神志已經昏亂。

[汗脈浮虛,或澀或濡,軟散洪大,渴飲無餘,遺精白濁,當驗於尺,結芤動緊,二證之的。] 汗出過多時,脈象通常會是浮虛的,或者是澀、濡的。如果脈象軟散洪大,表示體內津液大量流失,病人會口渴、想喝水。遺精、白濁的症狀,需要從尺脈來判斷,如果尺脈出現結脈、芤脈、動脈、緊脈等脈象,可以確診是這兩種疾病。

[鼻頭色黃,小便必難,脈浮弦澀,為不小便,便血則芤,數則赤黃,實脈癃閉,熱在膀胱。] 如果鼻頭呈現黃色,表示小便可能有困難。如果脈象呈現浮、弦、澀,表示小便不通。如果便血,脈象會是芤脈。如果脈象數,表示尿液顏色赤黃。如果脈象實,表示是膀胱熱盛,導致小便癃閉。

[諸證失血,皆見芤脈,隨其上下,以驗所出,大凡失血,脈貴沉細,設見浮大,後必難治。] 各種原因導致的失血,脈象都會呈現芤脈。可以通過芤脈出現的位置來判斷出血部位,大凡失血的病人,脈象最好是沉細,如果出現浮大的脈象,表示病情會難以治療。

[水腫之證,有陰有陽,察脈觀色,問證須詳,陰脈沉遲,其色青白,不渴而瀉,小便清澀,脈或沉數,色赤而黃,燥屎赤溺,兼渴為陽。] 水腫的病症,有屬於陰證的,也有屬於陽證的。需要觀察脈象、顏色,仔細詢問病情。陰證的水腫,脈象是沉而遲緩的,膚色青白,不會口渴,而且會腹瀉,小便量少而且顏色清淡。陽證的水腫,脈象會是沉而數的,膚色呈現赤黃,會有便秘、小便赤紅,而且會口渴。

[脹滿脈弦,脾制於肝,洪數熱脹,遲弱陰寒,浮為虛滿,緊則中實,浮則可治,虛則危急。] 腹部脹滿,脈象呈現弦狀,表示是肝氣太旺,抑制了脾胃的功能。脈象洪大而快速的,表示是熱邪引起的腹脹;脈象遲緩而虛弱的,表示是寒邪引起的腹脹。脈象浮的表示是虛性脹滿,脈象緊的表示是實性脹滿。脈象浮的還可以治療,脈象虛的表示病情危急。

[胸痞脈滑,為有痰結,弦伏亦痞,澀則氣劣,肝積肥氣,弦細青色,心為伏梁,沉芤色赤,脾積痞氣,浮大而長,其色脾土,中央之黃,肺積息賁,浮毛色白,奔豚屬腎,沉急面黑。] 胸部痞悶,脈象滑的表示是痰液結聚。脈象弦伏的也表示有痞悶的狀況,脈象澀的表示氣機衰弱。肝臟積聚的疾病叫做肥氣,脈象會是弦細,膚色呈現青色。心臟積聚的疾病叫做伏梁,脈象會是沉芤,膚色呈現赤色。脾臟積聚的疾病叫做痞氣,脈象會是浮大而長,膚色呈現脾土的黃色。肺臟積聚的疾病叫做息賁,脈象會是浮毛,膚色呈現白色。腎臟積聚的疾病叫做奔豚,脈象會是沉急,面色呈現黑色。

[五臟為積,六腑為聚,積在本位,聚無定處,駃緊浮牢,小而沉實,或結或伏,為聚為積,實強者生,沉小者死,生死之別,病同脈異。] 五臟的疾病稱為「積」,六腑的疾病稱為「聚」。「積」通常固定在臟腑的部位,而「聚」則沒有固定的位置。脈象呈現駃、緊、浮、牢,或者細小而沉實,或者是結、伏的,都可能是「聚」或「積」。脈象強實的表示還有生機,脈象沉小的表示病情危險。雖然都是積聚,但脈象不同,表示預後不同。

[氣口緊盛,為傷於食,食不消化,浮滑而疾,滑而不勻,必是吐瀉,霍亂之候,脈代勿訝。] 寸口脈緊實而盛,表示是飲食損傷引起的,食物難以消化。如果脈象浮滑而快速,而且不均勻,表示可能會出現嘔吐或腹瀉。霍亂的脈象也會呈現代脈,不必感到驚訝。

[夏月泄瀉,脈應暑濕,洪而數溲,脈必虛極,治暑溫瀉,分其小便,虛脫固腸,罔或不痊。] 夏天出現腹瀉,通常是因為中了暑濕之邪。脈象會洪大而數,而且小便量少,這表示身體已經極度虛弱。治療暑濕引起的腹瀉,要區分小便的狀況。如果虛脫,要固腸止瀉,這樣才能治癒。

[無僓不痢,脈宜滑大,浮弦急死,沉細無害,五疽實熱,脈必洪數,如或微澀,證其虛弱。] 如果沒有腹部絞痛,就沒有痢疾,這樣的脈象應該是滑大的。如果脈象浮弦而急,表示病情危險。如果脈象沉細,表示沒有危害。如果是屬於五疽的實熱證,脈象一定是洪大的而且快速的。如果脈象微澀,表示病情虛弱。

[骨蒸勞熱,脈數而虛,熱而澀小,必殞其膒,如汗加咳,非藥可除。] 骨蒸勞熱的病症,脈象通常是快速而虛弱的。如果脈象熱而且澀小,表示病情危險,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如果又出現汗出和咳嗽的症狀,這種病症是無法用藥物根除的。

[頭痛陽弦,浮風緊寒,風熱洪數,溫細而堅,氣虛頭痛,雖弦必澀,痰厥則滑,腎厥堅實。] 頭痛的脈象,如果屬於陽證,脈象會是弦的。風邪引起的頭痛,脈象會是浮的,寒邪引起的頭痛,脈象會是緊的。風熱引起的頭痛,脈象會是洪大的而且快速的。如果溫邪引起的頭痛,脈象會是細而堅的。氣虛引起的頭痛,脈象即使弦,也一定會是澀的。痰厥引起的頭痛,脈象會是滑的。腎厥引起的頭痛,脈象會是堅實的。

[癰疽浮數,惡寒發熱,若有痛處,癰疽所發,脈數發熱,而疼者陽,不數不熱,不疼陰瘡。] 癰疽發作時,脈象會呈現浮而數,而且會感到怕冷發熱。如果有疼痛的部位,就是癰疽發作的地方。如果脈象數而伴隨發熱,且有疼痛,這是屬於陽證的癰疽。如果脈象不數不熱,也不會感到疼痛,這是屬於陰證的瘡瘍。

[發癰之脈,弦洪相搏,細沉而滑,肺肝俱數。寸數而實,肺癰已成,寸數虛澀,肺痿之形,肺癰色白,脈宜短澀,死者浮大,不白而赤。] 癰腫發作時,脈象會呈現弦洪相搏。如果脈象細沉而滑,表示是肺和肝兩臟都有問題,脈象會是數脈。如果寸脈數而有力,表示肺癰已經形成。如果寸脈數而虛澀,表示是肺痿的症狀。肺癰的膿液顏色是白色的,脈象應該是短澀的,如果脈象浮大,而且膿液顏色不是白色而是赤色,表示病情危險。

[腸癰難知,滑數可推,數而不熱,腸癰何疑,遲緊未膿,下以平之,洪數膿成,不下為宜。] 腸癰不容易診斷,可以從滑數的脈象來推斷。如果脈象數而沒有發熱,就可以懷疑是腸癰。如果脈象遲緊,表示還沒有化膿,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如果脈象洪數,表示已經化膿,不適合再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陰搏於下,陽別於上,血氣和調,有子之象。] 如果陰脈在下部搏動,陽脈在上部平和,表示身體氣血調和,有懷孕的跡象。

[手之少陰,其脈動甚,尺按不絕,沉為有孕,少陰屬心,心主血脈,骨為胞門,脈應於尺,或寸脈微,關滑尺數,往來流利,如雀之啄。] 如果手少陰經的脈搏跳動很強,而且用手按壓尺部脈搏時,仍然感覺脈動不止,而且脈象沉在深處,表示有懷孕的可能。少陰經屬於心經,心經主導血脈,骨盆是胎兒出生的門戶,脈搏的跳動會反映在尺部。有時寸脈會變得微弱,關脈滑利,尺脈則呈現數脈,而且脈搏往來流暢,像小鳥啄食一樣。

[或診三部,浮沉一止,或平而虛,當問月水,男女之別,以左右取,左疾為男,右疾為女,沉實在右,浮大在右,右女左男,可以為吋。] 診斷脈象時,如果發現浮脈和沉脈都有搏動,而且脈搏中間會停止一下,或者脈象是平和而且虛弱的,這時要詢問月經狀況。要判斷男女,要從左右手的脈象來判斷,左手脈搏較快的通常是男性,右手脈搏較快的通常是女性。如果右手脈象沉實,或是浮大,則表示是女性;反之,左手脈象沉實或是浮大,則表示是男性。這也是左右手脈診的一個方法。

[離經六至,沉細而滑,陣痛連腰,胎即時脫。] 如果脈搏每分鐘跳動六次以上,而且脈象沉細而滑,表示子宮收縮已經開始,並且出現腰部疼痛,表示胎兒即將出生。

[血瘕弦急,而大者生,虛小弱者,即見死形,半產漏下,革脈主之,弱即血耗,立見傾危。] 血瘕的脈象會是弦急的,如果脈象洪大,表示病情還可以治療。如果脈象虛小而弱,表示病情危險。如果是流產導致的出血,脈象通常是革脈。如果脈象呈現虛弱,表示是血量耗損嚴重,病情危急。

[診小兒脈,浮沉為先,浮表沉里,便知其源,大小滑澀,虛實遲駃,容依脈形,以審證治。大凡婦人,及夫嬰稚,病同丈人,脈即同例。] 診斷小兒脈象,首先要判斷脈象是浮在表面還是沉在深處。浮脈表示病邪在表,沉脈表示病邪在裡。要仔細辨別脈象的大小、滑澀、虛實、遲速,然後根據脈象來診斷和治療。一般來說,婦女和嬰幼兒的疾病,和成年男性的疾病病理是相同的,脈象也是一樣的。

[惟有婦人,胎產血氣,小兒驚疳,變蒸等類,各有方法,與丈夫異,要知婦孺,貴識證形,問始之詳,脈難盡憑,望聞問切,神聖工巧,愚者脈脈,明者了了,病脈診法,大略如斯,若乃持脈,猶所當知。] 只有婦女的懷孕、生產以及血氣問題,還有小兒的驚嚇、疳積、變蒸等特殊病症,才有各自不同的治療方法,和成年男性不同。要知道婦女和兒童的疾病,重要的是觀察外在的症狀和體徵,詳細詢問病史,不能完全依賴脈象。望、聞、問、切四診是診斷的關鍵。愚笨的人只會摸脈,而聰明的人卻能透過脈象了解病因。疾病的脈象診斷,大概就是這樣,但如何把脈,還是需要進一步學習。

[謂如春弦,夏名鉤脈,秋則為毛,冬則為石,實強大過,病見於外,虛微不及,病決在內。] 例如春天脈象像琴弦一樣,夏天脈象像彎鉤,秋天脈象輕柔如毛,冬天脈象堅硬如石。如果脈象強實而且超過正常,表示病邪在外表。如果脈象虛弱且不及正常,表示病邪在內裡。

[四脈各異,四時各論,皆以胃氣,而為之本,胃氣者何,脈之中和,過與不及,皆是偏頗。] 四種脈象隨著四季的變化而不同,但無論如何,都要以胃氣為本。胃氣是指脈象平和,如果脈象過於強盛或是過於虛弱,都是屬於不正常的偏頗。

[春主肝木,夏主心火,脾土乘旺,則在長夏,秋主肺金,冬主腎水,五臟脈象,與五運配,肝脈弦長,厭匕聶匕,指下尋之,如循揄葉,益堅而滑,如循長竿,是謂太過,受病於肝,急如張弦,又如循刀,如按琴瑟,肝死之應,浮大如散,心和且安,累匕如環,如循琅玕,病則益數,如雞舉足,死操帶鉤,後踞前曲,浮澀而短,藹匕如蓋,此肺之平,按之益大,病如循羽,不下不上,死則消索,吹毛颺匕。] 春天對應肝木,夏天對應心火,脾土旺盛的季節是長夏,秋天對應肺金,冬天對應腎水。五臟的脈象要和五運相配。肝脈是弦而長的,用手指摸脈的時候,感覺像摸榆樹葉一樣。如果脈象變得更加堅硬滑利,像摸竹竿一樣,就表示是脈象太過,可能會發生肝臟的疾病。如果脈象像拉緊的弓弦,又像摸刀刃,又像按壓琴瑟,這是肝臟死亡的脈象。如果脈象浮大而鬆散,表示心氣平和且安穩。心臟正常的脈象是連綿如環,像摸到玉石一樣。如果心脈跳動越來越快,像雞腳舉起一樣,而且出現死脈,像是拿著帶鉤的物品,或者腳向後屈曲。肺的正常脈象是浮澀而短的,像傘蓋一樣,按壓時會覺得脈象變大。如果脈象感覺像摸羽毛一樣,忽上忽下,這是不正常的脈象。如果死脈出現,脈象會變得消散,如吹毛一般。

[沉濡而滑,腎乎則若,上大下銳,滑如雀啄,腎之病脈,啄啄連屬,連屬之中,然而微曲,來如解索,去如彈石,已死之腎,在人審識。] 腎的脈象應該是沉濡而滑的,脈象的形狀是上大下銳,摸起來像小鳥啄食一樣。如果是腎臟的病脈,脈搏會像小鳥啄食一樣連續不斷,在連續的脈搏之中,又會略微彎曲。脈搏來時像解開繩索,脈搏去時像彈射石頭一樣。腎臟出現死脈,要仔細分辨。

[脾者中州,平和不見,然亦可察,中大而緩,來如雀啄,如滴漏水,脾臟之衰,脈乃見此,又有肥瘦,修長侏儒,肥沉瘦浮,短促長疏,各分診法,不可一途。] 脾臟在人體居於中州,脈象平和時不容易摸到。但是如果仔細觀察,還是可以摸到脈象是中間部位大而緩慢的,脈搏來時像小鳥啄食,或是像滴漏的水一樣。如果脾臟功能衰退,脈象才會如此顯現。還有,人的體型有肥瘦、高矮之分。體胖的人脈象會比較沉,體瘦的人脈象會比較浮。脈搏有短促的,也有舒長的,對於不同的體型,要有不同的診斷方法,不能只用一種方法。

[難盡者意,難窮者理,得之於心,應之於指,勉旃小子,日誦琅琅,造道之玄。] 有些脈象的意義難以完全理解,脈理深奧難以窮盡。必須要用心體會,用手指實踐。希望年輕人,每天都要不斷誦讀,才能真正領悟脈診的玄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