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指掌》~ 卷三 (21)
卷三 (21)
1. 痙(合參)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
邵評:痙病風邪在表。則身熱惡寒。痙為風強。筋脈受之。則口噤項強。反張強直也。頭熱足寒。面目赤。頭動搖者。風為陽邪。挾濕上行。風濕化熱而上淫也。此痙病之形症也。蓋因風濕熱邪。乘虛而入於筋之故也。
又評:諸暴強直。皆屬於風。但陽主動。陰主靜。是當以強直而安靜者主濕。強直而搐搦者主風。千金方謂濕熱入於腎中亦為痙。小兒癇熱盛亦為痙。王海藏謂反張太陽痙也。低頭視。手足牽引。肘膝相構。陽明痙也。一目或左或右斜視。
一手一足搐搦。少陽痙也。太陽固屬風寒。陽明少陽。亦風火熱之內作。皆當以存陰驅熱為治。
夫痙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
邵評:痙脈按之緊如弦。邪氣堅實也。直上下行。陽邪盛也。上條揭痙之主症。此條揭痙之主脈。
痙脈沉而細者。為難治。
邵評:脈細則易亡陰。痙病見之則難治。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
邵評:無汗為表實。反惡寒者。風邪挾寒也。以其表實有寒。故曰剛痙。若汗出為表虛。不惡寒者。風變而外傷筋脈也。以其表虛自汗。故曰柔痙。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此剛痙無汗反惡寒主方)
邵評:邪在太陽陽明之界。熱並胸中。津不布而無汗。肺不行水而小便少。熱氣上衝於胸。則口噤不得語。馴至面赤頭搖。項背強直之症。此欲作剛痙。用葛根湯治。表實無汗之痙也。因葛根湯。即桂枝湯加麻葛。風邪挾寒而表實。此湯為治剛痙無汗者之正法。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𠘧𠘧然。脈反沉遲。此為柔痙。栝蔞桂枝湯主之。(此柔痙汗出不惡寒主方,𠘧𠘧即頸項強之貌)
邵評:太陽病者。太陽一經之症悉具也。脈沉遲。乃津液少而營衛之行不利也。風淫於外。汗出而消傷於內。用桂枝去風。加栝蔞根。兼滋其內也。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介齒。可與大承氣湯。(初病在太陽僅背項強直若不早治則轉入陽明而病更劇腳攣齒介者以陽明之脈起於腳而絡於齒也承氣是下其熱非下其食也)
邵評:此痙病之屬陽明瘀熱者。陽明之筋起於足。結於跗。陽明之脈入齒中。挾口環唇。循喉下膈。陽明熱極。故見是諸症。用大承氣滌其熱以救其陰。亦急下存陰之治也。乃治陽明熱盛之痙。用大承氣湯。然可與二字甚活。臨症酌而用之。初非定法也。
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夫風病下之則痙。復發汗。必拘急。
邵評:發汗太多。津液傷而不涵養筋脈。故致痙。此為液虧致痙。病由內虛所致。
白話文:
痙病是指患者身體發熱,但腳卻冰冷,頸項僵硬疼痛,畏寒,時而頭部發熱臉色發紅,眼睛紅腫,單獨頭部搖晃,突然口不能言,背部反弓等症狀。
痙病是風邪侵犯肌表所致。患者身熱畏寒,痙攣是因為風邪較盛,筋脈受損,導致口噤、項強,身體反弓僵直。頭熱足寒、面部發紅、頭部搖晃,是因為風邪屬陽邪,夾帶濕邪上行,風濕化熱而上犯所致。這就是痙病的症狀表現,主要是因為風濕熱邪乘虛而入侵筋脈。
各種突然發生的身體僵直,都屬於風邪所致。但陽主動,陰主靜,因此應該以肢體僵直但比較安靜的屬濕邪,肢體僵直且抽搐的屬風邪。古籍記載濕熱入腎也可導致痙攣,小兒癇症熱盛也可導致痙攣,反弓屬於太陽經痙攣,低頭看東西,手腳抽搐,肘膝互相牽引屬於陽明經痙攣,單眼斜視,一隻手一隻腳抽搐,屬於少陽經痙攣。太陽經主要屬風寒,陽明、少陽經則為風火熱邪內生,治療都應以滋陰降火為主。
痙病的脈象,按壓時緊硬如弦,脈絡直上直下。
痙病的脈象按壓時緊硬如弦,說明邪氣很盛;脈絡直上直下,說明陽邪較盛。上文描述的是痙病的主要症狀,這段則描述痙病的主要脈象。
脈象沉細者,預後不良。
脈象細弱則容易耗傷陰液,痙病出現這種脈象則難以治療。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而畏寒,稱為「剛痙」;太陽病發熱出汗,而不畏寒,稱為「柔痙」。
無汗說明表證實證,反而畏寒,說明風邪夾寒邪。因為表證實證並伴有寒邪,故稱為剛痙。若出汗說明表證虛證,不畏寒,說明風邪轉化,外傷筋脈。因為表證虛證自汗,故稱為柔痙。
太陽病無汗,反而小便減少,氣往上衝至胸部,口噤不能言語,將要發展成剛痙,可用葛根湯治療。(這是治療剛痙無汗的方劑)
邪氣停滯在太陽與陽明經交界處,熱邪同時侵犯胸中,津液不能佈散而無汗,肺臟不能輸布水液而小便減少,熱邪之氣上衝至胸部,則口噤不能言語,進而出現面紅、頭搖、項背僵直等症狀。這是將要發展成剛痙,用葛根湯治療,為表實無汗的痙攣。因為葛根湯即桂枝湯加葛根,治療風邪夾寒邪而表證實證,此方是治療剛痙無汗的正確方法。
太陽病,症狀齊全,身體僵硬,脈象反而沉遲,這是柔痙,可用栝蔞桂枝湯治療。(這是治療柔痙汗出不畏寒的方劑,「強強」指頸項強直的樣子)
太陽病,太陽經的所有症狀都齊全。脈象沉遲,是因為津液不足,營衛運行不暢。風邪侵犯肌表,出汗則耗傷體內津液,用桂枝湯祛風,加栝蔞根,兼顧滋陰。
痙病導致胸滿、口噤、臥不安席、腳抽筋、牙關緊閉,可用大承氣湯治療。(初期病邪僅侵犯太陽經,僅見背項強直,若不及時治療則發展到陽明經,病情加重,腳抽筋、牙關緊閉是因為陽明經脈起於足部,絡於齒部;承氣湯是瀉熱,不是瀉食。)
這是屬於陽明經瘀熱導致的痙攣。陽明經的筋脈起於足部,止於足跗,陽明經脈入於齒中,環繞口唇,循喉下達膈肌。陽明經熱邪極盛,故出現這些症狀。使用大承氣湯瀉熱以救陰,也是急救陰液的治療方法,是治療陽明經熱盛導致的痙攣,使用大承氣湯,但「可與二字」說明用藥靈活,臨證應酌情使用,不是固定的治療方法。
太陽病出汗太多,導致痙攣。風邪下注則導致痙攣,再次出汗,必然加重痙攣。
出汗太多,津液受損,不能濡養筋脈,故導致痙攣。這是陰液虧損導致的痙攣,病因是內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