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逵
《增訂葉評傷暑全書》~ 卷下 (19)
卷下 (19)
1. 既濟解毒湯
或因灸膿血迸流移時而死者,誠可憐也。有雍承節印行方云,初得症以飲艾湯試吐,即是其症也。急以五月蠶退紙一片,碎煎安碗中,以碟蓋密,以湯泡半碗許,仍以紙封碟縫,勿令透氣,良久乘熱飲之,就臥以衣被蓋之,令汗出愈。
一婺婦身肥,常患發沙之症,每用苧麻刮之,即愈,輒愈輒發,不出二三日。醫用四物等治,反加鼻衄。江以香附、撫芎、黃芩、梔子等開鬱降火清熱之劑,與之數服而愈,不復發。(以上二條系類案。)
崇禎壬午癸未,時疫盛行,道𦒃相藉,各處醫者,發汗和中藥,內唯用人參者,多以活人。
白話文:
既濟解毒湯
有些人因為灸瘡後膿血迸流而死亡,實在令人惋惜。有一種流傳的驗方記載:初期症狀可用艾湯試著催吐,如果吐出來就證明是這個病症。要趕緊取五月蠶退的紙一片,切碎煎煮放在碗裡,用碟子蓋上密封好,用湯泡到半碗左右,再用紙封住碟子縫隙,不要讓它透氣,等很久之後趁熱喝下去,馬上躺下蓋上被子,讓汗流出來就好了。
曾經有個婺州婦女,身體肥胖,經常患有皮膚發癢的毛病,每次都用苧麻刮,就好了,但不久又會復發,不超過兩三天。醫生用四物湯等藥物治療,反而引起鼻出血。後來用香附、川芎、黃芩、梔子等藥材,組成疏肝理氣、降火清熱的藥方,讓她服用幾劑就痊癒了,不再復發。(以上兩例是類似病症的案例。)
崇禎壬午年和癸未年,瘟疫盛行,互相傳染,各地醫生多用發汗和中和的藥物治療,內服只用人參的,多能救活病人。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