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本

《敖氏傷寒金鏡錄》~ 第五·紅星舌

回本書目錄

第五·紅星舌

1. 第五·紅星舌

舌見淡紅中有大紅星者。乃少陰君火。熱之盛也。所不盛者。假火勢以侮脾土。將欲發黃之後也。宜茵陳五苓散治之。

【介按】發黃有如橘黃而明者。陽明熱勝也。有如熏黃而晦者。太陰濕勝也。且以小便不利為濕熱發黃。小便自利為蓄血發黃。最宜辨明症候而施治焉。茲以濕熱瘀郁熏蒸成黃。故以五苓散宣化膀胱之氣而利小便。加茵陳以清滲濕熱。是屬濕熱發黃之治法。倘如失治之後。則鬱熱熾盛。

灼耗脾液。而舌現紅星。成為熱毒傳裡之症。如《舌鑑辨正》所謂「全舌純紅而深紅星。乃臟腑血分皆熱也。中燥火者。中疫毒者,實熱人誤服溫補者皆有之。其病多大熱大渴。心胸脹滿。皮膚燥癢。日夜不能眠。大便秘、小便澀不等。(均屬裡症)宜十全苦寒救補湯急投」者是也。

白話文:

舌頭看起來淡紅色,中間卻出現鮮紅色斑點,這代表少陰君火旺盛,熱氣過盛。脾土虛弱,被假火侵襲,將要出現黃疸。應該服用茵陳五苓散治療。

五苓散

澤瀉(二兩五錢),茯苓,豬苓,白朮(各一兩五錢),官桂(五錢),木通,滑石(各一兩),甘草(炙,一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入薑汁並蜜各少許,用白滾水調服。

【介按】《醫宗金鑑》云。「五苓散,非治水熱之專劑。乃治水熱小便不利之主方也。君澤瀉之鹹寒。咸走水府。寒勝熱邪。佐二苓之淡滲。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並瀉水熱也。用白朮之燥濕。健脾助土。為之堤防以制水也。用桂之辛溫。宣通陽氣。蒸化三焦以行水也。澤瀉得二苓下降。

白話文:

五苓散

藥材:

  • 澤瀉(二兩五錢)
  • 茯苓、豬苓、白朮(各一兩五錢)
  • 官桂(五錢)
  • 木通、滑石(各一兩)
  • 甘草(炙,一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入少許薑汁和蜂蜜,用滾水調服。

功效說明:

引用《醫宗金鑑》所言,五苓散並非專治水熱的藥方,而是治療水熱導致小便不利的主方。

  • 方中以澤瀉的鹹寒性為主藥,鹹性入水府,寒性可克制熱邪。
  • 配合茯苓、豬苓的淡滲作用,疏通水道,使水液下輸膀胱,同時也瀉除水熱。
  • 白朮燥濕健脾,有助於固土制水。
  • 桂枝辛溫,可宣通陽氣,蒸化三焦以利水行。
  • 澤瀉配合茯苓、豬苓,有助於藥力下降。

註:

  • 以上藥材單位為兩、錢,為古代重量單位,現代人需參考藥典或詢問醫師轉換成現代重量單位。
  • 中藥的療效會因個人體質而有所不同,需根據醫生指示服用。

利水之功倍。小便利而水不蓄矣。白朮須桂上升。通陽之效捷、氣騰津化。渴自止也。」又云。「加茵陳,名茵陳五苓散。治濕熱發黃表裡不實。小便不利者。無不克也。」茲又加以滑石、甘草、木通者。因太陰濕鬱蒸熱為黃。既宣其氣化。並滲其濕熱。使黃從小便而解也。

白話文:

利水效果加倍,小便通暢,水氣不再積聚。白朮配桂枝能使藥力上升,通陽效果迅速,氣機上升,津液轉化,口渴自然止住。另外,加入茵陳,稱為茵陳五苓散,治療濕熱發黃,表裡虛弱,小便不利,效果顯著。再加入滑石、甘草、木通,因為太陰濕氣鬱積,蒸熱導致黃疸,藥方既能宣發氣機,又能滲透濕熱,使黃疸隨小便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