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本

《敖氏傷寒金鏡錄》~ 第三·中焙舌

回本書目錄

第三·中焙舌

1. 第三·中焙舌

舌見紅色。內有黑形如小舌者。乃邪熱結於裡也。君火熾盛。反兼水化。宜涼膈散、大柴胡湯下之也。

【介按】邪熱傳裡。熱結燥實。治宜急下存津。故凡苔見黑色。病必不輕。無論寒熱虛實。皆有黑苔。惟以潤、燥、老、嫩為辨。今此舌中黑而邊純紅。系是邪熱入里。灼爍胃津。故用涼膈散。去其膈中無形之熱。再用大柴胡湯之表裡兼治也。

涼膈散

生甘草(二兩),大黃(二兩),連翹(四兩),山梔子(一兩),薄荷葉,黃芩,朴硝(各一兩)

每服一兩。水二盞。淡竹葉二十餘片。煎至一盞。去渣,入生蜜少許。不拘時熱服。以利為度。

【介按】此方即調胃承氣湯。加連翹、薄荷、山梔、黃芩、竹葉。為清膈熱之良劑。汪昂云。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苦甘。故以連翹、黃芩、竹葉、薄荷散火於上。而以大黃、芒硝之猛利。蕩熱於中。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

大柴胡湯

柴胡(四錢),黃芩,芍藥(各一錢五分),半夏,大黃(各二錢五分),枳實(麩炒二錢)

上㕮咀。每服八錢。水一鍾半。姜三片、棗一枚。煎一鍾。溫服。

【介按】陳古愚曰。方用芍藥、黃芩、枳實、大黃者。以病勢內入。必取苦泄之品,以解在內之煩急也。又用柴胡、半夏、以啟一陰一陽之氣。生薑、大棗、以宣發中焦之氣。蓋病勢雖已內入。而病情仍欲外達。故制此湯。還藉少陽之樞而外出。非若承氣之承熱氣也。

白話文:

第三·中焙舌

舌頭呈現紅色,舌面上有黑色斑點,形狀像小舌頭一樣,這是邪熱積聚在體內,陽氣過盛,陰陽失衡的表現。應該服用涼膈散和大柴胡湯來治療。

邪熱侵入體內,熱邪凝聚導致乾燥實證,治療應當迅速瀉下,同時保留津液。所以舌苔出現黑色,病情一定不輕,無論是寒症熱症、虛症實症都可能出現黑苔,只是需要根據舌苔的潤燥、老嫩程度來辨別。現在這種舌頭中間發黑,邊緣卻是鮮紅的,是邪熱入裡,灼傷胃液的表現。因此用涼膈散清除膈間無形的熱邪,再用大柴胡湯來治療表裡兼有的病症。

涼膈散:

生甘草二兩、大黃二兩、連翹四兩、山梔子一兩、薄荷葉一兩、黃芩一兩、朴硝一兩。

每次服用一兩,用兩碗水,加淡竹葉二十餘片,煎成一碗,去渣,加入少量蜂蜜,不拘時間溫服,以通便為度。

此方是調胃承氣湯加了連翹、薄荷、山梔子、黃芩、淡竹葉,是治療膈熱的良方。汪昂說,內熱可用鹹寒藥物治療,再輔以苦甘藥物,所以用連翹、黃芩、淡竹葉、薄荷疏散上焦的火氣,用大黃、芒硝的猛烈藥性蕩滌體內的熱邪,使其上行下行,膈間自然就清淨了。

大柴胡湯:

柴胡四錢,黃芩一錢五分,芍藥一錢五分,半夏二錢五分,大黃二錢五分,枳實(麩炒)二錢。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八錢,用一碗半水,加三片生薑、一枚大棗,煎成一碗,溫服。

陳古愚說,這個方劑用芍藥、黃芩、枳實、大黃,是因為病情深入內裡,必須使用苦寒瀉下的藥物,來解除內在的煩躁;又用柴胡、半夏,來調和陰陽之氣;用生薑、大棗,來宣通中焦之氣。雖然病情已經深入內裡,但病情仍然想向外發散,所以制定這個方劑,藉助少陽經的調節作用而使邪氣排出體外,這與承氣湯瀉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