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本

《敖氏傷寒金鏡錄》~ 第四·生斑舌

回本書目錄

第四·生斑舌

1. 第四·生斑舌

舌有紅色而有小黑點者。熱毒乘虛入胃。蓄熱則發斑。宜用玄參升麻葛根湯、化斑湯解之。

【介按】舌苔純紅起刺者。外證必有煩躁不寧。耳聾顴紅。胸前發斑。甚則神昏譫語。治宜清少陽之熱。解營分之邪。或舌如芒刺。斑見紫色。目赤面紅。神呆不語。治宜犀角地黃湯。(犀角、生地、丹皮、芍藥。)去芍藥,加焦山梔、銀花、菖蒲等味。以解包絡之熱,至於斑色之輕重。

前賢吳坤安分辨甚晰。其言曰。「凡斑疹赤者為胃熱。紫色為熱甚。紫黑為胃爛。赤斑五死五生。黑斑九死一生。鮮紅起發稀朗者。雖大不妨。如針頭稠密。紫黑成片者難治。藍斑黑斑者死。」又據《舌鑑辨正》。對於此舌之治法。大相懸殊。爰述其言曰。「全舌純紅而有小黑點者。

白話文:

舌頭呈現紅色,上面還有小黑點,代表熱毒乘虛而入胃,積熱就會發出斑點,應該服用玄參升麻葛根湯或化斑湯來解毒。

臟腑皆熱也。傷寒邪傳陽明府。失治、以致邪火逼入三陰證。或疫毒直中三陰證。或實熱人誤服辛溫藥。燥傷三陰證均有之。不論老少何病何脈。見此舌,即宜十全苦寒救補湯。(生石膏八兩研粉,生知母六錢去毛,黃柏四錢,黃芩六錢,大黃,芒硝各三錢,生陳厚朴一錢,生枳實錢半,暹犀角尖四錢)倍加真犀角尖。連服必愈。

白話文:

臟腑都處於熱證狀態,傷寒邪氣傳入陽明經,如果治療不當,導致邪火逼入三陰經,或疫毒直接侵襲三陰經,或是實熱體質的人誤服辛溫藥,造成燥傷三陰經,都會出現這樣的症狀。不論年齡大小,不論什麼病症,不論脈象如何,只要看到這樣的舌頭,就應該服用十全苦寒救補湯。十全苦寒救補湯的配方是:生石膏八兩研成粉末,生知母六錢去毛,黃柏四錢,黃芩六錢,大黃、芒硝各三錢,生陳厚朴一錢,生枳實一錢半,暹犀角尖四錢,再加倍真犀角尖,連續服用必能痊癒。

舊說用元參、升麻葛根湯及化斑湯。誤人多矣。」但舌苔有紅中兼紫黑斑。或外證兼發斑者。心胃熱極也。宜用三黃湯。(黃連、黃芩、大黃。)合白虎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加減治之。

玄參升麻葛根湯,即玄參升麻湯加葛根。

【介按】升麻性主上升。為升發上行之專藥。如若治傷寒失表失清,及溫暑時邪,與胃熱相摶而發斑之症。須防肺氣上逆。轉致喘嗽之患。葛根雖能鼓舞胃氣。升津止渴而解肌熱。若治發斑亦不相宜。是以先賢朱震亨先生曾有「凡斑疹已見紅點。不可用升麻葛根湯。恐表虛反增斑爛也」之戒。

白話文:

古時候有人說,用玄參、升麻、葛根湯和化斑湯來治療,這是不對的。因為如果舌苔呈現紅色中帶有紫黑色斑點,或者外在症狀也伴隨發斑,就代表心胃熱氣太過。這時應該使用三黃湯(黃連、黃芩、大黃)加上白虎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來加減治療。

玄參升麻葛根湯,就是玄參升麻湯再加上葛根。

【說明】升麻的特性是向上升發,是專門用來疏通上行氣血的藥物。如果用於治療傷寒、失表失清,或是溫暑時邪侵犯,與胃熱相結合而出現發斑的症狀,就要小心肺氣上逆,導致喘嗽的病症。雖然葛根可以鼓舞胃氣,升津止渴,解肌熱,但也不適合用來治療發斑。因此,古代醫家朱震亨先生曾經說過:「凡是已經出現紅斑疹,就不可使用升麻葛根湯,因為擔心表虛反增斑爛。」這句話就是提醒我們要注意這個問題。

至若元參。雖能滋液消斑。茲與升麻、葛根同用。恐是杯水車薪。無益於事。故《舌鑑辨正》有「誤人多矣」之譏評也。

化斑湯,即白虎湯加人參。

【介按】趙以德云。「石膏能治三焦火熱。功多於清肺。退肺中之火。故用為君。知母亦就肺中瀉心火。滋水之源。人參生津。益所傷之氣為臣。粳米甘草補土以資金而為佐也。」據是以觀。則知是方以救肺為主。雖亦能清胃生津。惟治舌紅而有黑點。熱毒入胃而發斑之證。尚須參用承氣法為是。

白話文:

元參雖然可以滋潤體液、消除斑點,但如果與升麻、葛根一起使用,恐怕就像杯水車薪,起不了作用。《舌鑑辨正》就批評這種做法是誤導人。

化斑湯,就是白虎湯加人參。

趙以德認為,石膏能治療三焦的火熱,功效比清肺更多,可以退去肺中的熱氣,所以用作君藥。知母也能瀉去肺中的心火,滋養水源。人參生津,補益受損的氣,為臣藥。粳米、甘草補益脾土,為佐藥。由此可見,這方是以救肺為主,雖然也能清胃生津,但只適合治療舌頭發紅且有黑點,熱毒入侵胃部導致斑點的症狀。如果要治療這種情況,還需要配合承氣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