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氏傷寒金鏡錄》~ 第三十三·灰色尖黃舌
第三十三·灰色尖黃舌
1. 第三十三·灰色尖黃舌
舌見灰色尖黃,不惡風寒,脈浮者,可下之。若惡風惡寒者,用雙解散、解毒湯主之。三四下之,見糞黑者,不治。
【介按】:不惡風寒者,太陽之邪,侵及陽明之府也。舌尖黃而根灰色者,陽明熱極,灼及肝液也。其脈必浮弦而數,故可仿承氣之例以下之。此即張仲景所謂「病無表裡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之候也。若惡風寒者,邪未盡入於裡,故可用雙解散以發太陽之表,復解陽明之裡,又以解毒湯清陽明之熱毒也。若見糞黑,則為熱毒深重,津液已耗,故曰不治也。
白話文:
舌頭呈現灰色尖端泛黃。如果病人不惡心、怕風寒,脈搏浮,就可以服用瀉下藥物。如果病人怕風寒,則應用雙解散解毒湯治療,服用三到四劑。如果大便發黑,則不宜再治療。
不惡風寒的病人,是因為太陽經的邪氣侵犯到陽明經的臟腑。舌尖黃而舌根灰,是陽明經熱邪過盛,灼傷了肝臟的津液。這種情況下脈搏通常浮、弦而數,因此可以參考承氣湯的劑量服用瀉下藥。這就像張仲景所說的:「疾病沒有表裡證候,發熱七、八天,即使脈搏浮數,也可以服用瀉下藥物」的情況。如果病人怕風寒,說明邪氣尚未完全進入臟腑,因此可以使用雙解散發散太陽經的表邪,再用解毒湯清除陽明經的熱毒。如果大便發黑,說明熱毒非常嚴重,津液已經耗盡,所以就不再治療了。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